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全球氣候逐漸變暖,世界各地的生態環境也隨著不斷惡化,這就加大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難度。為了改善全球的氣候條件,以及加快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方面提出了“水保生態建設”,本文就針對我國生態惡化造成的嚴重后果,并結合我國在“十五”期間水保生態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進行簡單分析、并且闡述了水保生態建設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以期提高相關部門對水保生態建設的重視。
【關鍵詞】水保生態;工程運行;關系
一、水土保持的內容
1、 開發建設項目的開發整地方式、優化泥沙控制方法與措施。
2、城市規劃區內退化劣地的生態修復及生態重建技術,包括閑置開發區的生態恢復治理、裸露山體缺口(采石場、遺留邊坡、廢棄石場等)的復綠治理、毀林種果、原有侵蝕劣地的生態修復。
3、水源保護林的建設、管理及山地生態風景林的保護。
4、小流域內的河道(排水道)整治與河岸景觀改善。
5、預防監督措施及水土保持違法案件查處。
城市水土保持與城市防洪、城市林業、城市園林、礦區開采保護等既有聯系,又有分工。城市水土保持是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城市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同時,城市水土保持又成為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到城市建設的多個行業和每一項建設工程中。
二、水土保持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與地位
1、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
正確認識和把握水土保持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與地位是未來加快水土綜治理步伐,開創生態環境建設新局面的關鍵一環而不可忽視。水土流失是頭號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不僅是全世界環境的頭號問題,目前也已成為我國的頭號生態環境問題。全國眾多的水土流失類型和人為破壞等因素,使得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38.2%。生態環境惡化與嚴重水土流失區的貧困互為因果,致使自然資源得不到有利的保護和充分合理的開發利用,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互相依托,相得益彰。水土保持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定結構和特定功能若干個子系統組成的綜合體。從而構成相對穩定的自然整體,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好,形成的水土流失必然影響相應的協調關系,導致生態環境的平衡以致破壞惡化。因此只有密切關注到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之間這種互為依托的關系,才能按照生態經濟學的觀點做好水土保持與環境建設這一偉大事業。
2、水土保持是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
水土保持是必善山區農業生態環境的主要途徑。水土保持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有力的推進了地域經濟的穩定、持續、快速的發展。我們按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原則,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入手,堅持山水林田路,上下游,左右岸,毛支溝的全方位、系統化、規模化治理。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學年治理不斷線。經過治理,改變了生產條件,增加了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實現了經濟繁榮,生態環境走向良性循環。實踐證明,水土保持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工程,是改善山區農業生態環境的主要途徑。
三、水土流失在生態環境中的防治對策與目標
1、水土流失在生態環境中防治
我國水土保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21世紀的水土保持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一是水土流失面積大,防治任務艱巨。仍有近200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需要治理,按照目前的防治速度,需要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得到初步治理;二是水土流失強度大,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遏制;三是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仍然存在,對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因此,必須充分認識防治水土流失的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全面規劃,因地制宜,綜合防治,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措施,回憶水土流失防治步伐。進一步演化水土保持改革,不斷完善和制定優惠政策,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的得益驅動機制,鼓勵支持廣大農民和全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國際合作和對外交流,增刊了解,相互學習,不斷吸收國外水土保持科技的先進理論、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快速提高我國水土保持科技水平,積極引進外資,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2、水土流失在生態環境中的目標
21世紀是全球致力于經濟和自然協調發展的世紀,我國政府已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確立為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項根本措施,明確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戰略目標和行動。
近期目標(從2011~2030年):使全國60%以上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點治理區生態環境開始走上良性循環軌道,全國建立起健全的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體系和動態監測網絡,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形成完善的體系。
遠期目標(從2031~2050年):全國建立起適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基本得到整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坡耕地基本實現梯田化,宜林地全部綠化,“三化”草地得到恢復,全國生態環境明顯改觀,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結語:
總之,水保生態建設是一項利民工程,它可以有效地對對水土進行保護,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在水保工作過程中,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參考成功案例,制定科學的水保生態建設規劃,確保水保工程的長期有效性,提高區域土壤涵養水源能力,有效改善地區生態環境,促進去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強.水保生態建設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J].科學之友.2010(15)
[2]王翠蓮.搞好水保生態建設 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