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在平時寫作中,常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作文題目拿到手,有了素材和主題后,卻不知從何寫起。可一旦開了頭,尤其是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后,寫起文章來往往洋洋灑灑,文思泉涌。筆者從教材中選擇了一些好的開頭,從表達方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三個方面進行探究和總結,擬找出好的作文開頭的一般方法及原則。
關鍵詞
作文開頭 表達方式 修辭方法 表現手法
什么樣的作文開頭才是好開頭?其中有哪些寫作的技法呢?
縱觀很多作文開頭的技法總結,都是比較零亂的。其實教材中有非常好的例子。很多名家名篇的開頭都是精心打造的,很值得學生學習并模仿。考慮到初中考場作文的體裁一般以記敘性散文為主,所以筆者認真研究了蘇教版初中語文6冊教材中所有散文,發現這些文章的開頭可以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即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來歸納并詮釋不同的寫作技法。下面即是筆者結合教材中的名家名作以及部分考場優秀作文的開頭,提煉概括出可供學習借鑒的常用的幾種開頭方式:
一、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采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一般包括:記敘、抒情、描寫、議論和說明。記敘性散文一般采用前三種方式。
【技法一】記敘入題 交代要素
這類開頭,采用記敘的表達方式,直接入題,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簡潔明了,干脆利落,不蔓不枝,看似普通,卻別有匠心。
①又是柳葉兒抽芽的季節了。(宋學孟《柳葉兒》)
一個“又”字,寫出了這個看似平常的季節對作者的特殊意義,自然引出作者對那段刻骨銘心的艱難歲月的回憶,心中充滿難言的酸楚,以及對如今幸福生活的由衷感恩之情。
② 我們在田野散步 :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莫懷戚《散步》)
從其中的人物順序的安排來看,顯然表現了作者是一家之主,以及母親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通過后文對發生在散步中的分歧的處理,體現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和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
【技法二】 直接抒情 揭示主旨
這類開頭,采用直接抒情的表達方式,開門見山,揭示文章主旨,抒發情感。
①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茅盾《白楊禮贊》)
開篇點明題旨,“實在”“不平凡”“贊美”這三個詞語,直接抒發作者對白楊樹的熱烈贊美之情,為后文奠定基調。
②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起筆點題。“二年余”表明“我”清楚地記得和父親分離的日子。副詞“已”體現出“二年余”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相當漫長,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不言而喻。兩年多的分離,“我”對父親的思念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點出敘事抒情線索,即通過抓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背影”,來抒發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
【技法三】環境描寫 創設意境
這類開頭,均運用環境描寫的表達方式,逼真傳神、生動形象地描繪景物特征,創設情境,引人由景入境,情景交融;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①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故鄉》)
這里運用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寥寥數語就為我們刻畫了故鄉深冬嚴寒的特點,描繪了故鄉蕭瑟的景象,渲染了農村蕭條、荒涼、沉寂的氣氛,烘托出“我”悲涼的心境。
在作文的開頭,恰當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能夠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氣氛、為下文埋下伏筆、提示主旨等作用。當然,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特長及文章表達的需要進行創新。
二、從修辭方法的角度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式或方法。常用的修辭有:比喻、擬人、反復、排比和引用等。
【技法四】精妙修辭 韻味悠長
這一類開頭,均運用了精妙的修辭手法,突出事物特征或人物心情,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情意更加韻味悠長。
①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春》)
作者先用了一個反復修辭。“盼望”這一動詞的反復使用,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們期盼春天來臨的迫切心情。緊接著,用一個“擬人”修辭,來傳遞春天的訊息。春,是人們所心儀的,是可感可知的,可愛可親的。春天的腳步聲,更是人們極為熟悉的。“來了,近了”,它是人們在歷經三九寒冬之后所殷切期盼的。在此,作者寫出了人們對春天的翹首企盼之情和迎接春天的萬分欣喜之情。
②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高爾基《海燕》)
作者開頭用了一個準確、精當的比喻修辭,將海燕比作“黑色的閃電”,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了海燕高傲矯健、銳不可當的雄姿;再用“高傲”一詞,以擬人的寫法給海燕的行動賦以生動的情態,賦以人的精神氣質。
根據主題的需要,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不僅能使文章開頭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還能使“人”或“物”色彩鮮明,表意豐富。
三、從表現手法的角度
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懸念、襯托對比、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等。
【技法五】設置懸念 引人入勝
這類開頭,主要通過懸念設置,吸引讀者,引人入勝。但需要注意的是,開頭懸念的設置要簡明扼要,懸念的點要集中。行文中或文末要圍繞懸念一步一步地解開謎底。這樣的行文既符合讀者的閱讀思路,又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姿,前后呼應。
①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蕭乾《棗核》)
首先由作者的朋友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秘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后花園,談話中才說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
②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宗璞《紫藤蘿瀑布》)
開頭獨句成段,說明作者是因為心有所動而止步。“不由”在這里點明了作者從沉思到驚醒到被吸引的過程。那么她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吸引?巧妙制造懸念,自然引出下文。閱讀第二段后,懸念解開,原來是被眼前如瀑布般壯觀的紫藤花震撼吸引住了。
【技法六】對比襯托 突出旨意
這類開頭,主要運用了對比襯托的表現手法,有力突出了文章旨意和作者的情感。
①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老舍《濟南的冬天》)
作者以自身的獨特感受,通過與北平、倫敦、熱帶對比,寫濟南的冬天既無風聲、又無重霧、也無毒日的“奇跡”和“怪事”,突出強調“溫晴”這一特點,進而贊譽濟南是個“寶地”,在此,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得到深化。同時,運用了反復,“對于一個……的人”兩個間隔反復、“像我”兩個間隔反復,突出作者的感受,強調“溫晴”,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以及濟南的冬天給“我”的驚喜和意外。
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的開頭,在表達效果上不僅能更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而且能更加強調文章主要內容,突出文章主旨等作用。
開頭的方式當然還遠不止這些,在具體寫作應用的過程中,還必須做到準、快、新、簡,即緊扣題,直接入題,注意原創性,語言應簡潔精煉。學生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若能將以上的諸多方法學以致用,相信他們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第二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