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交 26 年以來,兩國的合作很廣泛,也很深厚,尤其是在經貿領域。自2013 年,新加坡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中國也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這兩個數據證明兩國合作非常實質,合作的領域也非常獨特。
1992 年,兩國開始洽談蘇州工業園。至于具體要做什么,關鍵是考慮到中國當時比較關心吸引外資和發展現代工業。所以,就決定共同建設一個現代工業園。一路走來,快 24 年了,可以說,蘇州工業園是中國現代工業園的一個典范。
2007 年,我們注意到,中國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新方的建議是建設一座能兼顧環境及經濟發展需要的生態城。后來,雙方選定將生態城落戶在天津濱海新區。
天津生態城明年就十周年了,已有超過 7 萬多居民, 4 萬多家企業落戶。天津生態城可說是一個低“碳足跡”,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繼蘇州和天津項目之后,中國領導希望新加坡到中國西部為支持“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倡議再一同發展合作項目。所以,我們就到西部去考察及研究后,考慮到中國西部的物流成本比沿海地區高,所以決定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題發展新項目。經過兩國的共同選址,我們決定把核心地區落戶在重慶。
重慶互聯互通項目有四個主要領域。他們分別是金融,航空,現代物流和電信通訊互聯互通。首先,新加坡是區域的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我們把新加坡與重慶掛鉤起來,降低在重慶投資的融資成本。
第二,在航空領域,我們已建立了更多新渝直接航班。同時,也建立從新渝延伸到其他地方的航線。比如,新加坡 - 重慶 - 烏魯木齊航線已經開通了。重慶正在發展重慶機場第三航站樓。我們也在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是現代物流。重慶目前的主要貿易路線是通過長江聯通到上海、廣州等港口,和通往歐洲的渝新歐鐵路。我們正在探討打通一條南向經濟走廊,從重慶到北部灣,再通往新加坡。成功之后,南向走廊就能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
第四是通訊電信的互聯互通。我們正在探討如何把重慶與新加坡這個亞洲通信電信中心連接起來。最終的目標就是要達到人通、財通、貨通、資訊通。
總體而言,新中合作是不斷與時俱進的。
未來,兩國可以深化合作的領域非常多。首先是要把現有項目做好。比如廣州知識城、南京生態島等。
新加坡在“一帶一路”能和中國合作的地方可以分成幾個方面:第一是是硬體設施的發展,例如重慶互聯互通項目的南向走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也正在提倡建立連接新加坡和吉隆坡的高速鐵路。該項目很快就要進行國際招標。中國有非常好的高鐵技術,有 2.2 萬公里的高速鐵路。我們歡迎中國企業參加這個公開、透明、公平的國際招標。
第二個層面是金融和項目管理。我注意到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新加坡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最多的對象。剛開始我感到驚訝,因為新加坡沒有龐大的中資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后來,我了解到中資企業是利用新加坡作為金融平臺。中資企業在新加坡舉債、借貸,和其他資金混合在一起后再投資到區域國家的項目。在項目管理方面,目前,已有 60% 的東南亞重大硬體設施項目的管理團隊來自于或落戶在新加坡。我相信,新加坡今后能繼續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利用我們對東南亞、印度等區域國家的認識和經驗,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中國和新加坡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們兩國都支持自由貿易。所以,我們可以在三個層面加深合作。
第一,新加坡與中國目前正在洽談新中自貿協定升級版。之后中國也與其他國家簽訂了更多更開放的雙邊自貿協定。雙方也希望新中自貿協定能與時俱進。目前,我們應該加快腳步,完成高水準、實質性的新中自貿協定升級版。這樣才能向世界發出強有力的聲音,表達兩國對開放,自由貿易的決心。
第二,東盟與中國也談成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版。目前,各國還在走各自的法律程序。我們應該加快程序讓這份已經簽訂的 FTA 升級版早日落實。
第三,新中兩國是區域綜合經濟伙伴協議(RCEP)的成員。RCEP的談判已有一段時間了。雖然有不錯的進展,但離完成談判還有一段距離。我們應該加快腳步,盡快完成 RCEP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