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腸內營養對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作用。方法:觀察8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的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恢復情況較對照組明顯,差異顯著,P<0.05。結論:早期腸內營養是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可靠方法。
關鍵詞:急性重癥胰腺炎;效果;早期腸內營養
近年各大醫院對急性重癥胰腺炎的報道次數逐漸增多,這源于此急腹癥的死亡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對機體健康造成威脅。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一些影響因素干擾會破壞機體的消化道環境,影響因素的相互作用,會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自身的組織被消化,產生系列的炎癥反應。臨床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以禁食、藥物治療為主,但是長期禁食會導致營養吸收障礙[1]。一定的營養支持,可為機體功能運轉提供能量,保證生命健康。因此,為保證機體正常代謝,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營養治療。目前,臨床上對于腸內營養支持較為關注,但是研究結果不一。筆者為分析早期腸內營養效果,進行此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此次研究時間定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選擇的研究對象為8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均為研究期間內我院收治的患者,以是否施以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為標準,隨機分兩組,每組40例.
觀察組男性患者較女性多4例,平均年齡(42.5±11.3)歲,年齡最小僅為31歲,年齡最大者54歲,患病的平均時間(19.4±3.2)個小時,最短2個小時,最長22個小時;對照組男性患者較女性患者多3例,平均年齡(44.6±13.1)歲,年齡最小僅為31.5歲,年齡最大者58歲,患病的平均時間(20.3±3.6)個小時,最短1個小時,最長23個小時。通過比對一般情況,兩組患者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納入[2-3]所有符合中國關于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首次發病、發病至入院時間不得長于24小時患者,排除先天性消化系統發育不良者、對腸外營養成分過敏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或者慢性傳染病患者、嚴重認知行為障礙者、梗阻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
1.2治療方法 以常規治療為對照,即胃腸減壓、禁食等,并輔之抗生素、生長抑素、抑酸藥治療。觀察組采取早期腸內營養治療:(1)指導患者處于半臥位,采用鼻腸管由鼻腔插入至胃部,第一天注入20毫升生理鹽水,保證鼻腸管符合胃部蠕動規律,24小時后經腹平片顯示到達十二指腸空腸曲段即可注入500ml 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第二天注入腸內營養乳劑500ml,隨后的幾天均輸注腸內營養混懸液,可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適當增加營養液的量,但不可超過15000ml;(3)等患者病情穩定后,可注入蔬菜汁、果汁、魚湯、米湯等營養物質,為避免刺激胃腸道,營養液的溫度以38度為宜,并且應少鹽、少糖,以清淡為主。
1.3效果評價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免疫功能以及機體的炎癥因子水平情況,通過分析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判斷患者的恢復情況。
評價標準[4]:(1)完全恢復:無SIRS、MODS癥狀,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正常(遠遠高于32mmHg,但低于80mmHg)、體溫正常(36-38度)、心率(60-90次/分)呼吸頻率(16-20次/分)正常;(2)無效:嚴重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癥狀;(3)有效,患者的SIRS、MODS癥狀無完全恢復,但是相應指標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用SPSS18.0系統;計量(x±s),t檢驗;計數(n,%),X2檢驗;P<0.05指有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患者炎癥因子情況 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的相關炎癥因子水平無太大差異,治療后的觀察組在TNF-α、CRP、IL-6等方面效果較對照組好,兩組之間差異突出,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1:
2.2 治療前后免疫情況 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的免疫功能差別不大,但治療后經比對免疫功能相關因子,對照組的CD3+、CD4+、CD8+等指標均遠遠差于觀察組,早期腸內營養治療與普通治療差別明顯,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2:
2.3 臨床治療有效狀況 觀察組治療后 患者腸功能完全恢復,且恢復平均時間(3.04±0.41)天,無胰腺及周圍感染,沒有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僅有一例患者因二氧化碳分壓未降至32mmHg,仍具有SIRS癥狀,經再次治療后康復,對照組僅有15例患者完全恢復,詳細見表 3: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變化,各種因素相互作用,會導致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因此,導致胰腺內部的細胞組織被消化,表現為急性炎癥反應。此病的長期發展,不僅會損害胰腺,也會對其它臟器功能造成傷害。臨床上為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對患者禁食,但是長時間的禁食,會導致代謝紊亂,并且嚴重損害消化系統功能,對患者的營養吸收問題造成障礙,并且不會抑制胰液分泌,炎癥反應會繼續發展。早期腸內營養治療,不僅可減少胰液分泌,并且可修復腸道受損黏膜,對避免腸道細菌的移位和感染效果顯著,可很好的保護腸道黏膜屏障。劉雄祥等[5]在研究中指出,給予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以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患者的免疫功能顯著較之前增強,CD3+、CD4+較治療前提高,與常規治療相比效果明顯。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可通過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對胃腸蠕動有促進作用,可增加內臟血流量。肖萍等[6]通過研究證實,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早期營養治療后,其體溫、心率、二氧化碳分壓等基本恢復正常。筆者為進一步分析效果,結果顯示:治療后的觀察組在TNF-α為(107.8±12.6)ng/ml、對照組為(184.5±22.7),觀察組的CRP為(6.8±2.4)mg/l、對照組為(14.5±3.9)mg/l,觀察組的TNF-α、CRP水平較對照組高,效果較優;另外,觀察組IL-6為(8.4±4.2)ng/ml、對照組為(17.8±5.6)ng/ml,兩組的IL-6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但是觀察組下降程度更加明顯,機體狀況更好。觀察組的CD3+為(68.4±12.4)%、對照組為(58.4±6.3),觀察組CD4+為(54.2±7.8)%,對照組為(45.6±7.2)%,兩組的免疫因子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但是觀察組升高程度更加明顯,另外兩組的CD8+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其中觀察組為(21.4±3.5)%,對照組為(30.4±2.9)%,觀察組下降程度更大,這意味著觀察組的免疫功能等方面效果較對照組好,治療有效率97.5%,較對照組高,這與肖萍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此研究可信度高。
綜上所述,早期腸內營養值得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國祥,張萬里,杜寒松等.谷氨酰胺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對急性重癥胰腺炎全身炎癥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2):115-117.
[2]金洲祥,劉海斌,王向昱等.早期腸內營養對肥胖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4,30(2):347-350.
[3]彭潔,鄭秉禮,馬駿麒等.早期腸內營養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臨床預后及其炎癥因子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5):182-184.
[4]李詩陽,王日興,呂有凱等.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0):2429-2431.
[5]劉雄祥,劉文,許劍等.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治療重癥胰腺炎[J].中國醫藥導報,2012,9(9):72-74.
[6]肖萍.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7):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