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護理管理干預對急診和門診靜脈輸液質量的影響。方法:隨機選擇在我院急診和門診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共90例,選擇時間在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期間,以此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抽簽順序分為2個實驗小組,研究組予以護理管理干預措施,對照組予以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比2個實驗小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經過2個實驗小組的數據結果對比可得,研究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急診和門診靜脈輸液患者予以護理管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管理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管理;急診;門診;靜脈輸液
靜脈輸液是醫學治療中最為常見的治療方式,靜脈輸液也是一項最為簡單化的治療過程,但是,該種治療實施過程也正能夠體現出整個醫院的護理水平與醫學治療質量的高低;在現代醫學治療中,開始注重對患者實施優勢的護理促使,因此,在靜脈輸液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提升對患者實施的護理服務方式,以此不斷改進護理工作[1],本文主要為了觀察護理管理干預對急診和門診靜脈輸液質量的影響,特選擇了部分的在我院急診和門診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具體的數據報告如下所示: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我院急診和門診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共90例,選擇時間在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期間,以此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抽簽順序分為2個實驗小組。
研究組:患者有45例,男性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25:20,年齡范圍在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09±5.66)歲,其中,有24例支氣管炎患者,有21例腸炎患者;
對照組:患者有45例,男性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26:19,年齡范圍在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09±5.66)歲,其中,有25例支氣管炎患者,有20例腸炎患者;
入選的患者已經排除了患有嚴重先天性疾病的患者,對比2個實驗小組的一般數據資料,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
研究組予以護理管理干預措施,對照組予以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的基礎性護理措施,如:找尋血管部位,對患者選擇合適的針頭,對患者予以穿刺護理等;
研究組:主要對患者的基本情況了解;有效監督輸液后出現的癥狀和不良反應情況;加強巡視靜脈輸液的過程;拔針護理等。
1.3觀察指標
對比2個實驗小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的所涉數據采用spss21.00系統軟件進行檢測,以p<0.05作為統計學有意義,其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首次穿刺成功率為計數資料,以(%)表示,用卡方檢驗。
2.結果
經過2個實驗小組的數據結果對比可得,研究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具體數據詳見表1
3討論
對患者進行護理管理干預措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對患者的基本情況與病情狀況予以詳細的調查,全面了解患者的藥物過敏史,記錄好患者的相關疾病資料,對患者的進食情況予以了解等;(2)再次確認患者的病情資料,對患者可能輸液后出現的癥狀和不良反應進行有效監督,在對患者用藥的過程中,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下藥物的使用方式和必要性,告知患者使用靜脈輸液可能會出現的一些不適癥狀,讓患者及其家屬做好適當的心理準備,且不用感到驚慌,以免造成患者心理上的不適感;(3)在患者靜脈輸液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巡視,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情況予以觀察,對患者及時的更換補液,在輸液結束志強應該做好對應的護理操作;(4)在患者拔針的過程中,應該對穿刺部位按壓至少2分鐘,在出血停止之后再松開,同時,對患者做好抗感染的防護工作[2]。
根據本次的數據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95.56%)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0.33±2.22)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也由此說明了,予以護理管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十分顯著,且患者易于被接受,可以緩解護患關系,其實施優勢性明顯。
綜上所述,對急診和門診靜脈輸液患者予以護理管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管理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曉丹.護理管理干預在門診靜脈輸液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192-192.
[2]胡艷春.靜脈輸液及其不良反應的健康教育和護理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