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樂類大學生的就業面,相對于普通高校其他專業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專業優勢。通過對地方音樂類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分析,確定了以下對策:調整地方高校音樂類創業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比重;優化校園內外部創業環境;在音樂類大學生中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活動;改革和完善音樂類創業教育評價體系。音樂類大學生應明確自身的創業需求,積極參加創業實踐,為以后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關鍵詞]地方音樂類大學生;就業形勢;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2-0038-02
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也面臨極大的挑戰,而地方音樂類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更是緊張。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常年持續擴招帶來的畢業生人數驟增,加上往年就業未消化的累積,也有地方音樂類學生自身素質不能勝任的問題,還有藝術類勞動力市場自身特點造成的畢業生就業困難等。
一、當前音樂類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就業形勢分析
在當前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大背景下,全國各高校均開設了創業課程,但針對音樂類的創業教育幾乎沒有。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高校為大學生即將走向社會做的一種積極的創業準備,是創業實踐的重要影響因素。以哈佛、斯坦福為代表的國際領先創業教育主要以創業實踐教育為主,而我國這方面的課程,主要以創業理論教育為主。任何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應該是有效地指導實踐,創業教育應講究實效性,主要表現在是否對學生進行了創業實踐及實踐的結果,音樂類這種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尤其如此。
一般來說,地方高校音樂類大學生對就業基本表現出以下幾種傾向:自主創業、考教師編制、到琴行等培訓機構打工、考公務員或事業編制、改行從事其他類型工作、先觀望一段時間再說等。其中,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熱情比較高,對投身教育培訓有著極大的期望,這部分的人占最大比例。盡管如此,仍有接近一半的同學認識不到創業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由于當前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更多依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資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自身沒有創業條件的學生去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音樂類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普通小學除了要求本科學歷(有的要求研究生學歷)及以上外,還明確提出畢業生除了上課外,還要能夠勝任樂隊排練、舞蹈編排、合唱隊、優質課評選、美育節目編排、課外活動等綜合文藝活動的組織。這對地方音樂類大學生提出了非常現實的問題,如何勝任,如何將書本知識迅速轉化為社會需要的能力?……這就要求地方高校音樂學科管理者做出一系列改革,拿出對策。引導音樂類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提高實效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獲得學生的認可,起到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作用。
二、關于地方音樂類大學生就業形式的對策
對音樂類學生的創業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和課程上,不重視實踐性,那么學生即使經過了創業培訓,也不具備應有的創業能力。地方高校應從三方面入手進行改革:
1調整地方高校音樂類創業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比重
地方高校應把改革和建設音樂類創業教育體系提到日程上來。首先,要調整課程設置,精簡創業理論,加大音樂實踐課程的比重。應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音樂類創業教育理念,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其次,加大力度進行創業型音樂師資建設,運用音樂講座、咨詢、網絡等多種手段,增強地方高校音樂類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幫助學生度過創業過渡期,符合社會的需要。
地方高校應根據市場對音樂類人才的要求,在第二、第三學年的教學上,更多地將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課堂,調整為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開發學生創業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模擬創業園。應重視指導組織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活動這個環節。即在創業教師的指導下,對音樂類學生進行專業性的崗前鍛煉和就業心態的調整,使學生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這一環節,音樂學科管理者可以通過與音樂類社會團體和音樂培訓機構進行項目性合作,拓寬音樂類在校學生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強供需雙方的合作。這一階段,也可以聘請社會上有一定影響的音樂專業人士做技術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后,選派學生到各基層學校和音樂培訓機構等地實習鍛煉。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分期分階段地到學校及企業事業單位實習,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實踐,再帶著問題回到課堂投入新的學習。
