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一頭連著繁華都市,一頭牽著美麗鄉村。作為城鄉之間的紐帶和戰略節點,小城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2016年9月,浙江省吹響了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嘹亮號角,寧波市共有112個鎮鄉(街道)列入整治范圍,力爭在3年時間內,加快補齊小城鎮發展“短板”,打造一個個與美麗城市、美麗縣城、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的潔凈小鎮、活力小鎮、風情小鎮,繪就一幅幅迷人的詩意畫卷。
規劃引領,凸顯個性
去年10月26日,寧波市政府審議并通過《寧波市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美麗集鎮建設)工作方案》,全面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到2019年年底,通過規劃設計引領、衛生鄉鎮創建、“道亂占”“車亂開”“線亂拉”治理和“低小散”塊狀行業治理等6個專項行動,打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讓原本“臟、亂、差”的舊顏向“潔、凈、美”的新貌蛻變。
今年3月份,寧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打好小城鎮和城鄉結合部環境整治攻堅戰,加快城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聯網對接,高水平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再次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小城鎮和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被列入寧波市“大腳板走一線、小分隊破難題”抓落實專項行動的100個市級破難項目。
小城鎮,并非城市或鄉村的復制品,更不是“千鎮一面”的同質化產品。打造美麗宜居、各具特色的小城鎮,該從何處破題?規劃設計無疑是重要一環。
同樣拿山水做文章,余姚四明山鎮以打造成為“旅游繁榮、生態良好、鄉村美麗、生活幸福”的老區建設樣板鎮為目標,走出了旅游風情小鎮的路子;寧海胡陳鄉積極探索符合胡陳鎮區發展的新業態模式,全面打造成為“中國農鄉、多彩胡陳”的全域鄉村風景線。
同樣是歷史底蘊深厚,奉化溪口鎮充分利用其優越的自然生態,及厚重的歷史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定位為打造一座現代與傳統相融合的民國風情小鎮,置身其中,一種復古穿越之感油然而生,而余姚梁弄鎮作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則將自身打造成浙東紅色風情小鎮,就像一壇味美醇香的陳年佳釀,時刻散發著幽香。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科學的規劃是小城鎮整治的指南針。行動啟動之時,寧波就明確規定:各地在做好“三整治”規定動作的同時,要更注重深挖特色要素,因地制宜做精自選動作,從文化弘揚、生態構建、風貌塑造、產業升級、民生供給、理念更新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一批各具特色的優秀整治方案。
一個規劃方案,大到城鎮的整個區域、龍頭產業,小到路邊的一根廊柱、花草樹木,不僅要囊括本地特色的自然風景,更需要凸顯常看常新的人文歷史。在規劃和整治過程中,不少小城鎮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發展優勢和特色資源,如余姚梁弄鎮注重發掘自身的“紅色基因”,鄞州東吳鎮嘗試重新挖掘天童文化,象山縣茅洋鄉以當地的漁文化為藍本,自成一道絢麗的漁家風景線。
真抓實干,根治頑疾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環境越美、品質越好,這座城市就越有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小城鎮同樣如此。
寧波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一加強三整治”和“六大專項行動”為主要內容,精心謀劃,精準施策,梳理排定整治項目2057個,總投資342多億元,力爭用三年時間,內外兼修,整體打造,全面刷新112個小城鎮“顏值”,提升美麗內涵,打造理想幸福新家園。
全長2060米的興業路是慈溪周巷鎮主要的商業街,經過擴建和改造后,道路寬敞整潔,兩側墻面格調統一,沿途綠化美觀。今年,該鎮又投入1000萬元進一步實施立面景觀提升工程。如今,周西公路立面提升工程也已全線完工,它和興業路南北貫通,夜幕中,猶如一條金色長龍蜿蜒前行。
當然,這只是周巷鎮“美麗集鎮”建設過程中的一個縮影。為大力提升小城鎮“顏值”,2017年至2019年,周巷鎮將年均投入10億元,全力打造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樣板鎮。其中,今年投入9.3億元,實施改造提升項目53個。
