譚奇紋
“治未病”是一個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所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醫學的古圣先賢們汲取中華文化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等憂患思想,開創了中醫學對“治未病”預防思想這一領域的獨特認識和精辟見解。
健康是一切之本,近幾年“健康中國”戰略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為讓大家主動掌握健康長壽的主動權。未病先治,山東省中醫院于2016年成立治未病中心。通過中醫體檢檢測和干預調理手段,進行中醫健康咨詢指導與調理干預,讓機體的自愈能力重新復蘇。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未病防治,首先進行中醫體檢。什么是中醫體檢?中醫體檢的核心就是健康狀態辨識,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中醫四診、中醫體質辨識、臟腑功能狀態評估、經絡功能檢測等,針對有疾病易患傾向人群、亞健康人群、病前狀態人群、慢性疾病需實施健康管理的人群、病已痊愈但需預防復發者采集人體的生命信息,分析確定被檢者的先天體質狀況和身體的健康狀態。然后,針對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況給出中醫治療的對策和日常養生調理的指導。山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中醫體檢是一個整體的、動態的、個性化的把握人體健康狀態的體檢。
中醫最大的優點,就在于非常注重人體的自我修復力,依靠內力來治愈疾病,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體檢完后,山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中醫師對體檢報告進行辯證分析,總體上把握被檢查者的身心狀況,以及自然界、人類社會對其的影響,對體檢者進行中醫健康咨詢指導與調理干預。調理干預項目包括:膏方、茶飲或內服藥調理。中醫非藥物療法調理:如針刺類有體針、平衡針、頭皮針、耳針、項針、火針等;艾灸類有臍灸、督灸、臟腑灸、天灸、葦管灸、核桃灸等;閃罐、留罐、搖罐、抖罐、走罐等平衡拔罐調理干預;經絡推按、穴位按摩等經絡疏導項目;五臟五音對應現代體感共振之五行音樂調理干預;中藥熏蒸、中藥貼敷、系列刮痧、推拿按摩、埋線美體、手療足浴等。調理干預是一個讓身體恢復自我調節的過程,調理干預后,機體的新陳代謝、免疫力明顯提高。
《黃帝內經》里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山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就是把醫學從關于“疾病”的學問轉變為關于“健康”的學問。中醫治未病,倡導“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的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個體化預防、保健和診療理念。山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謹遵未病養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漸;已病早治,防其傳變;瘥后調攝、防其復發等“治未病”理念的四個層次。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借助現代醫學及其他多學科技術方法,人體健康狀態進行動態辨識、評估、干預等。高素質的人才梯隊,規范的服務流程,完善的運行機制,優美的就醫環境。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未病先防,大醫精誠!山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未病先防”助力每一個追夢者,以健康的體魄一步一步向著心中最璀璨的夢想起航!
(圖片由山東省中醫院宣傳統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