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建設腳步不斷加快,農業的發展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的基礎和保障。作為國際上前列的農業大國,在其實際發展中,采用有效的灌溉和種植技術,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從某地推廣節水滴灌技術為農業帶來積極作用的角度著手,對推廣節水滴灌技術的總結和思考進行分析和研究,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節水滴灌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參考意見,進而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節水滴灌技術;農業發展;經濟效益;農作物產量
前言
在我國全面實施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以來,對資源的消耗極大,尤其是對水資源的消耗,現今已成為我國政府熱點關注的問題。水資源短缺嚴重的影響著農業產業的繁榮發展,在這樣的發展狀況下,制定和采用新型的農作物種植和灌溉技術,是當下農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其中節水滴灌技術的推廣和使用成為目前試驗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詳細的論述。
1、某地推廣節水滴灌技術為農業帶來的積極作用
1.1節約了大量的農業用水量
在現行的節水種植和灌溉的相應策略當中,滴灌用水量是眾多灌溉技術當中最節省水源的一種方式,而膜下滴灌的種植灌溉技術主要是在滴灌帶和滴灌毛管的表面上覆蓋一層地膜,該種技術主要是通過設置可控管道進行系統供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和施肥,這樣針對性較強的灌溉方式不僅能對農作物的根部給予充足的水分,同時也能在地膜的覆蓋下,減少水分的蒸發量,起到循環供給水分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節水效果。在某地的農田當中實施節水滴灌技術,小麥農田每畝的耗水量僅為280m3,與常規種植和灌溉的農田相比,能節省170m3的水量,而且每公斤成熟的小麥需要的水量為0.51m3,節水量高達65%。另外,棉花和甜菜的節水量在50%以上。其他農作物在整個生長和成熟期間的節水量均在50%以上,這樣的數據充分的說明了采用節水滴灌技術能節省大量的水資源,對經濟和農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1]。
2、增加了該地的農民的經濟收入
對于國家和整個社會而言,采用節水滴灌技術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對水資源的浪費,從農民的角度而言,應用該種灌溉技術能節省農民的經濟開支,進而增加自身的經濟收入。在膜下節水灌溉技術出現后,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應該用,這樣的發展狀況充分的說明了節水滴灌技術在的應用之后能為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收入。這是由于和常規的灌溉田相比,以大田春麥為實例,采用節水滴灌技術的種植和灌溉的技術,能節省60%的水資源,降低了人工成本費用的75以上,降低了機械耕種、化肥和和種子購買費用的40%以上。在試驗的農田當中,每畝春麥產值高達588公斤,每畝增產248公斤,同比增長71%,每畝產值增加了488元,同比增長71%,畝產值增加到477元,同比增長64%,在采用節水滴灌技術對農田進行灌溉的費用每畝的成本為50元,投入成本增長8.35%,綜合計算,每畝的純經濟收入增加438元,同比增長2.4倍[2]。
3、某地推廣節水滴灌技術的總結和思考
3.1慎重考慮技術的選用
通過上文的論述得知,采用節水滴灌技術能實現節約水源和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的考慮該種技術的合理應用。在實際的操作中,首先,應對將適合農田灌溉的特點進行分析。節水滴灌技術適合應用在干旱和土壤蒸發較快的區域,這樣能實現最佳的節水效果。其次,適合我國農民使用。以大田農農作物推廣為目標,研發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灌溉設備,創造效率較高的節水設備,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節水和高產的目的。采用膜下節水滴灌的方式,在設備引進和安裝方面的費用是每畝120元,使用后滴管帶的管道能以舊換新,每米的加工費為0.12元。以農作物棉花為例,按照3年折舊率進行計算,滴灌水灌溉設備每畝的成本是145元,這樣的灌溉設備才能成為我國農民用得起的灌溉技術[3]。
4、重視灌溉技術和農藝技術的結合
和國外農業種植相比,我國的農田屬于小規模經營,農田水利房間的設備通常情況下是按照渠灌或者管灌的方式進行布置的,各個省市的農作物物種相對繁多,行距之間寬窄不一,灌溉技術推廣在實際的應用中很難大范圍的推廣。在某地的農田種植和灌溉的過程中,該地將產品創新和發動農民實際應用中的農藝進行充分的結合,將節水滴灌技術為依托,開發出集成灌溉技術、耕作技術、田間管理技術的以及機械化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彌補了節水滴灌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不足,這樣不僅能為大田推廣節水滴灌技術開辟了新的道路,同時還為推動我國農業發展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通過上述的內容得知,在我國其他省市和地區在使用節水滴灌技術的過程中,應與當地傳統農藝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實現低成本高產的目的。另外,為了提升節水滴灌技術的大范圍推廣,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應注重對農民參與積極性的調動,這樣才能使傳統農藝和先進的灌溉技術得到更好的融合,進而提升農作物的產值,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4]。
結論
通過本文論述得知,節水滴灌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是對地膜覆蓋下農作物的根莖部施肥和灌溉,這樣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水資源的耗費,并提升農作物的產量。雖然其在應用后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國農田的規格不統一,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無法大規模的進行灌溉,基于這樣的狀況,在采用節水滴灌技術之前,應將該種技術和傳統農藝進行充分的結合,這樣才能使節水滴灌技術成為我國農民用得起的灌溉技術。望此次探究的內容和結果,能為節水滴灌技術技術的大力推廣和應用獻力,進而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旭,孫兆軍,楊軍,等.幾種節水灌溉新技術應用現狀與研究進展[J].節水灌溉,2016,(10):109-112+116.
[2]韓啟彪,馮紹元,曹林來,等.滴灌技術與裝備進一步發展的思考[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5,(11):1001-1005.
[3]李致慶,胡卉.近年來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研究進展——基于文獻計量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J].節水灌溉,2015,(08):104-109.
[4]譚愛花,李萬明,謝芳.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路徑選擇——基于新疆天業滴灌技術創新的案例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1,(06):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