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目前,全國基層水文工作多數實行省級水文單位垂直管理的體制,與市、縣水務管理體制不相適應,基層水文單位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當地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對水文的要求,同時當地政府也難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水文工作提出要求。
【關鍵詞】雙重管理;縣級水文水資源局;作用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文已從主要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設服務,發展到為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和管理等各個環節提供優質服務;從主要為水利工作服務,拓展到為農業、工業、交通、環保、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及社會公眾提供全面服務。實行市縣級水文雙重管理,不僅有利于推動水文事業健康發展,更有利于切實發揮水文在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等工作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成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文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證水文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充分發揮水文工作在政府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服務中的作用。” 陳雷部長在2009年全國水文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快推進地市級、縣(市)級水文機構的雙重管理”。劉寧副部長在2010年全國水文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進一步推動地市級、縣級水文機構實行由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與地市、縣人民政府雙重管理體制,以解決水文工作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脫節問題”。
2009年有32個地市水文機構實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地市級人民政府雙重管理體制,目前全國有84個地市和56個縣的水文機構實行雙重管理體制,山東、河南、湖南、云南4省的全部地市水文機構實行雙重管理體制。
2、成立縣級水文水資源局的作用
水文站擔負著水文勘測、防汛抗旱水文測報、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質與水量監測、年度水文資料刊布成果編制等工作。水文觀測項目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單樣含沙量、懸移質輸沙率、水溫、冰凌、旱情監測、降水量,并開展了大量水文調查、測量、水文水資源情報預報工作。長期以來,水文站為各部門開展防汛抗旱、水環境治理、水資源量評價、水利及交通工程建設等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2.1 防汛抗旱及水資源監測。水文站在歷年的防汛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水文站職工冒著生命危險,克服種種困難,及時測報洪水,提供了大量準確的水文信息,為防汛指揮決策、水利工程的安全調度和運行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積極開展水文情報預報,回復各部門咨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當好了耳目和尖兵。開展旱情監測,了解土壤墑情,為抗旱減災做出了一定貢獻。
水文站專業技術人員熟悉、掌握本流域水文水資源狀況,能夠按水文水資源專業配套法規、標準和規范的規定,獨立承擔和完成本區域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與水質監測,并進行調查分析評價,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實施水資源統一管理提供了依據。
2.2 水文服務。隨著“大水文”理念的提出和確立,水文部門的服務領域逐漸拓寬,水文不再單純為水利服務,而是擴展到社會各部門涉水事務和公眾需求。近年來,水文站已經廣泛參與水利規劃、防洪規劃、工程水文分析、水資源論證等項目,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技術服務。
2.3 水文工作的前景。實現“雙重管理、共建共管”后,當地政府將水文站納入水利口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了水文部門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有利于推動信息資源共享及應急聯動聯防機制建設,構建防災減災及水資源保護服務體系,為政府全面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提供保障,提高水文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
實現“雙重管理、共建共管”,水文部門將會鞏固和完善原有職能,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現有水文站網不能準確地控制當地政府水資源總量及其各組成部分,實現“雙重管理”后,可以根據當地政府河流分布情況優化站網布設和站網功能,增設站點或開展巡測,為原有無資料河流積累水文資料。同時,可以對當地政府水污染敏感區域和突發性水質污染事件進行實時監測。還將進一步完善水情服務職能,加快水情遙測系統的建設和正常運行,提高水情預報的精度和預見期,更好地為防汛抗旱決策服務。
實現“雙重管理、共建共管”,水文部門將會履行新的職能,為當地政府經濟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建立健全暴雨洪水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干旱災害預測預報系統和水質安全預警預報系統,為政府決策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提高水文監測能力和水平,建設水文信息應用服務管理系統和水文信息發布平臺,實現水文信息資料社會共享。拓寬水文服務領域 ,切實提高水文服務社會的水平。重點加強水文多功能監測能力、完善突發水事件水文測報應急預案和水文應急監測體系。要將水文服務職能延伸到工程建設、城市建設、農業生產、交通、旅游、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做好水資源統一管理,發揮水資源的最大效益。負責當地政府水資源資料的收集和統計,整理分析并建立數據庫。
實行“雙重管理、共建共管”,既符合水利部提出的改革思路,又符合我省水文管理的實際。要使謀劃成立的縣級水文局實現“六個轉變”,即在社會影響力方面,從“幕后英雄”向“幕前決策”轉變;在工作調度方面,從“獨立作戰”向“聯合作戰”轉變;在業務工作方面,從“單一監測”向“全方位監測”轉變;在行業經濟發展方面,從“公益水文”向“效益水文”轉變;在隊伍建設方面,從“專業型”向“綜合型”轉變;在管理手段方面,從“傳統水文”向“現代水文”轉變。要使水文部門在當地政府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