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22 年輕人
BGM:愛來的太突然--田野,為什么我好想告訴你我是誰--張碧晨,向左走向右走--光良
但最后我們才發現,
我們都成了邱瑩瑩這樣的普通人。
播音/越琪
對于觀眾來說,邱瑩瑩是個熟悉的角色,她在劇終的形象,無非像一朵綠葉般,襯托在這群優秀的姑娘身邊,她很努力,但無奈打小沒見過世面的她無知地被玩弄在一段辦公室戀情中,游離于現實與理想的交迫地帶,她的人生路,走得并不輕松。
相反,曲筱綃在文化與職場經驗上雖不如安迪、樊勝美,但從小在父母管教下的她卻比一般人機靈,見多了大世面,讓她更懂得與周邊的人情世故相處。
有一幕說邱瑩瑩帶自己的辦公室男友白主管來到安迪家和大家見面,曲筱綃只一眼,就發現白主管暗地里打量自己,瞬間心知肚明,這男的,不是什么好貨。
于是曲筱綃偷偷地塞了一張小紙條給白主管,讓他周末來一趟曲筱綃的公司幫忙搬東西,并附上了自己的號碼,準備試驗白主管的心。果然,白主管不但打了電話給曲筱綃,還答應了她的請求。
曲筱綃心里立馬斷定:白主管是渣男無疑。
……
和邱瑩瑩相比,為何曲筱綃識人如此精準?很大程度上,無關貧富,無關文化,更多的是在于:見的世面多。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對她來說,社會即使再盤根錯亂,她也能四海通達。
在一次美術課上,老師要求學生畫一副以小船和海水為主題的畫。
正當學生束手無策時,老師只好一步步講解船該怎么畫,不同的船有什么特征,然后指導大家畫上海水,海水里面加上魚,使得畫面更豐滿,同學們有樣學樣,一個課堂幾十個學生,幾乎都如出一轍。
當等到所有學生都畫好準備交稿時,只有一個小男孩,還沉浸在自己的“海洋世界”中,拿著筆在那涂涂畫畫,老師走進一看,發現他給海里畫上了魚、海草、還有一個類似氧氣罩的人。
老師問他:“老師只是讓大家在海水里畫魚,你怎么加上了別的東西呢?你是在動畫片上看來的嗎?”
小男孩不假思索就答道:“這是爸爸媽媽帶我去水族館看到的,我覺得大海里一定還有別的東西。”
與表現得中規中矩的孩子不同,這個小男孩畫上老師未曾提及的東西,基本上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中見過的一切具象,有著這樣發散性思維的孩子,一定離不開父母在生活上的指導教育。
當然,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不是帶孩子多去外面晃蕩見識就可以培養出來的,那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只能將這些經歷過的路途化成腦海里的一副畫面,不能融入他的靈魂之中,成為自己終身散發的氣質。
張愛玲的《色 · 戒》許多人都看過,這可以說是一個關于見的世面不多而被世面毀滅的故事。
王佳芝為了色誘漢奸易先生而混入他們的圈子。和闊太太們一起打麻將的時候,別人在談論著哪家的鉆戒閃亮,而她只是戴著一只翡翠戒指,尷尬得在一旁搭不上話;更有一次,她在喝咖啡時沒注意將口紅的唇印留在了杯沿,這樣的細節被易先生看得一清二楚,頓時就明白了身邊的這個女人,一定是有目的接近自己的。
此后,事情暴露,而她也誤以為易先生對她有真情,放跑了他,結果自己送了命。
這個從來沒有所謂的革命理想,沒有鄺裕民般國仇家恨的普通女子,純潔得如一張白紙,卻偏偏一時興起,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可憐王佳芝,恐怕到死,都沒搞清楚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
究其根因:見的世面太少!而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打小開始就應該有父母的陪伴,并且懂得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上提供全方面的指導。
有位媽媽說,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4歲就能背誦幾十首唐詩,語言表達能力比同齡孩子也高出很多。
但是去一線城市工作了一年,回家后卻發現孩子語言能力退步很大,所以毅然堅持再苦也把孩子帶在身邊。
現實中有太多這樣的家庭情況了。
有一對夫妻,兩人在一線城市打工賺錢,由于收入有限,在高消費的地方,日子過得并不輕松。他們有一個五歲左右的兒子,在讀幼兒園,學費對他們來說算是很高了,丈夫的父母看著心疼,于是主動提出把小孩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替他們帶,甚至奶奶都親自從鄉下坐車過來,要把孩子從他們的身邊接走,但這對夫妻拒絕了。
他們說:“爸媽,你們安心養老,帶孩子是我們的事,孩子只有一個,錢又掙不完!”
言外之意就是,只有讓孩子待在父母身邊,才能最直接地培養自己的孩子,哪怕是陪他看本書,去次水族館,也只有父母親手接觸,才最有改變孩子的效力。
關于見過世面,知乎是這樣說的:
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見過世面的她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沒有誰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這樣的人,但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力,但在他們思維成熟之前,他們對外界信息是處于模糊狀態的,這時候作為父母的,則是能將外界一切新鮮事物傳達給孩子的最佳人選。
在《歡樂頌》中,安迪是女王,曲筱綃是公主,而樊勝美更像是一個拼命偽裝成公主的灰姑娘,邱瑩瑩、關關則是無數普通、宿命一生的人。
生存在社會上,比拼的永遠不止是自己的背景與學歷,你見過的世面,更多時候才是一個人致勝的關鍵。
文/國館,版權歸其所有。
編輯/果醬 校對/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