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乃生命之源泉,水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一些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進行水土保持,就成了不二的選擇。由于筆者就職于通遼市水土保持局,所以文章將具體到通遼市的實際情況,并從中分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一點合理化可行性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續發展
水利是我國的基礎性行業,水土流失是我國的主要問題之一,危害十分嚴重,水土保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保持水土,有利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一直以來,通遼市各級黨政領導對水土保持問題都極為重視,水土保持工程的任務就是防治水土流失和水質污染,維護生態平衡,作為水土保持局的一員,致力于工程建設,盡到最大的努力。
1、進行水土保持的原因
1.1 氣候原因。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冬夏溫差大,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暫炎熱,全年有一個月左右的8級以上大風天氣,年降水量少,比較干旱,而且“雪上加霜”的是,蒸發量是降水量的五倍左右。
1.2 自然環境因素。通遼市地勢南北高,中部地平,北部為石質山地丘陵,南部為淺山和黃土丘陵,中部為西遼河沙質沖擊平原,其中,在西遼河沖擊平原和山地丘陵過渡地帶,起伏不平的沙丘和沙地廣布。通遼市風沙土所占面積比重比較大,植被覆蓋面積少,是東北地區的風沙源地區,飽受風沙危害的困擾。連年的干旱,使得通遼市河流常年斷流,中小型水庫干涸,局部地區的地下水位下降,總之,水資源嚴重匱乏。
1.3 人類行為因素。人類的過度行為和不合理行為,已經破壞了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關系。過度開荒種植,過度放牧,向大自然一味地索取,而不進行反饋和保護。通遼市的農牧業收入在經濟總收入占有一定比重,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還是很快的,近年來,推出農牧業特色產業和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理念,只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在發展農牧業時,合理利用水資源,經濟才能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
2、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
2.1 減輕洪澇災害,降低洪澇發生率。水土保持可以讓水更多的滲入土壤中,利用土壤顆粒間空隙良好的蓄水作用,保持水分。一方面在汛期的時候,可以削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期,可以補充徑流,降低和維持徑流的年際變化量。
2.2 減少水土流失量。實施很多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減少水庫和河道的淤積,可以增加水庫蓄水能力,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讓水庫發揮最大作用,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
2.3 降低發生滑坡,泥石流等現象。發生強降暴雨時,很可能因為地面坡度大,植被覆蓋少,坡面截流能力差,地面涵水能力低,導致山洪發生。水土保持可以增加地表徑流,從而降低滑坡,泥石流對自然環境的破環以及對水利工程造成的破壞。
2.4 提高水質,改善水環境。洪水災害頻發,洪水的不斷沖刷,使得表層泥土進入水體中,水體中的含沙量大大增加,水質下降,而且,水質中如若攜帶污染源,會加速擴大污染面積,給下游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造成難以預估的損失及危害。
3、關于水土保持的可行性建議
3.1 實施封育。對植被較稀疏或者植被破壞較大的區域可以實施封育,一段時間內保護一定區域的土地免遭破壞,封山封溝育林育草,為植被提供休養生息的機會,促進植被的恢復生長,讓大自然喘口氣兒。
3.2 小型工程。建設小型蓄水工程,如蓄水小方塘,攔蓄坡地徑流和地下潛流,減小水土流失危害,灌溉農田,提高農作物產量。也可以建立塘壩,高效利用水資源。
3.3 綠化工程
3.3.1 護坡工程。眾所周知,樹木能夠防風固沙,涵養水土,減少水土流失,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大力支持并帶動人們進行植樹造林。補植造林,植樹護坡,有利于減輕水土流失現象,遇到連降暴雨天氣,也能極大地減少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次數。
3.3.2 人工草地。通遼市整體來說,植被覆蓋率比較低,沙化現象一直在蔓延,相關部門努力逆轉沙化,但是目前也沒有很大進展和顯著變化,所以人工草地,是不錯的選擇,增加綠化面積。
3.4 完善措施。埋設沙障,修梯田,留住每一滴水,護好每一寸土,讓流沙駐足,走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完善防治措施,招聘相關優秀人才,給有關人員提供學術交流機會,尋求有效的水土保持途徑。
3.5 加大監管力度。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和防治力度,杜絕不作為的行為,只有政府和人民同心,才能做成事。相信水土流失現象能夠得到遏制,水土保持可以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結語
確保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國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有利于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協調統一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關系。筆者能力有限,對通遼市的水土保持和水利發展,無法做到全方位深入系統的分析,所以文章僅限于試析。希望堅持可持續發展,愛護環境,珍惜資源,人和自然相互服務,可以形成良好和諧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王海濤.淺談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11,(03).
[2]郭棟.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6).
[3]崔建華.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