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 加快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的意見》,對持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任務,體現了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的理念,同時提出了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制定實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動方案,完善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符合實際的工作要求。
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放在優先位置
教育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健康成長,全社會對教育十分關注。杭州一直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教育現代化,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效顯著。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現在的教育狀況,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廣大市民對普遍享有優質教育的愿望,與廣大學生對素質教育的期望,與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均等化,與提高教育整體水平,還有距離。因此,要按照杭州市委《意見》的要求,制定實施美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新名校集團化戰略,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等突出問題;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全面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和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要辦好特殊教育;要推進網絡教育和繼續教育,深化全球學習型城市建設;高等教育是杭州的弱項,要通過多種途徑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在推進城市國際化進程中推動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職業教育是提高各行各業工作質量的基礎,特別在“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轉變”的過程中,職業教育至關重要,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造就大批“杭州工匠”。
全面打造健康中國示范區
看病難、看病貴這兩個難題長期困擾社會,盡管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老百姓對此并不滿意。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關鍵是以為民便民利民為導向,深化醫療衛生保障體系的改革。要堅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堅持醫保、醫療、醫藥、醫院、中醫、醫生“六醫”統籌,實施醫療衛生服務優化工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體系,推進智慧醫療應用。制定實施以醫聯體、院前急救為重點的三年行動計劃,提升急救應急能力。要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工程,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要全面實施食品藥品安全戰略,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設,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醫養結合,深化居家養老,提升智慧養老。
提高就業質量和社會保障水平
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現在就業形態越來越多元化,隨著新科技的不斷應用,新的行當不斷出現,要針對依托互聯網自主創業就業的新型狀態、針對主要依靠個人腦力勞動創造價值的文化創意自由職業者,完善創業就業服務保障體系,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要從政府主導和社會廣泛參與兩個層面著手,精準幫扶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眾,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要大力推進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不光是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的事,更是全社會的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很有必要。G20杭州峰會期間,社會治理成效特別顯著,應該梳理總結經驗,把有些適用的方法形成可以長期實行的制度,在全市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完善“四問四權”民主促民生工作機制。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深化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要深化“互聯網+社會治理”行動,加快城市建設管理、交通、環保、氣象、管網、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智慧應用,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和網格化建設,構建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體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打造更加和諧的平安杭州
杭州長期堅持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強化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成為了全國最安全城市。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社會安定,都希望生活在安全的環境里,都希望我們居住的城市很安全,這就需要我們深化“雪亮工程”,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刑事犯罪,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與此同時,還要狠抓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消防安全責任制,突出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安全管理,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消除重大安全生產隱患,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做好治危拆違、除險安居、防汛防臺等工作,努力消除涉及公共安全的城鄉危房和地質災害重大隱患。還要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突出維護政治安全,依法嚴密防范和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和宗教極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