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茶花女》中的阿爾弗萊德是一個集愛與恨、快樂與沖動的矛盾角色,威爾第在塑造這一形象時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呈現出了人物的情感思想、性格發展。本文在研究中就結合不同的樂段分析了阿爾弗萊德的音樂形象,同時還探討了應該如何從呼吸的控制、語言與旋律的把握、情緒的調整等角度入手,靈活演繹《沸騰激動的心靈》這一樂段。
[關鍵詞]《茶花女》;阿爾弗萊德;音樂形象;演唱處理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HTSS]1007-2233(2017)04-0045-03
《茶花女》是威爾第創作的最負盛名的一部歌劇作品,創設了阿爾弗萊德、薇奧莉塔等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也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優美動人的音樂旋律吸引了無數觀眾。相對于原著《茶花女》中的阿爾弗萊德,威爾第歌劇作品中的這一角色有著明顯的性格特色與形象特征。本文就在分析阿爾弗萊德音樂形象的同時,結合《沸騰激動的心靈》這一具體的唱段對演唱處理技巧進行了研究。
一、阿爾弗萊德形象的主要特征
(一)為愛執著的音樂形象
在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中,阿爾弗萊德于家庭舞會上初遇薇奧莉塔,從一開始就表現了對薇奧莉塔的關心與傾慕。作為一位為愛執著的男主人公,為獲得佳人的芳心,阿爾弗萊德毫不避諱,大膽地傾訴著心中的愛。
歌劇第一幕借《飲酒歌》表現了阿爾弗萊德的心聲,在《那快樂的一天》中更是加強了這種情感的直接流露。在這幾首歌曲的襯托下,阿爾弗萊德被塑造成為一個情義兼具、為愛執著的形象。
(二)積極快樂的音樂形象
在第二幕中,阿爾弗萊德與薇奧莉塔從喧嘩的巴黎搬遷到附近的村莊中,寧靜的環境讓阿爾弗萊德感受到了生活的嫻靜與愉悅,他貪婪地沉醉于彼此信賴、互相愛慕的情感之中,卻沒想到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是短暫的。
為了突出阿爾弗萊德此刻的心境與形象,《茶花女》第二幕在阿爾弗萊德登場時就安排了《沸騰激動的心靈》這首詠嘆調,通過動人美妙的音樂渲染了安靜祥和、輕松愉悅的整體氛圍,讓觀眾能在阿爾弗萊德溫柔的聲音之中得到身心的舒暢。相對于第一幕的《飲酒歌》《那快樂的一天》等樂曲,《沸騰激動的心靈》已經消除了阿爾弗萊德情感思想上的焦躁不安與不知所措。但是正因為對愛情義無反顧的付出與毫無顧忌的沉迷才造成后來的沉重打擊,讓阿爾弗萊德對薇奧莉塔的恨也更加強烈。
(三)情緒化突出的音樂形象
在第二幕中,阿爾弗萊德的情感是多變的:從一開始的愉悅與滿足逐漸演變為一種激動恥辱的情緒,這種情緒的誘導因素為阿爾弗萊德得知薇奧莉塔通過變賣財物維持兩人的生活,這讓阿爾弗萊德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內心的恥辱與對薇奧莉塔的愛使他的憤恨、激動的情緒逐漸加深。一方面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被薇奧莉塔的所作所為感動;另一方面,薇奧莉塔的離開激化了阿爾弗萊德內心的矛盾情緒,造成了其言行上的沖動。
因此在第二幕第二場中,威爾第塑造了一個愛中帶恨、情緒化明顯的音樂形象。在《我的恥辱,我的無知》中,阿爾弗萊德內心的復雜心理與強烈的傾訴欲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一唱段具有快速的音樂速度、旋律較為單一、幅度跳動性較大,突出了主人公在情感上的躁動、內心活動的復雜,為歌劇走向高潮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心胸狹窄的音樂形象
