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美國海軍官方網站6月1日的消息,最新的核動力航母“福特”號已經于5月31日正式交付美國海軍。這是自“尼米茲”級航母首艦1975年5月3日服役以來,美國海軍首次服役新一級航母。
本來有個福利,美軍的超級航母的視頻,自己手動搜去吧,因為不可言說的原因被和了(無奈.jpg)
外界之所以關注“福特”號,是因為這艘航母是融許多項先進技術于一身的超級航母。那么,“福特”號到底有多先進?它是否能夠招架得住解放軍“航母殺手”——東風-26B和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攻擊?
神秘的“最后環節”
美國海軍5月26日宣布,“福特”號航空母艦已經完成海試工作,返回紐波特紐斯,等待交付美國海軍。美國海軍檢驗與鑒定委員會(INSURV)已經完成了對“福特”號的驗收測試,該航母已通過驗收。等待今年夏天正式服役。
INSURV進行的檢查與測試,包括評估艦艇的主推進器、輔助系統、轉向系統、損管設備、導航系統、甲板設備以及整體完備性,還重新進行了試航。“福特”號通過合同試驗、性能試驗與特殊性試驗,各項參數指標均滿足驗收標準。
按照美國海軍的驗收條例規定,“福特”號在交付前要在停泊階段接受200多項測試、在航行階段接受500多項測試。其實,原計劃2014年服役的“福特”號已經多次推遲服役時間,海試時間也已經推遲了一年以上。在通過海軍驗收后,考慮到美軍目前航母數量不足,“福特”號很可能于在今年夏天服役,使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數量恢復到11艘。
船廠里的CVN 79“肯尼迪”號
“福特”級航母的2號艦“肯尼迪”號2015年已經開始鋪龍骨,令一些美國人興奮的是,據美國海軍消息,“肯尼迪”號航母將在今年完成50%的建造進度,預計2023年服役;此外,“福特”級航母3號艦“企業”號,目前已經進入前期采購階段。
“福特”級航母,將從“福特”號開始帶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技術,而且這些技術是專門為這一高科技范兒未來航母設計的。例如, “福特”級航母將具備更高的計算機自動化,這一發展帶來了減少航空母艦成員規模的優勢,屆時航母艦上成員只需要800至1000人。
此外,憑借一系列船舶功能帶來的優勢,例如診斷問題和機械裝置,通過先進的計算機自動化,海軍預計在“福特”號航母服役期限內,能夠節省多達40億美元。
但是,包含更多的新技術和自動化,也意味著“福特”更加精密和敏感,雖然新的計算機技術當然在設計上可以承受最嚴酷的戰斗條件,但是在實戰中是否會收到惡劣海況的影響,是檢驗的一個重要內容。
此外,福特號上采用的全新電磁彈射系統,將為航母艦載機的起飛和著艦技術開創一個新的時代,而且彈射能力得到大大加強。也因此,十分有必要對其附近發生爆炸后的反應作出評估。
“福特”號采用全新電力升降臺——可以更好地讓艦上成員將艦載戰斗機運到甲板上——也需要通過“沖擊試驗”,來觀察它們在遭遇攻擊時是否能正常工作。
正因為這些需要,“福特”號在正式交付前的有一個神秘的最后環節——爆炸震蕩檢測。在未來幾年中,作為美軍大型戰艦發展過程的一部分,美國海軍增加了這個新程序——將在其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附近引爆炸彈,作為“沖擊試驗”的一部分,讓新航母為戰斗和作戰行動做好準備,并且測試下一代技術系統是否能夠抵擋敵人的攻擊。
海洋中模擬爆炸,主要用于評估新建造的艦艇的堅固性和戰備狀態,并測試在發生重大攻擊時繼續行動的能力。模擬攻擊旨在復制伴隨敵人火力而來的狂暴海況。從過去的案例看,炸彈在近距離水下引爆,產生的巨浪和沖擊波會對艦艇帶來影響。因此,在模擬爆炸后,海軍工程師、專家和武器開發人員全面評估了爆炸對船舶結構、系統、技術和武器的影響。
航母技術革命
