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針對目前農村自建房屋中存在的一些工程質量問題及其承包建筑領域中施工人員的粗放心理原料依次充好等現象,并結合國內大地震受損情況,聯系到自身工作崗位,淺析“國民素質”對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性,竟而提升工程質量,有效降低風險,保障廣大群眾財產和人身安全。
【關鍵詞】國民素質;工程質量
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的出現,使信息瞬間發送到千里之外,快速被人們知曉,評判、點贊等。一旦有新聞媒體播報工程類“質量”或“安全事故”,無論是有調查原因還是未做出定性,點開評論,最多的就是一片“豆腐渣工程”漫罵之聲。但是,如此讓我們飽受心靈的創傷的“豆腐渣工程”,是如何出現的呢?尤其是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在工程建設領域,國家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日漸完善,個個行業有規范、標準,工程建設各階段有各級質量監督機構監管、制度健全;單個工程項目有施工單位的自行管理、監理單位的管理、委托的第三方質量檢測單位的檢測等,但是工程還是存在質量不高的結果,我認為最基礎的還是“國民素質”,導致“豆腐渣工程”在還是國民自己。
一、國家對農村民居工程的重視程度及發展過程
1.提高農村房屋質量的必要性
我國的地震活動分布范圍廣、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發生過6級以上強震。離我們最近的兩次大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地震給我們國家造成了很大傷亡和破壞,且給廣大國民留下了永遠的傷痛。在2016年12月12日以前,我國6.0級以上地震就有四次(中國地震臺網)。在2015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7462萬人,城鎮常住人口7711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60346萬人,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43.9%,農村自建房質量涉及人數較多,提高農村房屋質量是有效抗御自然災害,減少私有、國有財產的有效途徑,保障居民生命的基礎。
2.國家對農村自建房的發展
針對我國農村民居防震能力薄弱的現狀,在2004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上,以及會后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中,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開始啟動。
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地震局和建設部《關于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見》。明確了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工作原則,確立了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全面部署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在全國全面鋪開。
2007年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地震局建設部關于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見的通知》。
2008年12月27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號令)發布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并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015年7月7 日發布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37號)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二、農村自建房問題
通過國家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獎勵性住房補貼、危舊房改造等政策的實施,近年來我國農村發生了重大變化,鄉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變、村文化廣場高大上……,但是在大好政策的扶持下我國農居工程中自建房建設質量情況不容樂觀,存在以下問題。
1、思想品質是素質不高,導致房屋建設質量不高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農村危、舊房改建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房屋改、新建進度不斷提升,相互攀比,追求寬敞明亮、溫暖及功能多樣化的住宅需求日益提高,多數自建房屋以相互參觀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憑實踐經驗和“能人”設計建設,如施工圖紙和一系列工程設計要求,加之花費最少的錢達到最理想的需求等因素的存在,各個環節壓價現象普遍存在。同時,施工人員以較廉價的價格爭取到工程后,貪求最大的收益,組織的施工人員技術能力差,尤其是職業道德缺失,工程質量跟要求有很大差別,也導致施工期矛盾糾紛。
如今年夏季母親聽了包工頭的蠱惑,用廉價的“垃圾砂”(廢舊建筑物拆除后的廢棄物再粉碎后的材料)與P.O42.5R的水泥拌合,進行墻體砌筑;圈梁鋼筋不僅裸露在外,而且還是12#。還認為“大家都這么干,沒有什么,人家的二層小樓都這么蓋”,留給我的就是對監管缺失的遺憾。
再比如:為節省開支,部分自建房屋以自家為主力。
如上所述修建的房屋怎能滿足國家對民居工程的抗震要求呢?所以農村自建房建設中工程質量首要滿足的條件是安全,不僅要外觀漂亮,更要注重工程質量。但是,由于思想品質素質的不高,農民為了追求房屋造價低廉盲目減少替換建筑材料,片面貪大求洋,亂鋪攤子,降低抗震性能和房屋質量的現象依然普遍,我們的父母祖輩對房屋建設工程質量思想素質不高,防震減災意識淡薄,導致民居工程存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豆腐渣工程”。
2.各級參建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導致房屋質量不高
在農村自建房中的勞技人員、工匠管理人員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偷工減料,求快導致質量差。但是如果監管到位,及時制止,也會一定程度上減少隱患的發生。在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三十五條規定“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第四十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村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抗震設防的管理,組織開展農村實用抗震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推廣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經濟適用、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培訓相關技術人員,建設示范工程,逐步提高農村村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的抗震設防水平?!痹凇掇r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設要求(試行)》和《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試行)》等中對當地政府部門、相關單位都有明確要求,以確保改造后的住房符合建設及安全標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相關工作人員也只是簡單的通過外觀、照片等就通過房屋的驗收,進行政府資金的補助,對工程質量沒有起到良好的監管作用。
總之,勞技人員業務素質低下;農村工匠管理缺位,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人員把關不嚴,沒有職業操守,喪失了原則,導致工程質量無法提高。
三、對策
1.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環境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縱觀歷史長卷,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悠久的華夏文明,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國人的價值觀建立在私欲之中,生活思想還停留在專注于動物本能那點貪婪可憐的欲望上,對物質的索取,利益的最大化上,愈發畸形。道德素質的不高直接的反應就是不遵守規矩,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吃人事件、國慶小長假高速路頻發的車禍、一個不大的地震中房屋嚴重倒塌、中國式過馬路等等。再引伸到工程建設中,同樣如此。因此要加大普及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導向作用,通過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大眾傳媒,板報標語、櫥窗專欄、宣傳圖冊和科技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同時,要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灌注到全體國民的頭腦之中,使人們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什么是必須提倡的,什么是堅決反對的。
2.加強有關人員的培訓
(1)建立以素質能力建設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體系
以社會需要為依據,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與使用想結合,在提高綜合素質基礎上,著力培養勞技人員、業務人員、專業技術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
(2)培養的方法
主要是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作,多層次、多渠道進行人才培養。培養對象不僅包括政府管理人員、工程質量管理專業技術人員 ,還要深入到農村,加大對勞技人員在培訓,使他們掌握先進的技術水平,過硬的專業素質,而且具有創新意識。最終達到做人做事符合專業要求、專業規范,不斷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在遇到與權利、金錢相矛盾甚至沖突時,首先選擇專業要求。
3.加大懲處力度,加快建設信用體系建設
農村房屋建設在提出申請建檔后就進入監管模式,作為政府管理人員在宣傳質量安全教育的基礎上加大懲處力度,對堅決不執行的人員取消政策補助,力求房屋建設質量中安全性放在首位。
由政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信用標準,對進入農村建設的勞技人員、施工單元體進行登記建檔,將信用評價結果計入其信用檔案,并在有關政府平臺上向社會公布。在政府扶持政策、工程承攬等中積極引進信用評價結果,實行市場主體分類信用監管,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以此提升工程質量。并逐漸將技術水平差、思想素質不高的隊伍剔除建設市場領域。
四、結語
國民素質是現代化的基石,最基本的關系到國家的建設發展,關系國家的偉大復興,也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要建立真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改善人居環境,保障國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號令)中國地震局網(http://www.cea.gov.cn/),2016-06-02.
[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地震局建設部關于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見的通知.中國地震局網(http://www.cea.gov.cn/),2012-01-17 .
[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中國地震局網(http://www.cea.gov.cn/),2015-07-17 .
[4]唐克旺.淺論水利心理學及其應用【J】.中國水利,2016.10
[5]董志超,等.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
[6]佟亞麗,等.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能力建設.【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