阿爾弗萊德對薇奧莉塔的感情是盲目的,對待事情的態度也是莽撞的。在薇奧莉塔離開自己以后,阿爾弗萊德并沒有分析真正的原因,也沒有認識到薇奧莉塔的犧牲,而是一味地認為對方是因為不甘貧窮才離開自己,甚至帶上了瘋狂的報復念頭,對薇奧莉塔進行了羞辱與踐踏。
從這一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阿爾弗萊德在性格與人格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他始終在意薇奧莉塔巴黎名妓的身份,這種虛榮心超過了他對薇奧莉塔的愛與尊重。因此,在薇奧莉塔離開后,阿爾弗萊德自然將其歸為背叛,其不理智、魯莽沖動與心胸狹隘的性格缺陷也暴露了出來。
(五)悔恨內疚的音樂形象
在《茶花女》的第三幕,阿爾弗萊德通過老阿蒙的來信得知所有事情的真相,這喚回了他對薇奧莉塔的愛,也讓阿爾弗萊德重新變回了那個懷著熾熱感情的青年。為了突出他在心境上的轉變,第三幕的主題音樂也回歸到《沸騰激動的心靈》。
但是這里的《沸騰激動的心靈》與第二幕中的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阿爾弗萊德的愛已回歸,但是薇奧莉塔卻已經是病入膏肓,兩人之間不復當初。阿爾弗萊德只得向薇奧莉塔表示了深深的懺悔:“我無地自容,我的摯愛,真相大白了,請寬恕我和我的父親,無論誰也不能使我們分開。”在這一幕中,威爾第塑造了一個悔恨內疚且深感遺憾的形象,突出了愛情悲劇對阿爾弗萊德與薇奧莉塔心中造成的創傷。
二、阿爾弗萊德的演唱處理——以《沸騰激動的心靈》為例
《沸騰激動的心靈》是《茶花女》第二幕開場出現的詠嘆調,這一唱段的演唱反映了阿爾弗萊德對甜蜜愛情的沉醉,凸顯了他甜蜜、激動、火熱的心理。從對唱段的整體把握來看,《沸騰激動的心靈》在演唱難度上較大,輕快的節奏、跳躍的旋律對演唱者的氣息、對歌曲的駕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一)呼吸運用與技巧分析
呼吸是演唱《沸騰激動的心靈》的關鍵,這首詠嘆調的速度較快,在演唱過程中需要強大的呼吸作為支持,把握“呼氣與換氣、控制與流動”的呼吸技巧。
在《沸騰激動的心靈》第51小節,音區從小字一組g開始到小字2組的降a,此句的演唱不僅氣息要長,同時還應該逐漸增強,讓氣能夠均勻地吐出;在這一句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掌握吸氣的多少。另外,演唱者必須認識到,吸的氣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則只會造成發聲的僵硬呆板,造成高音發聲的失敗。在第25小節到第30小節處,《沸騰激動的心靈》在速度上逐漸放緩,屬于抒情的地帶。在這幾個小節,演唱者應該放慢吸氣的速度,通過平穩的氣息演繹出輕柔的聲音。
呼氣與換氣是一個循環連貫的過程,換氣影響到了歌曲演繹的連續與完整。在《沸騰激動的心靈》的第32小節,在唱完2個小字2組的c后,演繹者需要提氣唱上降a,通過靈活的換氣讓后句的高音得到保持。對此,在演唱的過程中,演繹者需要學會“偷偷換氣”。
除了上述演唱處理技巧以外,對《沸騰激動的心靈》的演繹還需要加強對氣息的靈活控制,保證聲音的流動性、氣息輸出的均勻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二)語言與旋律的準確把握
語言與旋律是《沸騰激動的心靈》這一詠嘆調中的基本要素:
其中,威爾第歌劇《茶花女》要求標準的意大利語發音,也需要演繹者能夠深入了解歌詞的內涵,把握其中的情感;另外,演唱好《沸騰激動的心靈》需要發音的準確、字與字之間的連貫,將每個元音的發音都保持在呼吸上。例如在“三個月轉瞬度過,親愛的薇奧莉塔為我拋棄一切”中,演唱者應該體會阿爾弗萊德的幸福心情,在演繹中盡可能輕柔地咬字、小心地演唱,突出對情感的珍惜。
