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柬埔寨是一個以平原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公路在交通體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在一些人口分散、經濟落后地區,公路更是民眾唯一可利用的運輸方式。歷經多年戰亂,柬公路交通破壞殆盡。和平后雖努力恢復,但基礎設施投資大、周期長,政府無力大規模投入,因此公路建設大大落后于國家發展水平,瓶頸效應日益明顯。
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中柬政府間協議,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受中國政府委托,為柬制定國家路網規則,在高棉大地上勾畫柬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健脈絡。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和多次論證,目前,規劃工作已接近尾聲。這份規劃涵蓋全國的國道、國際運輸通道和省道,對國道路網規模、布局、標準等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研究,對省道網的規模、發展思路以及核心路線布局進行了充分論證。這份國家路網規劃實現以后,柬將擁有一個功能完善、覆蓋廣泛、能力充分、銜接順暢、運行可靠的國家公路網絡。
多年來.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國企業一直在柬埔寨修路建橋,以切實的幫助延伸著柬埔寨人的希望。
日前,在金邊以南約 60 公里的干丹省哥通縣,由中國貸款援建、跨越巴薩河的哥通橋正式通車。它全長 415 米,寬 13.5 米。它的通車大大提高了柬埔寨 2l 號公路和 110號公路的交通效率。
當地層民表示,沒有這座橋時,人們過河只能靠渡船,不但費時費錢,還非常困難,“現在人們可以便捷往來于兩岸之間,很快將農產品運到市場上”。
哥通橋不是中柬合作建設的第一座跨河大橋。在此之前,已經有六座大橋通車,包括兩座湄公河大橋、洞里薩河大橋、巴薩河大橋、西公河大橋,以及金邊跨越洞里薩河的水凈華新橋。這一座座大橋如同跨越天塹的彩虹,結束了兩岸人民依靠擺渡的歷史,終結了病患深夜無法過河,苦等天明的無望。
日前,使用中國優惠貸款的柬埔寨 51 號國家公路復建項目開工儀式在磅士卑省三隆棟縣舉行。中國駐柬大使熊波在儀式上表示,5l 號公路的開工,同已經竣工的 41 號公路和 44 號公路—起,將“使磅士卑省內公路形成一個環形網絡,極大提升交通運輸效率,促進柬運輸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助力經濟增長,給當地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4l 號和 44 號公路也是由中國政府提供貸款建設的。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援助的已建、在建公路占柬埔寨國道總里程的35%以上。首相洪森 2016 年12月出席一次活動時說,中國是“為柬埔寨援建道路最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