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托課前、課堂、課后,拓展教學的時空;用自主探究、自主質疑、自主實踐等豐富的教學手段,致力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
課前 課堂 課后 自主探究 自主質疑 自主實踐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強調確立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思想品德學科作為一門思想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更加需要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更好地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發揮該學科的育人功能。為此,本人就圍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教學探索和嘗試。
一、課前自主探究,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養成學習的習慣,掌握學習的本領,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傳統教育的模式由于偏重書本知識傳授,過于注重課堂教學和課后訓練,而往往忽略了課前學生自主預習的環節,有的即使提出課前預習的要求,也常常是輕描淡寫,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和檢查。其實,在新知識傳授之前,讓學生自己先看書、先探究,不失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方法。為此,在教學中我開展了學生課前自主探究學習的嘗試。由教師圍繞新課知識要點,提出具體問題,要求學生在新課前通過自學解決,以此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提升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如在復習《法律》這一專題的時候,課前我布置學生通過電視新聞、報紙、網絡等渠道去關注當時發生的“問題疫苗案”,然后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來展示、評價該事件。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復習課不再是知識的簡單堆砌和重復,而是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課前自主探究學習能否真正收到成效,關鍵是老師要精心設計好探究性的導學問題,要在緊扣教學重點的基礎上,盡量注重問題的趣味性、探究性,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生關注的新鮮事例、生活熱點設置問題,盡可能通過問題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同時,要引導學生不要拘泥于課本去探究問題的答案,有條件的可以運用網絡等先進手段,查找更多的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為上好新課作最充分的準備。
二、課堂自主質疑。讓學生放飛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起點,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把疑問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正在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方式,教師越來越注重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思考,但我們在聽課過程中,更多看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教師一個問題提出來,學生應者寥寥,即使學生作了回答,教師常常還是要作出補充和修正,告訴學生一個所謂的“準確答案”,整個課堂問題的設計者是教師,答案的評判者是教師,學生盡管有所參與,但始終還是課堂上的配角,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此,我認為,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必須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教材走向教師,而不是教師帶著問題和教材走向學生,要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更多提問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與教師展開平等的交流和對話,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自主質疑中不斷進發。要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發問,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必不可少。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生為本。要從尊重學生出發,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創設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放開膽子自由發問、自由討論和交流。其次要培養學生質疑發問的習慣和勇氣。要啟發學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師,敢于發表個人見解,逐步把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化成知識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對學生的提問,即使是最簡單最幼稚的問題,也不能嘲笑,如果問題提得有深度,見解較為獨特,則要毫不吝惜地加以肯定和表揚。第三,教師要善于穿針引線。要聯系現實生活,捕捉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不斷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思考和提問的習慣。要善于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景,引發學生提問的欲望和興趣。總之,要盡可能創造一切有利于學生自由發揮、自由發問的氛圍和環境,讓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課后自主實踐。讓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品德學科是一門培養學生現代公民基本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課程,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全面健康發展,是我們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僅僅依靠課堂和書本中知識的傳授顯然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還要經過學生主體自覺參與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動和實踐來實現。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讓學生從書本中、從課堂中走出來,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引導學生借助書本知識,關注現實生活,通過親身的實踐和觀察分析身邊的事例,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養成從體驗中認識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方面,我們在校內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如定期組織開展主題辯論、主題演講、情景劇、故事會等形式豐富的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現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在活動中、角色體驗中得到發展。另一方面,我們進一步拓寬自主實踐活動的時空,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開發社會和生活等更為廣泛的教育資源。以學校德育基地為主陣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社區服務、青少年志愿者以及專題性的社會調查研究等活動,撰寫政治小論文和調查小報告,不斷豐富學生的社會知識,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心和實踐能力。組織開展學生自主實踐活動,對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組織管理和社會活動能力,要經常走出校門,善于與社會各部門、各單位進行交往,以形成教育合力。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努力形成科學、民主、平等的自主實踐活動氛圍,確保各類實踐活動正常有效開展。
總之,自主學習是學生獲得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把自主學習的理念貫穿于課前、課堂和課后全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質疑、自主實踐,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素質和能力。今后,我將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涵,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