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期癡呆患者進食護理中應用行動研究方法的價值。方法:將我院接收的78例老年癡呆患者列為研究對象,并數字抽簽法隨機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各39例,對比組實施常規進食護理方法,研究組實施以行動研究法為依照的進食護理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營養生化指標。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營養生化各指標在護理后均得到顯著的改善,并優于對比組患者(P<0.05)。結論:在老年期癡呆患者中實施以行動研究法為基礎的進食護理方法,提升了患者的自主進食能力,對患者的營養狀態能夠帶來顯著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老年期癡呆癥;進食護理;行動研究法
在老年癡呆癥病情進展中,老年患者因其自身消化系統功能衰退和減弱,加之存在的自理能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等影響,不同程度的進食困難現象在患者群體中十分普遍。久而遠之引發營養不良并發癥,甚至誤吸、脫水、死亡,給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帶來的壓力較大。本次研究就行動研究法為基礎的進食護理展開研究,將報道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對象抽取了時間區間為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期癡呆患者78例,并以數字抽簽法將入選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對比組39例、研究組39例,所有患者均滿足臨床腦卒中吞咽障礙診斷標準;患者均可開展經口進食,排除了合并臟器嚴重功能障礙患者;鼻飼患者。其中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和女性各18例、21例,年齡為55-75歲,平均年齡為(65±4.57)歲;對比組患者中有男性和女性各16例、23例,年齡為55-77歲,平均年齡為(66±4.87)歲。對比納入研究的兩組患者資料觀察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
對比組實施常規進食護理方法,護理進展情況為結合患者的個體化體征信息,給予患者家屬開展患者日常飲食的建議,叮囑患者家屬加強對患者的飲食的關注,不可放置患者單獨一人進食,以此減少誤吸、拒絕進食等情況發生。研究組實施以行動研究法為依照的進食護理方法,護理進展內容為下:第一,問題調查,采用自制腦卒中患者進食困難認知情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了解我院開展的進食護理實施情況,并將調查結果進行整合,以此為依據開展進食護理的完善。第二,護理計劃制定,將護理方法圍繞進食準備、護理、結束護理及健康宣教幾點。第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技能操作、進食護理認知等培訓。注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提高家屬的信任以此增強對護理的配合性。在護理中積極排除干擾患者進食的因素。引導患者自主緩慢進食,在必要時給予幫助。對于長期依賴喂食及吞咽障礙的患者應通過心理疏導鼓勵開展自主進食。第四,總結反思,密切觀察進食護理中各項流程進展的情況,對不完善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和改進,與患者及家屬加強溝通,指導家屬學習進食知識及技能的培訓[1]。
1.3 觀察指標
比較對比組及研究組患者的進食情況,內容為患者自主進食時間、食物攝入量及營養指標(BMI指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的統計學軟件對計量資料(患者進食情況)分析,采用t檢驗;兩組間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進食情況中自主進食時間用時少于對比組患者,且食物攝入量與需求食物攝入量比例,BMI指數均優于對比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病癥為患者的腦部血管發生阻塞或者突然破裂,造成大腦缺血缺氧引發的腦組織損傷,發病后極易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以吞咽功能障礙為主。對患者而言實施有效的進食護理,能夠提升自主進食的效果,意義重大。
本次研究中表示:研究組患者的進食情況各指標均優于對比組患者(P<0.05)。分析進食護理以行動研究法為依據成效明顯的原因為:存在進食困難但能夠經口進食的患者,在每日飲食中通過有效的幫助訓練,并結合心理輔導,能夠增強患者開展自主進食的能力。以行動研究法為基礎的進食護理中,通過問題分析、護理計劃制定、心理干預等方面護理,有效的引導患者開展適當的被動及主動行為,并反復強化訓練,實現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顯著提高[2]。因此,在老年期癡呆患者進食中開展以行動研究法為基礎的進食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進食行為及營養效果,值得在護理中開展學習和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紅,鄭劍煌,汪銀洲等.行動研究法在老年期癡呆患者進食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3):308-312.
[2] 張玉紅.以行動研究法為基礎的進食護理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