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班級中總是存在著“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一般情況下,如果正式組織的效能大于非正式組織,班級就會呈現有效有序的管理狀態。如果正式組織不敵非正式組織,或因為非正式組織的影響而使正式組織的效能失控,班級就會人心渙散。班主任在管理非正式組織時,要考慮到非正式組織的無意識性特點,既要重視它的存在,又不要過分強調它是有預謀的破壞性組織。班主任作為組織的管理者,需要對組織內存在的諸多非正式組織有一個清楚的界定,充分利用其成員組合無意識性的特點,在日常工作中,潛移默化地處置各種類型的非正式組織。
【關鍵詞】班級管理;非正式組織;應對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47-0034-03
經常會有班主任問我:“我們班有幾個人,聚成一個團伙,專門和班干部對著干,請問有什么辦法?”這位班主任所說的這種情況在班級里相當普遍,這種小團伙就是管理學上所說的“非正式組織”。對非正式組織的管理,是所有班主任都必須面對的工作內容之一。但是,有很多班主任并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處理班級的個案上,沒有系統地研究班級非正式組織的形成過程和應對策略。
一、什么是班級中的非正式組織
在任何一個組織中都存在著“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班級管理中的正式組織,主要有班委會和團支部。正式組織遵循特定的管理結構要求,有明確的工作目標,按照一定的職能分工,各成員之間有權責關系以及活動規范,是經過組織程序組合而成的一種系統。班級正式組織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具有等級結構明確、決策程序化、可預期性強的特點,是一種以工作效率為紐帶的邏輯關系群體。
班級中除了“正式組織”,一般還伴有多個“非正式組織”的存在。班級非正式組織是學生自發、無意識的行為組織,主要是以情感、習慣、喜愛、信任來滿足個人不同的心理需要的小群體。一般情況下,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同時存在于同一個班級中,而且會相互交叉,相互影響。如果正式組織的影響力大于非正式組織的,班級管理團隊就能有效地管理班級,使班級呈現有序的管理狀態:如果正式組織的號召力不敵非正式組織,班級就會人心渙散。
要對非正式組織做出正確處置,就要先了解非正式組織的特點。如果非正式組織中出現的行為是積極的、正面的,那它就是“安全”的。比如非正式組織可以滿足成員安全感、歸屬感的需要,有利于組織成員之間的溝通,有利于增強組織的凝聚力,這些都是積極的方面。相反,如果非正式組織抵制管理、滋生謠言,那它就是危險的。
二、班級非正式組織產生的原因
非正式組織有良性的,也有惡性的,良性和惡性之間也可能相互轉化。作為班主任,要對班級非正式組織產生的原因有明確的認識,只有這樣。在面對非正式組織時才能采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其正向發展。
1.非正式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同質化。
相似的成長環境和心理預期構成非正式組織存在的基礎。年齡、價值觀、家庭背景、學習成績和興趣愛好等都是潛在的凝聚因子,當這些因素產生交集時,加上長期在班級或寢室共同生活、學習,可能會使學生迅速凝聚成非正式組織。如果感到自身利益會被侵犯的時候,組織內的學生就希望得到其他非正式成員的認同,最終這些方面的同質化使得學生在環境壓力之下或者利益的驅動下更快地達成一致,從而使得這個非正式組織變得更加緊密。
2.評價體系及其結果的影響。
在班級中存在各種評價體系,每一次的學業評價都會產生一些擁有相同點的學生群體,如不愛學習的、不交作業的、愛曠課的,這就在無形當中把學生分成了具有同質化傾向的非正式組織。另外,當某個非正式組織內的大部分成員的評價結果都處在比較相似的層次,那么他們就會集體認為他們具有相同的特質,尤其是當評價結果和某種利益(如“三好學生”的評選)掛鉤而使某一成員處于不利地位時,這就很有可能成為非正式組織“緊密化”和“危險化”的重要誘因。
3.群體之間的矛盾沖突產生的影響。
