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重型肝炎患者的人工肝治療與護理過程進行探討,并總結護理體會。方法:根據患者重型肝炎臨床表現,為患者提供包括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后各個環節的全程護理。結果:通過臨床護理,護理人員對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療與護理過程有了進一步認識,在該類病人的護理體會方面更加深刻。結論:人工肝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肝臟功能,同時需要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在治療中加強對患者的全方位護理,臨床護理過程不僅能夠促進護理人員在專業護理技能方面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護患關系的改善。
關鍵詞: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療;護理;體會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process of hepatocellula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and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the patient was provided with the whole process of treatment,including treatment,treatment and treatment. Results:through clinical nursing,nursing staff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and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s more profound. Conclusion: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patients need nursing personnel close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process 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staff in a professional nursing skills,but also is help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severe hepatitis;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Nursing;experience
重型肝炎是一種嚴重肝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點為大量肝細胞壞死,不僅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會給患者生命帶來威脅,是導致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重型肝炎的治療,內科綜合治療效果較差,病死率在70%以上[1]。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工肝置換術逐漸應用于重型肝炎患者治療中,已經成為其治療重要途徑。針對臨床重型肝炎患者,及時給予人工肝治療,同時配合正確的護理措施,能給肝細胞的再生創造環境及條件,幫助患者渡過危險期[2]。我院傳染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一共有24例重型肝炎患者接受了血漿置換人工肝治療,血清總膽紅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臨床效果良好,現將護理過程體會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35-65歲,其中急性重癥肝炎4例,慢性重癥肝炎20例,本組診斷均與2000年全國肝炎會議診斷標準相符。所有患者均已經采取護肝、對癥、支持等治療后,效果不佳,癥狀呈現出進行性加重,總膽紅素逐漸升高達340.4-544.1mmoL/L。為了使患者膽紅素盡快降低,避免患者發生肝性腦病及腎功能衰竭,出現感染、出血等并發癥,通過專家會診對24例患者實施人工肝治療。因重型肝炎病情較重,病人在心理方面具有很重負擔,對治療效果比較擔心,對治療過程存在嚴重焦慮和恐懼感。
(二)方法
1.術前護理
(1)病人準備:治療前應全面檢查患者的心、肝、腎和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作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型和全套生化檢查,備好皮膚。由于人工肝治療時間長,術中血液動力學變化大,循環通路容易因體位變化而引起血流不暢或中斷,為減少不必要的活動,治療前應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協助和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排便并養成習慣;有意識障礙者,應留置尿管接引流袋。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人工肝治療費用昂貴,且家屬與患者對其認識不足,加之患者病情均為重型,病程長,因此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往往都具有很大心理壓力。需要護理人員針對具體情況,對人工肝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效果進行系統地解釋,并將術中可能伴隨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告知患者,使患者對治療有充分了解。同時,可列舉治療成功患者事例,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與安全感。
(2)用物準備 常規準備急救器械、藥品、配備好同型血漿3000ml;正確安裝連接置換管路和沖洗,沖洗管道時排空管內氣體;治療前對血漿與儀器設備進行檢查,使機器和管路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3)人工肝治療室準備 用人機共存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1小時,調節室內溫度至26-28℃,濕度50%,做到室內環境安靜、整潔,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
2.術中護理
(1)嚴格消毒隔離,避免發生交叉感染情況 受病情影響,重型肝炎患者在免疫功能上比較低下,容易并發細菌感染,除了治療前要對治療室空氣、地面、物體等進行消毒外,還應避免不必要人員在治療室內流動。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工作人員與醫護人員都必須穿戴好隔離衣及消毒手套。
(2)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各種并發癥及時處理 給予全程的心電監護,術中半小時監測患者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平穩后,改為1小時監測一次直到病人血漿置換結束;密切觀察患者神志、面色、肢端溫度,注意有無低血壓的發生;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皮疹、皮膚瘙癢和畏寒等血漿過敏反應;有無肌肉震顫、手足抽搐等枸櫞酸中毒反應的表現;注意穿刺部位有無出血等,如果出現上述并發癥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3)治療中用藥護理 重型肝炎病人凝血機制差,應根據病人體重、PT,準確慎用肝素量;病人出現口周及四肢麻木、緊繃感等低血鈣表現,應及時給予10%葡萄糖酸鈣,推注速度應緩慢;治療結束前緩慢推注等量魚精蛋白中和肝素鈉,術后4小時再推一次魚精蛋白,注意觀察魚精蛋白的不良反應,及時發現處理。