為了掌握流暢連貫的旋律,不僅要求演繹者能夠把握旋律的整體走向,同時還應該根據旋律的流動性合理地運用聲樂技巧。在《沸騰激動的心靈》的A段到第24小節,旋律都是以平緩為主,音列則是以級進上下行為主,突出了威爾第歌劇的旋律特點。演繹者在演唱時應該盡可能地將聲音的位置向后拉,貼著后咽壁進頭腔,讓聲音的表現更加集中。同時,演繹者還應該提高對伴奏旋律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在A段演唱部分,伴奏旋律多是由和弦長音組成,為演唱者自我宣泄情緒拓展了充足的空間,演唱者應該在整合散漫段落的基礎上,把握唱段的主要精神內涵。
(三)歌曲情緒的完美詮釋
歌曲情緒的把握需要演唱者能夠熟悉、深入地了解原創作品的情感,并且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對歌詞、旋律的充分理解,從而實現“二次創作”,即調動自己在演唱上的主動性、能動性,做好藝術化的處理工作。在此過程中,演唱者還應該調整好演唱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這樣才能演唱出動聽的音色。
在《沸騰激動的心靈》A段的第一小節到第37小節中,歌曲的力度、速度都有極為明顯的變化,演唱者應該按照術語、伴奏織體的變化,適當地調整音量與節奏。例如,自第13小節開始,歌曲的宣敘性有所突出,必須要保證音量的適中、氣息的不斷增強,通過高昂的“自言自語”表現出愉悅的情緒;在第25小節之后,阿爾弗萊德的情緒又變得舒緩,演繹者需要重新調整音量,放緩演唱的速度,并突出音色的柔美性。
(四)高潮部分與尾聲部分的正確處理
演繹者應該提高對《沸騰激動的心靈》在高潮部分與尾聲部分的處理水平:
《沸騰激動的心靈》在第51小節達到了高潮,最高音達到了小字二組的“降a”,歌詞也不斷重復著“全世界都為我歌唱,我感到幸福和歡樂”。這一小節到尾聲是該詠嘆調最為華麗出彩的地方,表現出了阿爾弗萊德高昂興奮的情緒。在演繹的過程中,演唱者需要合理把握氣息、力度、節奏、情緒,靈活運用各種演唱技巧。例如在51小節一開始,音調出現了向上攀爬的情況,演繹者必須靈活控制氣息,不應該在低音上浪費太多,這樣反而會造成最高音上調的失敗。
另外,《沸騰激動的心靈》從第62小節進入了尾聲階段,這里的演唱需要與高潮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輕柔的咬字、柔和的聲音、抒情的音色來演唱。這時候需要演唱者能夠從高潮部分迅速轉換情緒,正確調整自己的歌唱狀態。
結論威爾第在《茶花女》中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阿爾弗萊德,并通過《沸騰激動的心靈》《我的恥辱,我的無知》等詠嘆調襯托出阿爾弗萊德內心的情感,揭露了歌劇的主題。為了靈活演繹阿爾弗萊德這一角色,演唱者應該把握詠嘆調的情緒、歌詞、旋律等諸多因素,掌握多種演唱的技巧,將自身特點與作品結合在一起進行能動的“二次創作”。
\[參 考 文 獻\]
\[1\]曾憲林.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的悲劇形象塑造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
[2] 劉波.詠嘆調《沸騰激動的心靈》的文本分析\[J\].音樂時空,2013(14):103.
[3] 秦偉.歌劇《茶花女》經典唱段的演唱技巧解析\[J\].大舞臺,2014(09):126—127.
(責任編輯: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