在一個班級內部,除了正式組織還伴隨有多個非正式組織。如果這些非正式組織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利害沖突,這種對立、敵視可能會增強非正式組織成員之間的緊密度,也可能會分化正式組織的團結性和協作性,正式組織成員之間就會出現惡意競爭和相互拆臺的行為。這樣的結果會惡化班級的內部學習氛圍,嚴重地削弱班級的凝聚力,破壞班級正式組織的整體效能。同時,這些分別對立的非正式組織則會因為出現了共同的“敵人”而變得更加團結緊密和有攻擊力。
4.非正式組織領袖的消極作用具有潛在的危害性。
越是緊密的非正式組織,越有可能存在一個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和感召力的領袖,非正式組織的“頭”也可能是正式組織中重要崗位的負責人。非正式組織領袖往往對組織成員有重大影響,不論是積極的非正式組織,還是消極的非正式組織。如果非正式組織的領袖是一個抱著極端的個人主義,借損害組織和組織內其他成員的利益而謀求個人私利,或者在非正式組織內傳播謠言、蠱惑人心,控制學生對抗班級管理以維護自身利益的人,那么這個非正式組織就有可能變得“危險”起來。
三、班級非正式組織的管理對策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重視對班級非正式組織的管理,一個班級是否健康發展,其實是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有關的。我對班級非正式組織的管理原則就是“收編”和“分化”,對能收編的進行收編、改造、利用,對不能收編的、惡性的非正式組織進行分化和瓦解。我將非正式組織分為四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非正式組織采取不同的對策。
1.收編積極型的非正式組織。
因為是積極而緊密的非正式組織,能更多地擴散正能量,班主任要嘗試接近這類非正式組織,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使之成為正式組織中的核心力量。同時,班主任還必須有能力駕馭這個群體,征服這一群體,最好能成為這一群體的領導人物,最終實現對這種非正式組織的收編,讓它與班級正式組織一起存在于班集體當中,為班級的多樣化發展貢獻力量。
2.鼓勵愛好型的非正式組織。
由于具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組織,成員之間的紐帶是彼此的興趣愛好,這種非正式組織很安全,不會對班級產生消極影響。班主任要正確引導這種類型的組織,創造條件讓他們能在活動中快樂成長。一般沒必要將這種組織轉化成正式組織,可以讓其在班委或團支部的支持下自由發展、自我管理。
3.轉化消極型的非正式組織。
消極型的非正式組織成員之間聯合不緊密,班主任可以采取“招安”的辦法。消極型非正式組織內部可能沒有一個權威型的領袖,班主任要善于發現這個群體中各個成員的特長,開展各種活動,為他們的特長展示提供多樣化的平臺;讓積極的非正式組織團結、拉攏消極型非正式組織中的成員,給予更多的感情投資,從而轉化這個群體。
4.瓦解破壞型的非正式組織。
這個群體因為同質性強且很緊密,又有危害性特別大的“頭領”,于班級而言非常不安全。這種非正式組織形成了一股足以和班級正式組織相抗衡的力量,班主任必須要有打硬仗的準備,先要對組織內的“頭領”進行招安,力爭把他轉化成正式組織內的成員。如果不能招安,就要從分解組織的同質化著手,隔離、分解同質化關系。如果其成員都比較看重個人利益,班主任可以刻意制造團體的內部矛盾,使之從內部瓦解。但是,在這個處理過程中,班主任必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智慧,分別對組織內的成員進行個別談話和教育,最終徹底瓦解這個非正式組織。
雖然班級中很少存在破壞型的非正式組織,但是難保非正式組織內的成員受其他因素影響,使得組織逐漸轉化為破壞型的非正式組織。班主任在管理非正式組織時,要考慮到非正式組織的無意識性特點,既要重視它的存在,又不能過分強調它是有預謀的破壞性組織。班主任需要對班級內存在的諸多非正式組織的性質有一個清楚的界定,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組織成員組合無意識性的特點,在日常工作中潛移默化地處置各種類型的非正式組織,最終實現班集體的長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