很多人都知道,“福特”號航母帶來的革命性新技術包括電磁彈射、先進阻攔索,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減少了數百名艦員。而且,“福特”號采用升級版RIM-162先進“海麻雀”導彈、A1B核反應堆、強化隱身設計以減少雷達橫截面積。
“福特”號航母配AN/SPY-3型X波段多功能雷達和AN/SPY-4型S波段雷達,也就是具備雙波段雷達能力,這種技術率先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使用。
除了以上這些,新的武器升降臺使得“福特”號上的水兵能以更有效的方式移動和重新裝填飛機的武器系統。負責后勤的官員解釋說,升降臺可以直接從彈藥庫攜帶武器到飛行甲板下方,通過讓飛機更容易、更快速地重新掛載彈藥,從而大大提高了出勤率。
通過設計,“福特”號航母有著比過去航母更大的甲板空間,其目的旨在適應未來對艦上彈射技術需要的提升,例如無人機。福特號航母的動力系統是4臺26兆瓦核反應堆,能給這艘巨大的艦艇帶來總共104兆瓦的動力。
在“福特”號甲板下有著巨大的電磁彈射裝置。美國海軍研發人員說,這是由一系列的變壓器和整流器組成,旨在通過一系列電動發電機來轉換和儲存電力,然后給電磁彈射器上的發射器上的電動機提供電力。
在彈射之前,通過電脈沖的控制,飛機置于彈射器之前。這樣艦上工程師可以精確地根據飛機的重量來調節電磁彈射器的力度。“福特”號因而可以為艦載飛機平順起飛精準提供所的加速度,同時減少機身所受到的壓力和由此帶來的磨損。
相反,蒸汽彈射器就只能提供單一力度的推動力。與使用高壓蒸汽、啟動閥和活塞來彈射飛機的蒸汽彈射器不同,電磁彈射器使用精確測定的電能。
在“福特”號航母上,電磁彈射器在設計上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艦上4臺彈射器中的任意一臺,都可以從其他3臺彈射器中任意一臺的能源儲存裝置中提取電力。
破解“航母殺手”?
雖然航母通常是都處于航母打擊群的的中心位置,受到四周的驅逐艦和巡洋艦保護,但是航母的生存能力也是海軍長期以來極為重視的內容,主要考慮到新的威脅快速涌現。海軍武器和技術專家們希望未來的航空母艦能夠擁有更高的生存能力。
事實上,海軍規劃者們預計未來幾年將為航母增加更多艦艇防御系統,包括在甲板上加裝攔截導彈、激光、電子戰和其他系統,使它們成為構成航母多層防御系統的新元素。
對這一防御方式的考慮,部分原因很自然根植于美國航母面臨的越來越多的新威脅,例如必須在敵方的高超音速武器和中國的東風-26B、東風-21D“航母殺手”反艦道導彈面前保護航母。這些潛在的攻擊,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威脅,突出了打造具備最佳生存能力和艦艇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事實上,遠距離反艦導彈例如東風-26B、東風-21D導彈,已經引起人們對航母未來的某種爭論。不久前,美國海軍一家研究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曾出臺報告稱,未來可能需要建造更小、更快和更敏捷的航母,可以對射程遠達900海里的制導導彈做出應對。
許多美國專家和海軍研發人員都強調一系列正在涌現的艦上防御系統,例如電子戰武器和改進后的傳感器。當然,西方一些防務分析家至今仍在質疑,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是否真的具備了可以擊中移動目標的能力。
此外,美國海軍高層官員一直表示對“福特”級航母的艦艇防御系統有信心,這包括當前采用的技術和未來將要采用的技術。
信心來源之一是,反艦彈道導彈盡管迫使航母不得不離對手的海岸線更遠,隨之帶來的問題是,敵人的目標超出了航母艦載戰斗機的打擊范圍,無法威脅對手境內的目標。但是如果能解決艦載戰斗機的航程問題,那么航母就可以在反艦彈道導彈射程之外。
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美國海軍正在研發類似MQ-25“黃貂魚” 無人空中加油機。從效果上說,這種無人機可能讓諸如F/A-18或者F-35C這類艦載戰斗機的攻擊范圍擴大整整一倍。
