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小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很大的可開發性,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四萬多座小水電,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為進一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不斷提高農村能源的供應鏈,逐步改善能源結構以及生態環境,農村小水電的開發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文針對農村小水電開發所帶來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分別進行闡述,并給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農村;小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
1、農村小水電開發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1.1 積極影響
1.1.1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小水電的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經濟落后以及欠發達地區的重要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是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尚不平衡,地區之間的收入差別較大,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經濟來源主要是農業,農業生產以糧食為主。糧食生產收入是多數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有增加農產品的產量,才能有效提高農民收入,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小水電的開發利用,將區域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逐步轉變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而小水電的開發是保障農村糧食產量的重要基礎,大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1.1.2 促進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小水電的開發與利用大幅度提升了落后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除了開發小水電會支付給當地居民一定的經濟補償之外,還可以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如修路建橋、安裝自來水、路燈以及有限電視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公益性事業的發展。
1.1.3 有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農村小水電開發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所需的水資源,農業的種植結構就不必局限于傳統的種植方式,降低了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制約情況,為農業生產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通過建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以及科學的市場銷售渠道和管理機制,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農業品種的調整,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完善,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小水電的開發過程中形成了一批集供電、供水、防洪、灌溉為一體的水利水電工程。商南已建成電站個數19個,裝機6.965MW,年發電量310.7萬kw·h,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時,降低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進而保證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1.1.4 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小水電屬于環保、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通過開發小水電有助于保護山林,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通過開發小水電可以大幅度降低燃煤量以及森林的砍伐量,并且能夠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氣體的排放量。通過開發小水電,農村許多用戶都開始了“以電代柴”的生活模式,使得山林資源得以有效保護。
1.2 消極影響
1.2.1 搬水上山,影響河段的生態環境。在小水電站建造過程中,需要集中落差,在上游建造攔水堰壩,之后再利用引水渠道將水引到電站進行發電,尾水通過尾水渠道流回原來的河道。但是在小水電開發過程中,業主只重視經濟效益忽視了生態效益,沒有考慮到河道的生態環境需水量,導致枯水期和平水期出現局部河流斷流,對該河段的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2.2 水工設施及廠房的建造導致部分山林遭受破壞。電站的建造需要用地,一般需要在植被較好或者是山林茂密的山地建造。當地大多以河邊或者山邊巖石開挖渠道,廠房也在巖石地段建造而農村小水電一般采用的是引水式徑流電站,發電引水多是繞山而筑的。所以,同一個發電水頭的取得占用的林地越來越多,對山林的破壞程度也會加大。
1.2.3 影響居民生產生活用水。調蓄水庫的小水電站的發電效率較低,單位耗電量較大,經濟性較差。業主多數會采用低水位發電蓄水的運行方式,使得水庫以下的河道在平水期以及枯水期出現斷流,進而影響下游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
2、小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對策
2.1 加強中小河流水能源開發規劃工作。河流水能資源的開發規劃是進行河流水能開發與利用的重要依據。各級政府在進行小水電的開發時應充分重視中小河流水能源的開發與規劃,針對當前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修正,并編制詳細的規劃計劃。在進行規劃的編制時應統籌全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協調生態、供水、供電、旅游、灌溉等對水資源的需求,堅持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的角度,科學配置水資源。
2.2 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進行農村小水電開發的可行性研究階段,除了針對常規性的內容展開論證之外,還應針對小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展開論證,并據此提出可行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以降低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如果沒有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論證,審批部門應不予通過該立項,從源頭上來控制小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2.3 制定詳細的環境保護計劃,落實監管制度。為降低農村小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施工單位應根據工程所在地及周邊的實際情況,根據環保治理防范規程和工程規劃,制定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計劃,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計劃,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貫徹實施。施工過程中,質量安全部門應加大對施工現場及周邊的環境保護和監測工作,并實時監測周邊的環境極其參數,嚴格按照環境保護計劃進行貫徹實施,并做好污染的防范工作以及垃圾處理工作。除此之外,質量安全部門還應積極配合環保部門的工作,確保施工環境不受污染。,并加大對有關人員的環保知識培訓,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并引導他們投入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以提高環保理念在農村小水電開發管理中的貫徹實施。
2.4 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在進行引水式徑流電站的開發時,應嚴格計算維持河道生態環境所需要的水量,并針對工程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如在攔水堰壩上預留水口等。在進行取土作業時,應將場地平整清理干凈,避免由于施工不當造成的坍塌、滑坡等問題。除此之外,還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植被的修正,避免濫砍濫發現象的出現。在居民生活集聚區應盡量避免夜間施工,降低對周圍居民所帶來的影響。在進行開挖作業時為降低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盡可能采用鑿裂施工方法,并加入適量的水,以避免出現大量的粉塵以降低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大氣污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對水泥、粉煤灰定的運輸和裝卸過程嚴加管理,保證物品的密封性。還應加強對運輸車輛的維修和保養,避免毒氣的大量排放。其次,還應盡可能降低對林地的占用量,盡可能使用引水隧道來代替引水明渠。在進行爆破施工時,應采用多點、小藥量的爆破方式,盡可能降低飛石對山林造成的破壞。施工過程中還應加強對排水的綜合管理。避免砂石、泥沙等進入河流。還應采用沉砂池、擋板等各類凈化設施對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并對污水的排放情況加強監管。
參考文獻:
[1]鄒體峰,王艷芳,王仲玨.淺析我國小水電開發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03):97-98.
[2]李海濤.民族山區小水電開發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與保護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2(09):5426-5427+5473.
[3]任小舟.重慶市巫溪縣小水電開發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探析[J].能源與節能,2012(05):53-54+59.
[4]韋未,叢沛桐,郭鳳清.小水電對農村環境及景觀生態影響現狀初探[J].吉林農業,2012(0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