作為慈溪西部重鎮,周巷鎮區域面積大,人口多,大小道路交錯穿插,再加上新城開發和老城建設千頭萬緒,給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推進帶來了不少難題。為此,該鎮成立了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由鎮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親自督戰,6個專項行動小組分別由該鎮分管副書記、副鎮長牽頭,排出任務書、時間表和作戰圖。
為了打開城鎮空間布局,改善城鎮形象面貌,鄞州東吳鎮規劃實施以“三縱三橫”為主軸的老舊鎮區改造提升,實行主干道路“白轉黑”、強弱電“上改下”,并對沿途“低小散”企業及破舊、不再適合居住的老房子進行拆遷整頓,總拆遷面積4.12萬平方米,涉及拆遷戶189戶,其中民宅162戶,工業企業拆遷(“低小散”企業)27戶,全面提升鎮容鎮貌。
創新機制,破除難題
美麗城鎮,戰鼓擂響。如何不斷創新運行管理辦法,以最大程度解決舊城改造過程中出現的諸多難題,已成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當務之急。
為此,寧波市整治辦創新工作推進方法,采用交叉檢查督導的方式,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動態考核及交叉檢查工作,全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此同時,寧波市整治辦利用航拍摸底,建立整治問題數據庫,開發小城鎮整治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清單式管理、銷號式整治”工作推進機制,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針對“停車難”問題,寧波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的智能化停車APP,實現停車位預定、停車收費、違停執法全程電子化,有效破解了小城鎮車亂停、道亂占難題。目前已在鄞州咸祥、海曙古林、江北慈城、余姚泗門、寧海梅林等鎮鄉(街道)試點運行,并逐步在全市推廣。
此外,北侖區白峰街道探索智慧窨井蓋應用,以科技助力小城鎮道路“安無恙”。慈城鎮依托物聯網智慧城市系統,實時監控古建筑消防安全等狀況,了解轄區內車流、人流、空氣質量、水質情況等信息,運用智慧景區系統,實現自動語音導游、3D虛擬游,著力打造“智慧管理”“智慧旅游”樣板。
小城鎮整治,需要真抓實干搞建設,更需要長效化管理。為此,鄞州東吳鎮率先推出網格化“治亂”。據該鎮城建副鎮長卓世波介紹,全鎮劃分為若干網格,責任到辦到人,巡查中發現的問題以“隨手拍”形式上傳到微信群,并及時與相關部門進行對接,督促第一時間整改。同時,東吳鎮大力推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管理責任制,鎮政府組織由機關中層干部、交警、城管和維穩中隊組成的聯合巡查小組,每日開展環境衛生檢查,立查立改,建立常態化機制;落實路長責任制,對鎮區每條主要道路、衛生重點區域施行路長制,每天開展環境衛生檢查,做到檢查責任到位、檢查內容到位、問題整改到位;鎮政府每月召開工作例會,對當月檢查、暗訪情況進行分析梳理,制訂解決方案,督促環境衛生問題整改落實,逐步實現從突擊整治轉向常態管理。
沉到基層,深入一線,“小分隊”在行動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繁瑣的民生工程,只有沉到基層多傾聽百姓的呼聲和意見,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化解矛盾糾紛,才能得到他們的信賴和支持。”卓世波深有感觸地說。
最近,為了順利推進“低小散”企業和危舊房的拆遷工作,東吳鎮形成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工作模式,鎮領導班子成員與村民代表一道,挨家挨戶走訪做拆遷動員工作。就鎮南路段線路“上改下”過程中出現的資金問題,該鎮還積極與供電部門溝通,及時補齊資金缺口。
海曙區集士港鎮則啟動“摸實情、補短板、解難題”大走訪活動,全鎮干部走村串戶,用腳步丈量民情,傾聽民意,努力為民解難題,真心為民辦實事。
前不久,聯村干部到祝家橋村走訪時,發現村里的百姓很關注中塘河兩岸的環境衛生,特別是沿岸百姓對環境整治的呼聲很高。他們立即將這個信息發到集士港鎮機關干部微信群。鎮婦聯主席汪莉萍看到信息后,組織巾幗志愿者們撿拾沿岸的垃圾,商討河道沿岸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同時,鎮農辦拿出了中塘河清淤整治方案并迅速落實。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領導辦公室傳來喜訊,浙江省首批36個小城鎮順利通過整治考核驗收,余姚市四明山鎮和寧海縣胡陳鄉位列其中。
找尋美麗路徑,打造美麗顏值,追求美麗品質,寧波112個小城鎮正以全新的面貌迎來美麗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