據稱,新的無人加油機將有助于維持美國航母艦隊的力量投送優勢。美軍現有的大型空中加油機,例如空軍KC-46A,機體太大,雷達信號非常明顯,很容易遭遇敵方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海軍必須發展一種隱形無人加油機,以便躲開敵方的雷達,隱藏在戰斗機的航路上為其加油。
此前,諾斯羅普公司的X-47B技術驗證無人機已在航母上進行了成功的無人控制起降。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在航母上操縱無人機的能力已經成熟,研制這種無人加油機并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
美國海軍準備發起研制無人加油機的招標,以便在2025年前裝備到核動力航母上。現在,有4家公司參與了艦載無人加油機的研發工作。這些公司分別是:諾思羅普-格魯曼(X-47B項目)、波音(“幻影線”項目)、洛克希德-馬丁(“深海幽靈”項目)和通用原子能(“海上復仇者”項目)。美國軍方預計將在今年發布項目招標書,無人機的研發單位將在2018年下半年最終確定。根據美國一些專家的評估,這種無人加油機預計于2021年服役。該項目預計耗資約21.6億美元。
不少美國防務學者認為,無人加油機的研制是美國海軍計劃的重點:在遠離航母打擊群的地方發現并摧毀敵人的反艦導彈。例如中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能摧毀遠及1450公里的水面艦艇。
矛與盾的競賽
除了艦載無人加油機外,美國海軍在抵御反艦彈道導彈方面的第二個信心是,“福特”航母配備了一套新的“雙波段”雷達,能夠大幅增加艦艇的威脅檢測能力。由于能夠探測到更遠距離的威脅,當然使得艦上指揮官有更多的時間做出適當的戰術防御決定。
美國海軍稱,雖然“福特”號航母沒有安裝可發射防空反導武器——標準-6或標準-3導彈的垂直發射裝置,但它們可以在甲板上裝設一些防御武器,如反魚雷傳感器和攔截器,艦上激光武器用于照射擊毀來襲導彈,未來甚至某個時間節點還會部署極超音速武器或軌道炮。
事實上,美國海軍現在正在測試和發展一種新的反魚雷技術,以擊毀正在逼近的敵方魚雷。然而,由于安全原因,這種新技術的細節還無法從美國海軍人員那里獲得。
其他目前在海軍水面艦艇上已經使用的防御技術包括近距武器系統,這種防御武器將雷達、火控技術和一門密集陣武器組合在一起,在識別近距離來襲的空中和水面威脅后,將其摧毀。
美軍其他艦上防御武器包括“海拉姆”、改進后的“海麻雀”導彈等等,加上“標準”系列反導防御,這體現了美軍艦艇設計者的分層防御系統思路。美國海軍認為,這樣一來,當敵人火力接近時,航母有足夠的選項,可以有效地探測和摧毀來襲導彈等攻擊。
正因為“福特”號航母帶來的強大戰斗力,而且預計將在2020年全面形成戰斗力,俄羅斯人認為中俄有必要聯手,應對“福特”號未來服役后帶來的巨大威脅。
由于“福特”級航母地逐步替代現役“尼米茲”級航母,對于這一新航母可能對中俄構成的威脅,俄羅斯專家認為,為遏制美國新航母,俄羅斯和中國應該進行包括反導領域在內的軍事合作。中國和俄羅斯可以通過發展地區防空系統來向美國表明,兩國有能力擊落任何美軍艦載機,給美國造成無法接受的損失。
中俄都擁有先進的反艦導彈,能摧毀大型水面戰艦。而且,中俄在太空有許多偵察衛星,航母使用的隱形技術無法避過這些衛星的偵察。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奧科夫認為,“福特”號無法阻擋像俄羅斯“鋯石”等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
此外,中國東風-21D、東風-26B反艦彈道導彈等武器未來也會不斷發展,射程無疑會進一步擴大。這對于美國航母來說將是一個挑戰。
那么,在當前反艦武器系統日漸完善的背景下,美國新航母能否抵御攻擊,將是新的一場“矛與盾”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