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河一期A地塊改造區塊征遷是此次寧波市“大腳板走一線、小分隊破難題”抓落實專項行動的慈溪市級項目之一。9月12日,我跟著白沙路街道新城河指揮部三洞橋一組的拆遷工作人員龔佰政到一戶征遷對象家里走訪。這是龔佰政12天內第4次走訪這戶家庭,雙方說好了今天簽訂拆遷安置合同。
白沙路街道是慈溪市新型城市化建設的主戰場,平均每年承擔著30萬平方米以上拆遷任務和1000多畝土地征用任務。白沙路街道的全體干部除了本職工作外,都承擔著大量的拆遷工作。比如龔佰政,他不僅是三洞橋一組的拆遷工作人員,同時還是白沙路街道社會事務辦的計生干部以及三洞橋村的聯村組長。
走訪的這家征遷對象只有兩名家庭成員,80多歲的母親和50多歲的兒子。兒子是殘疾人,行動不便,出入都靠輪椅,一直未婚。
9月5日,龔佰政第一次走訪,母子倆明確表示不愿意這么快搬,理由是安置過渡房還沒解決。溝通之下,龔佰政發現母子倆對拆遷政策一無所知。而且由于母親年事已高,兒子又很少接觸社會,要順利地從老房子過渡到新的保障性住房,的確存在重重困難。那天,龔佰政耐心地給他們講解拆遷政策,又說服他們第二天到新房子去看看。
9月6日,龔佰政第二次走訪,先把這對母子帶到了新城河征遷指揮部,根據母子倆的情況和拆遷政策,他建議他們以“現金+房票”的補償方式領取拆遷款。然后,龔佰政又帶著母子倆實地參觀了政府保障性房票房源——梅林小區。察看完小區環境及適合戶型后,母子倆都表示十分滿意,恨不得能馬上住進來。經過幾天的接觸,母子倆對龔佰政已經十分信任,托龔佰政幫忙找一家裝修公司,打算到時候花幾萬元簡單裝修一下就搬進去。
9月9日,他再次上門,跟母子倆敲定了簽合同的時間。
9月12日,母子倆順利地跟慈溪市房屋征收中心白沙路分中心簽下了合同。“我幫他們找了一家施工隊,母子倆也同意了。大概只需1個多月,房子就能裝修好。等裝修好了,我再聯系一輛車,幫母子倆把家搬過去。”龔佰政說。
這是龔佰政自6月24日接下新城河一期A地塊改造區塊拆遷工作以來簽下的第2家征遷對象,而這樣的工作在未來5個多月時間內他還需要重復82次。
蹲點感悟
拆遷工作的復雜性在于,要面對巨大利益沖擊下的人心。歷史因素與多方利益的沖突引起鄰里和家庭矛盾,成了拆遷路上躲不開的心結。要讓征遷對象真真正正地理解拆遷政策,順順利利地簽下拆遷安置合同,其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拆除心結的過程。
每簽一份拆遷安置協議,每拆除一個心結,對白沙路街道新城河征遷指揮部的成員而言,都意味著一次破難。破難首先要了解癥結在哪兒,必須勤跑。只有多跟征遷對象接觸,多上門,才能知道他們的心結在哪兒,找到癥結,方可對癥下藥。比如三洞橋的這對母子,不能簽約的癥結在于母子倆都行動不便,跟社會接觸甚少,因此幫他們跑腿,給他們耐心地解釋政策,爭取他們的理解,就是順利簽約的關鍵所在。
勤跑之外,破難還要站在征遷對象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只有講到他們心坎上,讓他們感覺到你是誠心誠意地為他們辦事情,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當他們真正信任你的時候,甚至可以不看拆遷合同就把字簽了。”這是拆遷干部的肺腑總結。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實際上是黨的宗旨在基層工作中的細微體現,是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觀的具體運用和生動詮釋,是此次寧波市“大腳板走一線、小分隊破難題”抓落實專項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干群之間才能情緒無對立、辦事無猜忌、溝通無障礙、親如一家人。
了解癥結在哪兒、取得征遷對象的信任之余,還要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破難第三步考驗的是能力。拆遷不是簽完合同就了事,對于三洞橋的這對母子,他們的實際困難在于如何從老房子搬到新房子里去,因此,三洞橋一組的拆遷工作人員不僅帶母子倆看房子,還幫他們找施工隊裝修房子,甚至承諾裝修好以后幫母子倆搬家,所做的一切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工作職責范圍。這不僅是破難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奉獻精神的體現。
對于很多一線基層干部而言,這次抓落實專項行動猶如一場大考。考試題目涵蓋能力、作風、責任和擔當。很多基層干部都卯足了勁,希望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個自我加壓、自我評判的過程其實也是基層干部自我磨練、自我提升的過程。通過“考試”,也在基層干部心中樹立了一個價值取向,在建設“名城名都”的新長征中,黨和政府需要的是一支心里裝著群眾,工作踏踏實實,有能力有擔當的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