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池州現狀水資源特點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分析,揭示池州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律,為池州社會經濟發展科學配置水資源提供保障。
【關鍵詞】池州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特點
1池州市概況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從上至下有龍泉河、堯渡河、黃湓河、秋浦河、陵陽河、喇叭河、清溪河、九華河、大通河等主要河流。人均水資源量達到4168m3,畝均水資源量5707 m3,分別是安徽省平均水平的4.0倍和5.0倍,是安徽省水資源較為豐沛的城市。近年來“三生”用水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日趨增加,對水質及水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資源供需矛盾逐漸突出。文章通過對池州現狀水資源特點及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分析,揭示池州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律,為池州社會經濟發展科學配置水資源提供保障。
2 水資源情況分析
(1)降水與蒸發
池州市多年平均面降雨量為1567.9mm,其中貴池區為1535.5mm,東至縣為1536.3mm,石臺縣為1604.9mm,青陽縣為1646.8mm。多年平均雨量分配年內極不均勻,年內最大月(6月)雨量占年總雨量的16.8%,多年平均蒸發量為876.6mm,最大年蒸發量是最小年的1.84倍,
(2)水資源量
地表水資源量: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深795.5mm、地表水資源量為65.81億m3。地下水資源量:全市多年平均淺層地下水資源量為8.35億m3。池州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7.48億m3、頻率為20%、50%、75%、95%的水資源總量分別為83.28億m3、65.51億m3、53.27億m3、38.86億m3。多年平均可利用總量為30.15億m3。
(3)水質
河流水質
長江干流共有8個水質斷面(點)(分別為:贛皖省界(香隅鎮)、吉陽、曾家湖站、大渡口鎮、黃湓河入江口、民生水廠取水口、梅龍鎮(下)、青通河口上)進行了144次的采樣監測,總代表河長167.5km,其中汛期60點次,非汛期84點次,水質全部維持在Ⅱ~Ⅲ類,水質狀況良好。
湖泊水質
全年對升金湖2個監測點位進行了12次采樣監測,其中汛期6次,非汛期6次。水質符合Ⅱ類的測次占75.0%,Ⅲ類水占16.7%,Ⅳ類的測次所占比例為8.3%,水質良好;其中汛期水質符合Ⅰ~Ⅱ類的測次占50.0%(33.3%),非汛期水質符合Ⅰ~Ⅱ類的測次占83.3%(16.7%),總體上非汛期要好于汛期水質。
3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
(1)供水量
全市現狀供水以地表水為主,其水源主要為水庫、塘壩和河湖,其中河湖供水又以長江取水為主。2012年全市實際總供水量9.79億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9.74億m3,占總供水量的99.5%;地下水源供水量0.05億m3,占總供水量的0.5%。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提水工程供水占主導地位,占地表水源供水總量的54.3%,蓄水工程供水占供水總量的34.6%,引水工程供水量占供水總量的11.2%。
(2)用水現狀分析
2012年池州市全市用水總量9.79億m3。包括生活用水1.01億m3,其中城鎮生活用水0.59億m3、農村生活用水0.42億m3、農業用水4.56億m3,其中農田灌溉用水4.20億m3、林牧漁畜用水0.36億m3、工業用水量為4.22億m3,其中火電用水1.15億m3、一般工業用水量為3.07億m3、占工業用水量的72.7%。
(3)耗水現狀分析
2012年耗水總量為4.19億m3,耗水率42.8%;其中城鎮生活耗水量0.39億m3,農村生活耗水量0.28億m3,工業耗水量0.41億m3,農田灌溉耗水量2.88億m3,林牧漁耗水量0.23億m3。
(4)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析
地表水資源消耗率指地表水用水消耗量占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用以反映水資源利用的程度與水平。1956~2012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65.81億m3,2012年當地地表水總供水量為9.74億m3,則全市地表水開發利用率為14.8%,根據國際上公認標準當地地表水開發利用率一般不超過40%。
4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演變情勢
池州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用水結構和用水水平不斷調整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演變情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用水總量持續增長、用水構成比例變化快
全市總用水量由1980年的4.50億m3增加至2012年的9.79億m3,年增長率為2.4%,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占總用水的比例由1980年的7.6%、4.4%、88.0%變化為2012年的10.3%、43.1%、46.6%,工業用水、生活用水比例增大了,農業用水比例有所減少。
(2)城鎮生活用水量、工業用水量、林牧漁業增長幅度大
城鎮生活用水量由1980年的0.03億m3,增加到2012年的0.59億m3、年增長率為9.4%,工業用水量由1980年的0.20億m3增加到2012年的4.22億m3,年增長率為9.7%,林牧漁業用水量由1980年的0.05億m3,增加到2012年的0.32億m3、年增長率為5.8%。而農村生活用水量、農田灌溉用水量年增長率分別為1.0%和0.2%。
(3)人均年用水量增加,單位GDP年用水量持續減少
人均用水總體呈現增加趨勢,1980年人均用水量為382m3,至2012年增加到605m3,增加了223m3,年均增加6.7m3,年增加速率為1.4%。與人均用水水平相比,單位GDP用水量變化顯著,按2000年可比價計算,2012年比1980年萬元GDP用水量下降1634m3/萬元,年下降速率為4.9%。單位用水GDP產出值呈增加趨勢,由1980年的2.8元/m3上升至2012年的30.7元/m3,年增長速率為7.5%,比人均用水量增長快。可見,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市人均年用水量和單位用水GDP產出值在增加,而單位GDP年用水量持續減少。
作者簡介:許一(1984―) 男,漢,安徽宿州,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水文水資源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