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作 者: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簡 介: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真實還原習近平總書記奮斗的青年時代,以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習總書記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對黨一以貫之的忠誠熱愛、富民強國的抱負和擔當以及一心為民的深厚情懷。
熊培云曾提出這樣一個概念,他認為“需要保衛的鄉村”,并非只是地理意義上的鄉村,更是一種鄉村主義與鄉鎮精神,一種熱愛生活的態度,一種建設家鄉不奢望天堂的從容不迫。嘗試將這樣的“主義”和“精神”放大,將這里的“家鄉”延伸至整個民族,我們就能體味到要成為民族的脊梁究竟所指何意了。
在《習近平七年的知青歲月》一書中,打動人的正是這種熱愛與擔當,且這份大愛打破了故鄉傳統的限定,上升為一種事關“大家園”的建設與付出。在習總書記自己看來,這段上山下鄉的經歷,賦予他一種不可抹滅的“黃土情結”。他說:“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那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時間退回到1969年1月13日,一列來自北京的知青專列慢慢在陜北延安的農村靠站,這不過是浩瀚歷史中匆匆一瞥的瞬間。而當這群知青在艱難困苦環境中,頑強找尋并實現人生意義之時,一切就開始不同了。毫無疑問的是,這段充滿意義的經歷,讓這個沉穩少年磨煉了意志和品格,也開始越來越明白自己未來的道路在何方。“在遇到困難時想到這些,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
“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著老百姓奔好日子,絕不能高高在上,魚肉老百姓,這是我們共產黨與那些反動統治者的根本區別。”因為有著從黃土地帶出來的根深蒂固的體恤人民群眾的情感,我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在習總書記的帶領下,中國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在民生領域取得這樣和那樣的實效。
書中的王燕生說過這樣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我們這個國家,正是因為有一批近平這樣的人——未必都是領導干部,可能是工人、農民、教師、醫生,無論是不平凡的人,還是平凡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熱愛這個國家,愿意窮盡畢生為她而奮斗。所以,中國才會像今天這樣,有這么快的發展和這么大的進步,而且有這么美好的未來。”
讓人驚喜的是,在杭州市“百千萬”蹲點調研活動期間,我們確實發現了不少這樣的人。他們有的放下家族企業的接力棒,有的放下收入可觀的工作機會,走上了為群眾服務的村干部道路。他們為村集體經濟如何壯大,為如何創新農村治理,為村民如何能過上更好的日子殫精竭慮。在新登鎮南津村低矮的村委樓里,孫權健帶領南津村,實現了從一個村集體負債幾百萬到創收百萬的完美蛻變,也因此真正得到了村民的擁護和支持。
48年前,少年的習總書記在艱苦奮斗中找到了夢開始的地方。48年后的今天,青年的我們也要不忘初心,繼續讓夢前行。愿我們越來越強大,愿我們的努力讓祖國更美好。
“引領閱讀風尚,培育人文精神”。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新準則
《娛樂化營銷》
作者:來罡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從娛樂的本源入手,層層剖析娛樂對人類生活史的意義與作用,并通過豐富的現實案例,深入解讀娛樂在營銷領域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點 評
企業品牌和產品如何創造流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無娛樂不營銷,“互聯網+品牌+娛樂”正碰撞出各種可能性。
震撼設計最深層的理念
《設計的生態學:新設計教科書》
作者:[日] 后藤武,佐佐木正人,深澤直人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嘗試借由使用身體感官重組感覺和邏輯的行為來捕捉設計,并期望能實際地將之引導至設計行為本身,從心理學理論和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的實踐角度來探討設計的本質,以更深層的理念來指導設計。
點評
這是一本顛覆設計理念的書。“設計”具有一種特性,只有通過實際經驗才能理解。借由設計開拓人所共有的既知的感性,也以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由此打開和體驗設計之外的世界。
堅韌的人生哲學與崇高的經營愿景
《小說燈籠》
作者:[日] 太宰治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太宰治的十六篇短篇小說,這些作品一反太宰治充滿頹廢、內疚與自我否定的刻板印象,呈現出宛如燈籠般的明亮與溫暖。
點評
《小說燈籠》是這位作家顛覆其個人與現代文學的一部挽歌,他和他的讀者都會以黑塞那樣“失落的一代”所慣有的“輕微的喜悅”來閱讀這種自我撻伐的深邃理性和深邃瘋狂。
感知食物的另一種方式
《看著看著就餓了:一些有關食物的八卦》
作者:指間沙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這是一本以食物為主角的散文集。作者指間沙,平生兩大愛好就是美食與娛樂八卦,而這,則是她首次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用娛樂八卦為底,食色合一,將各地的各種美食一一呈現,娓娓道來。
點評
即使是最簡單、最日常的食物,也可以承載人世間最復雜、最曲折的感情,因為“食物是種獎勵,是種期待,是想要愛一個人時源源不斷想靠近的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