2優化校園內外部創業環境
地方高校應優化校園內外部創業環境,整合學校資源,統一運作,成立由專任教師指導的創業中心,為音樂類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可發揮專長的場地。同時,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進行鏈條式跟蹤服務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音樂藝術創業園、科技園,幫助學生進行模擬創業或真實創業,真正實現從理論上升到實踐。在這個問題上,高校可以從校園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方面進行優化。
從校園內部環境上,校方可以建立鼓勵音樂類學生創業的教育模式,通過對學生的影響和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拉動音樂類學生的創業需求,形成一種積極投身實踐的校園文化。同時,地方高校和音樂學院也應該建立類似于創業流程的創業機制,對音樂類學生的創業實踐程序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實現順利創業。從校園外部環境上,學校可以在各高校音樂專業之間,高校與各音樂學校、音樂培訓機構之間,高校與社會之間,形成關注創業、支持創業的氛圍,吸引社會資源的幫助,還可以組建跨校音樂創業團隊來擴大音樂類學生的創業面、創業信息量。
3在音樂類大學生中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活動
經過緊張的高中學習再跨進大學門檻后的大學生,有長舒一口氣的感覺,相當一部分人想舒緩下節奏,先享受幾年大學時光。殊不知校門外等待他們的,將會是高速信息發展背景下的巨大就業壓力和優勝劣汰的無情現實。因此,地方高校應承擔起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活動的責任,盡早進行宣傳活動。
音樂類大學生的就業面,相對于普通高校其他專業學生來說偏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音樂類學生的專業技能性較強、有一定的社會生活交叉覆蓋面,在創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專業優勢。在這種基礎上,校方在學生中進行有目的的創業宣傳和開展相關創業課程的教育,就可以較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創業實踐了。
從國內幾所創業教育開展情況比較好的大學的經驗來看,音樂類專業的創業教育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高校可以建立學生、學院、學校三級聯動的創業實踐體系,組織學生組建專業的創業工作室,側重于鼓勵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倡導學以致用,創業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創業工作室具有規模小、投入少、見效快、風險低、運作靈活的優勢。每個專業的創業工作室由4到10人組成,如:舞蹈、鋼琴、民樂、西洋樂器、音樂理論、服裝租賃、節目主持與舞臺化妝等。地方高校可以免費提供場地、集中優秀的資源,派專任教師指導,讓學生大膽嘗試,建立多個創業工作室,自愿組建創業。
4改革和完善音樂類創業教育評價體系
創業教育評價,是評價主體根據創業實踐的實效性,對大學生的創業傾向、創業能力的塑造及效果做出的判斷。它包括從建立地方高校創業體制改革、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教學質量監控、評估和考核、創業指導教師及學生管理評價體系、創業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創業教學資源綜合利用、創業實踐活動的組織管理、創業資金管理、基地管理和日常管理等。地方高校應在這些方面建立根本的保障、激勵機制,改革和完善音樂類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地方高校應完善這一評價體系,搭建最真實的創業實踐反饋平臺。這樣有助于學校的創業教育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發現創業機遇。
評價體系離不開考核。其目的是促進能力教育、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促進知識、能力和創業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和轉化。學校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應注重實效性,應落實到幫助學生在創業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層面上來。
因此,音樂類創業教育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強化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考核。如將傳統的理論考試方式轉變為音樂類創業項目的設計考核,注重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高校音樂學科管理者可以建立以開卷考核、設計考核、實踐考核等作為主要形式的綜合考核方式。改進學生綜合測評考核辦法,將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納入考核指標體系。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必須調整音樂類創業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比重,并在實施的進程中進行逐步的修訂和完善;優化校園內外部創業環境;在音樂類大學生中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活動;改革和完善音樂類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注重創業教育和實踐的實效性等。只有這樣,才能讓地方音樂類大學生的就業形式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徐小洲,倪好,吳靜超.創業教育國際發展趨勢與我國創業教育觀念轉型[J].中國高教研究,2017(04).
[2]王昱華.藝術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3(02).
[3]張權.藝術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藝術教育,2016(07).
[4]李亞南.論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創業教育開展研究[J].黃河之聲,2015(13).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