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業化進程的提高,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重點排污企業的監控體系,但對水環境監測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水環境監測工作,對當前水環境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加強水環境監測的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環境保護;水環境監測;問題;措施
目前我國已經創立了水環境保護標準,并且有一套相對完整的水環境保護體系,這套體系包主要由水環境監測方法、質量標準、評價標準以及污水排放標準等組成。為了充分發揮水環境監測在水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以下就水環境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1、水環境監測工作的概述
基于我國人均水資源匱乏的現狀以及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的現象,使得水環境監測工作非常重要。目前我國對水資源監測已形成系統性的網絡,主要監測對象為湖泊、大江河,同時以布點技術、運輸技術、分析報告技術做保證,建立多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包括省級、地市級以及縣級的監測站基本上都開展了常規的水環境監測工作。
2、當前水環境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缺乏統一管理的問題
在國際上會將流域作為單元來劃分水資源的管理,我國也緊跟時代的步伐,實現了區域、點源監測向流域單元監測的轉變。但是,由于長久以來,都是各自對自己負責的區域進行管理,區域分化較為嚴重,每個區域之間都會將自身的利益作為重點,因此,就不能進行全面的統籌和管理。雖然,表面上實現了流域管理,但是,從根本上,還沒有真正的實現區域與流域管理的有效結合。要想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管理和監測,就需要各個區域和流域相互配合,并且在各盡職責的前提下,相互協調和合作,才能真正建立起科學全面合理的水環境監測體系。
2.2 水質監測項目不適應水環境的問題
水質監測主要將營養物、無機物、微生物以及重金屬離子作為水質參數,一直以來所沿用的測量水質污染物濃度的方法有生物方法、儀器和化學分析法等,用這種方法所得出來的參數,只能描述出水質,而不能真正的將水質所存在的問題反映出來。水質監測項目和水的環境狀況不符合:(1)水環境監測項目沒有明確的針對性,經常會出現重復監測污染程度相對較輕水源的現象;(2)水質里面的有害參數可以通過漏測來體現出來,而一直沒有增加有機污染指標,從而加重了各個支流水系的有機污染程度。各個湖泊、河流都有不同的污染源,并且污染物的濃度和種類都不一樣。如果運用相同的參數來對水質的好壞進行衡量,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應該根據不同的污染源來選擇監測對象。
2.3 缺乏有效的監測與評價指標
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還缺乏相應的監測評價指標,我國水污染排放標準以及質量統一的標準是水環境監測工作開展的基礎,其應該成為我國在水環境監測體系下建立的科學檢測體系標準,但我國目前還缺乏水環境監測評價指標,無論是全國范圍內的地表水還是飲用水,均沒有統一的監測指標與評價標準,一些指標在監測與應用上表現不充分不科學,這必然導致水環境監測工作質量不高,也不利于我國的水環境監測水平的提升。
3、加強水環境監測的措施
3.1 深化水環境監測管理體系改革。基于上述缺乏統一管理的問題,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要做好深化監測管理體系改革的工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水質監測的重要工作集中于質量監測,而水質監測中涉及數據的準確性與有效性均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與條件,因此,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對水環境監測重要價值的認識,具體到監測管理工作中,權責分明,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合理分工,確保水環境監測數據與信息具備充足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3.2 加強先進監測儀器的研發
當前水質污染相對較為嚴重,但是卻不同于國外的水質污染,因此不能單純的引進外國性能好的儀器,這樣可能會出現儀器不能正常對水質的污染濃度進行精確測量的現象,因此,想要更好的對水質進行監測,就一定要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與我國的國情相適應,因地制宜,研發出適合我國水域的水環境監測儀器。除此之外,還應該研發可以專門對石油類水樣進行采集的儀器。在經過測試我國現有的采樣器之后,篩選出幾種性能較好的,在經過改良和研發之后,對這種既能采集地面水,又能采集廢水的采集器進行批量的生產,并且在全國監測站統一推廣運用,從而有效的解決采集石油樣水的問題。
3.3 規范水環境監測的標準要求
水環境監測標準要求的規范也是解決我國水環境監測問題的重要環節,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合理制定水環境監測的規范,進一步強化標準與要求,并在水環境的監測流程中果斷做出科學決策,全面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才能為水環境的保護及問題的治理制定有效的措施。此外,還應不斷完善在當前水環境保護法中存在的不足,環保局針對水環境監測、排污等工作的執行應密切與水利局的工作進行交接與合作,共同實現對水環境的保護與監測控制目標,不但要給予地下水最大程度的保障,同時也要及時處理各種生活生產利用的污水,不斷調高對水環境監測標準的要求,才能保證最終的執行與落實環節達到高質量保護水環境的最終效率。
3.4 提高水環境監測能力
對水資源進行實時動態的監測,才能確保隨時掌握水資源水質的情況,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早日預知隱患,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進行處理,預防事故的進一步影響與擴大,同時不斷優化水資源的配置,提高水環境監測能力。而監測能力的提高歸根結底需要依靠現代化先進技術給予的支撐,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尤其是針對專業人士的重點培養,整合網絡技術、傳感器技術、數據存儲技術以及通訊技術等先進技術的使用,確保監測出來的水域質量結果最為真實和準確。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加強水環境的保護,必須建立適合水環境保護與利用的監測系統,不斷完善我國水環境監測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減少水體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循環的水資源。
參考文獻:
[1]王曉藝,福建省水環境監測工作現狀與發展[J].水環境,2011(05)
[2]高美麗等.淺析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論文與案例交流,2015(84)
[3]張洪霞.淺析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