3.術后護理
(1)對置管部位進行護理 指導患者臥床休息,盡量減少下床活動,保留置管時應用肝素液封管,加蓋肝素帽,并妥善固定,每天更換敷料一次,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潔、干燥,做好交班工作。如置管部位發生感染時,用碘伏對患者置管部位每日進行消毒,用無菌紗布覆蓋,若出現滲血、滲液及時更換透明敷貼,便于觀察。輸液采血應嚴禁在此處進行,避免感染,將留置管拔除后,穿刺點需專人加壓包扎20-30分鐘后,并囑患者5小時內穿刺側肢體不應屈曲用力。
(2)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病人血漿置換術后繼續用心電監護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尿量情況及腹脹、乏力、納差等癥狀有無改善;觀察神志、精神狀態,有無嗜睡、意識模糊、撲翼樣震顫等肝性腦病等并發癥發生;及時抽血檢查生化指標,了解術后肝功恢復情況。
(3)正確飲食指導 術后病人膽紅素、內毒素等毒性物質暫時下降,中毒癥狀減輕,食欲明顯增加,但病人實際肝功能及胃腸道水腫尚未完全恢復,過多進食動物性蛋白質,可引起腹脹、腹瀉等不適反應,甚至可能誘發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故應告知病人應術后24小時-72小時應少食多餐,堅持清淡流質飲食。
二、結果
24例患者經術前充分準備,狀況良好達到人工肝治療要求,術中順利,術后所有患者恢復良好。術后24例患者總膽紅素下降、凝血酶原時間基本正常,術中無低血壓、出血等并發癥發生,10例出現輕微的皮膚過敏反應,經及時對癥處理后皮膚過敏癥狀消退;8例病人出現穿刺部位引流不暢,變換患者體位、調整穿刺導管位置后好轉;5例病人因年齡大、體質差,置管部位出現輕度感染,每天給予局部消毒換敷貼護理后感染控制;1例病人1個月后病情再次加重,治療無效后死亡,23例病人經過精心護理順利出院。
三、分析討論
(一)充分的術前準備是順利完成人工肝治療的重要前提
由于重型肝炎病人病情重,預后較差,病人及家屬思想壓力大,加上對人工肝治療認識不足,認為“人工肝”是要“開膛破肚”換一個人造的肝臟,往往難以接受。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把人工肝治療的原理、必要性、治療過程、注意事項詳細講解給病人及家屬,取得他們的配合;術前全面的檢查,有助于了解病人的病情,做到對病人治療時心中有數;另外,同型血漿、搶救器械和藥物的充分準備,病室的消毒及適宜的溫濕度,加上對患者體位的指導、床上排便的訓練等健康指導,都是順利完成人工肝血漿治療的重要前提。
(二)深度的醫護配合是提高人工肝治療效果的重要保障
護理人員在全面掌握重癥肝炎病人疾病及人工肝治療相關知識上,術前對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術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并發癥,確保各項操作及處理準確無誤;術后對留置導管的精心護理,術后病情觀察及各項指標的全面監測,以及及時準確的飲食指導等,都是保證重型肝炎患者實施人工肝治療順利及安全的關鍵[3]。護士是完成人工肝治療的主要操作者,操作技術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人工肝治療的成敗與效果,對于進行人工肝治療操作的護士需進行規范化的培訓,要求護士掌握人工肝治療操作技術和危重搶救技術,了解相關設備的管理使用。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深度的醫護配合是提高人工肝治療效果的重要保障。
(三)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是治療中護理的核心 人工肝是借助體外機械或生物性裝置,在患者處于肝功能不全或肝衰竭情況下時,通過各種血液凈化技術實現對肝臟部分功能的替代,促使機體體內各種代謝毒素得以清除的一種治療方法[4]。重型肝炎患者往往臨床癥狀嚴重,如不及時治療將會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選用人工肝治療,能夠有效阻斷惡性循環,使患者肝臟得到自我修復,促進患者肝功能的改善,進而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5]。本組24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治療結果表明,治療前后TBIL、PT比較,治療后均有明顯降低,病人存活率達91.6%。18例病人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食欲、乏力、腹脹均好轉,其中6例Ⅰ-Ⅱ級肝性腦病病人神志轉為清楚,尤其對黃疸消退效果顯著,顯示人工肝血漿置換對重型肝炎病人有較強的支持作用。血漿置換治療常見的并發癥有過敏反應,血壓下降,穿刺部位引流不暢、感染,分離器或灌注器凝固、堵塞等。本組24例次血漿置換治療中,發生過敏反應10例達41.7%,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但大多癥狀輕微,多為皮膚瘙癢、斑丘疹等,經常規處理后均緩解,無一例因此中斷治療;8例病人出現穿刺部位引流不暢,及時變換患者體位、調整穿刺導管位置,治療得以繼續進行,5例出現穿刺部位輕度感染,經積極換藥處理后痊愈;所有病例無發生分離器、灌注器凝固、堵塞現象。可見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手段,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是治療中護理的核心。
重癥肝炎預后差,死亡率高,而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是目前較為成熟的肝臟替代療法,能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的膽紅素、內毒素等有害物質,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減輕病人的痛苦。充分做好血漿置換術的術前準備、術中深度的醫護配合和術后精心的護理是治療成功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蔡峻嶺,魏巧云,高樂,等.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重型肝炎的療效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4,(2):108-110.
[2]李玉冰,陳清榮,吳麗華.重癥肝炎行人工肝血漿置換術51例綜合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4,(22):43-44.
[3]李德勤.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的觀察及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1):448-449.
[4]陳虹.重型肝炎30例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的臨床護理觀察與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41-142.
[5]周援月.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治療重型肝炎的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