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渠和斗渠的混凝土襯砌率過低會影響到干渠下方的各渠系水資源利用率,因此需對其進行改造。文章分別從技術、建設和設計上對支斗渠的管道化改造進行分析,以保證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的充分利用。
【關鍵詞】塔里木河流域;防滲工程
1、概述
1.1 工程地理位置
多浪灌區隸屬于新疆阿克蘇市,位于阿克蘇河上游左岸,地處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天山南麓山前沖積平原西部,地理座標為東經79°39ˊ~82°01ˊ,北緯39°31ˊ~41°27ˊ之間。本次多浪渠上部灌區干、支、斗渠防滲改造工程處在多浪灌區的頂部,位于阿克蘇市西郊。
1.2 徑流
目前多浪引水樞紐為灌區的總引水閘,而多浪渠為多浪灌區的輸水總干渠,為達到塔河治理的目的,根據《阿克蘇河流域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五年實施方案》,在P=50%來水條件下,多浪灌區現狀年、設計水平年的限額引水量分別為51010.1萬m3、40606萬m3。為貫徹豐增枯減的原則,在P=75%來水條件下,多浪灌區現狀年、設計水平年的限額引水量分別為46241.7萬m3、36810.5萬m3。
本灌區灌溉面積為8.7萬畝,占整個多浪灌區灌溉面積(53.21萬畝)的16.35%,按灌溉面積分攤并考慮多浪渠道輸水損失后(渠道水利用系數為0.85),在P=50% 、P=75%來水保證率下現狀年可分配給本灌區引水口的水量分別為6927.6萬m3、6280.0萬m3。設計水平年可分配給本灌區引水口的水量分別為5449.7萬m3、4940.3萬m3。但隨著多浪渠沿伸工程完工后,多浪灌區將從庫瑪拉克河協合拉引水樞紐引水,多浪總干渠延伸段尾渠道設計流量為46.8m3/s,加大流量為53.8m3/s,將形成新的引輸水體系。
2、工程地質概況
2.1 工程區位于阿克蘇河沖洪積平原上部,地層巖性以全新統(Q4al+pl)沖洪積的砂壤土,砂礫石為主,局部地段夾有壤土粉細砂透鏡體。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g,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測區構造穩定。
2.2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5~1.5m左右,地下水年際變幅0.8m。灌區渠道沿線每天的回水總滲漏量為1175m3/d。
2.3 根據地下水化學簡分析資料,渠道沿線地下水對普通水泥無腐蝕作用,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有弱腐蝕作用,對鋼結構有弱腐蝕作用。
2.4 根據室內土工試驗及野外試驗,渠道沿線砂壤土、壤土粒徑小于0.05mm的含量平均為87%,故判定為凍脹性土。砂礫石粒徑小于0.05mm的含量平均為2%,故判定為不凍脹性土。多年平均凍土深度0.615m ,最大凍土深度0.71m。
2.5 根據巖土物理力學試驗成果,結合工程地質比擬法及灌區老渠道運行情況,穩定邊坡取值:壤土1:1.25~1:1.5,砂壤土1:1. 5~1:1.75,粉細砂1:1.75~1:2,砂礫石1:1.75~1:2。
2.6 根據試驗結果及實際調查Ⅰ、Ⅱ料場儲量豐富,各項指標均滿足筑堤、抗凍體料技術指標,該料場距工程區平均距離約8~10km。該工程所需砼用粗細骨料從阿克蘇西大橋砂石料場拉運。該料場日出產量約1500m3,可滿足工程需要,砂礫石料場距工程區平均運距約13km。
3、工程任務和規模
3.1 工程任務
1)在滿足灌溉要求的前提下,實現灌區節水目標,完成向塔河下游輸水234.1萬m3的任務。
2)針對灌區臨近阿克蘇市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提高單方水的產出效益。
3)加大渠道建筑物配套率,增加量水設施,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提高灌區水的利用率。
4)渠道改造后實現了以水定地,促進灌區大力發展高新節水技術,實現灌區有序發展。
3.2 工程規模
本灌區現狀年及設計水平年的灌溉面積均為8.7萬畝,現狀年灌水率0.439m3/s/萬畝,設計水平年灌水率0.406m3/s/萬畝。其中控制面積大于1萬畝的渠道按續灌渠道考慮,控制面積小于1萬畝的渠道按輪灌渠道考慮,續灌渠道其流量計算公式為 Q=Aq/η,加大系數按規范值。輪灌渠道其流量根據該渠道輪灌分組情況進行計算,工程規模詳見表1-3。
4、工程布置
4.1 輸水渠道布置
輸水渠道基本沿老渠布置,所在位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坡降在1/320~1/2000之間。其中巴里當干渠自西北向東南成45°走向,巴里當一、二支渠大致為自西向東走向;團結干渠自西向東走向,獨立三條斗渠、依爾瑪支渠與團結干渠斜交大約成45°,大致為西北向東南走向;巴格其支渠先自西向東走向,后自北向南走向;英巴格干渠大致為自北向南走向,英巴格三條支渠大致為西北向東南走向,防滲改建渠線均位于灌區的較高位置,能滿足灌溉引水要求。
4.2 渠系建筑物布置
本工程渠系建筑物布置主要包括水閘、橋涵和渡槽,其中新建節制分水閘58座,農橋40座;原位置利用已建退水閘2座,節制分水閘1座,農橋5座,公路橋涵2座,渡槽1座。
4.3 施工、管理道路布置
本防滲改建工程位于阿克蘇市依桿其鄉。依桿其鄉對外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交通十分便利。新建阿克蘇314國道北線通過灌區邊緣,本工程防滲改建渠道位于該國道兩側,至各條渠道均有簡易鄉村道路,大部分為土路,局部還有柏油及石子路面,路況較好,可通行各種車輛,能滿足施工期各種機械的通行運輸及調遷要求。
5、施工組織設計
5.1 施工導流
本工程渠線大部分采用老渠線,將出現施工期與灌水期之間的矛盾,考慮到部分渠道兩側水源地工程已建,可解決施工期的灌溉用水,不再布置導流渠,對不能布設導流渠的利用停水期突擊搶修、或利用相臨的渠道輸水。導流渠按土渠進行設計。
5.2 施工總進度
施工總進度安排如下:
施工準備期:3個月;施工期:8個月;掃尾期:1個月。 工期1年。要求當年3月開工,11月下旬為工程收尾期。
5.3 工程永久占地
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積總計為157畝,其中林帶128畝,耕地29畝。本工程臨時占地380畝,其中林帶210畝,耕地170畝。
工程永久占地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新政辦發[2002]142號文,關于印發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用地若干規定的通知,以現金補償解決。
本工程渠線為新老線結合,因此工程施工共需毀林3000株,拆遷農戶10戶,共計民房34間,計850m2。
6、結束語
老灌區運行年久,渠道及建筑物老化嚴重,為了不影響農業灌溉,必須進行改造,本項目在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建議盡快實施,以促進當地工農業生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