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喀什地區伽師縣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的現狀出發,進而引出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飲水;管理;安全;措施
近年來,伽師縣堅持民生優先原則,在推動伽師農村飲水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成一大批飲水安全工程,同時按照“農村供水管網延伸到哪里,哪里就要實現自來水入戶”的指導思想,至2013年9月,全縣全面完成農村居民自來水入戶工作,實現了全縣自來水管網全覆蓋、自來水全入戶的目標,切實改善和提高伽師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環境。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現狀
經過自九十年代初至今十幾年的農村改水防病工作,伽師縣目前共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6處,擁有疏勒縣亞瑪亞水源地、古魯勒克鄉水源地及臥里托格拉克鄉水源地三大水源地,其余鄉鎮均為獨立的村級水廠。
1.1 規章制度建設情況。為加強管理,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站在多年的運行中,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共16項,包括《伽師縣農村供水人員管理規章制度》、《農村供水總站考勤制度》、《農村供水總站鄉鎮供水分站站長職責》、《機關工作人員制度》等在內的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使得農村供水工作管理不斷趨于科學化、規范化 2015年,伽師縣出臺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應急預案》、《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暫行辦法》、《伽師縣農村供水總站績效考核管理辦法》、《伽師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等,使得農村各項飲水安全工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護與應用。
1.2 水質保障工作。實現了農村自來水管網全覆蓋和自來水全入戶后,伽師縣便將農村飲水安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水質保障上來,自2010年便籌劃建設水質檢測中心,以提高城鄉居民飲用水水質。2012年6月該中心建設完成,經過近幾年著手構建水質檢測監測網絡、落實水源地保護措施、依法劃定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飲水工程管護范圍、在各水源地設置水源保護重要標志、出臺應急預案等,全縣水質保障得到大幅度提升。(1)水質檢測工作模式自2013年伽師縣水質檢測化驗室建設投入使用后,各水源地水質基本實現了水質動態監測,目前可完成感觀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微生物學指標等8項指標的檢測,今后還將通過設備完善和人員培訓,計劃2015年可實現20項檢測。(2)水質保障措施。為加強地下水動態監測,縣政府投資建立了地下水量、水質監控系統,按時對25個定點井進行水位觀測、10個定點井進行水質監測,同時按照各項指標水質檢測具體要求,水質檢測中心定期、不定期地對全縣各水廠管網水、出廠水、末梢水等進行抽樣檢測,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辦法解決。實現及時準確地掌握地下水位和水質變化情況,為水質安全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制定了《伽師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旨在提高水質安全保護質量,科學規范保障措施。
1.3 水源保護情況。我縣對水源保護區合理劃定了保護范圍,嚴禁保護范圍內一切非飲用水取水和畜牧養殖廠舍興建等行為,并進行環境整治,有效保護了水源區。根據地下水開采情況,縣政府自2013年起不再審批新增地下水開采項目,對更新機井,實行村申請、鄉審核、縣批準的層層審批制度。對超采行為由電力部門和水利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強制關停。縣政府于2014年6月制定出臺了《伽師縣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應急預案》,為全縣水源保護提供執行依據。為加強全民參加水源保護的意識,水利部門籌資10萬元對上游水源地至縣城DN200以上主管道沿線及全縣集中供水水源井安裝安全標志樁和“水源地保護”標志牌。
1.4 供水管理工作。自來水受益人口36.2萬人,日供水2萬方,實際用水量730萬方,管網漏失率30%,供水保障率達到95%以上。
1.5 制度保障措施。為切實保障各項供水工程發揮效用,國家和自治區相繼出臺優惠政策,保障廣大農牧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一是將農村供水用電歸為農業保障用電。二是根據《關于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運營稅收政策的通知》文件,農村供水免增值稅。
2、運行管理方面應采取的措施
一是全面推行網絡自動化管理。受地理條件的影響,伽師縣供水管線長,工程分布分散,加上供水人員緊缺且技術水平低,人工管理存在顧此失彼、動態管理不及時、亂收費等現象。近年來,伽師縣積極探索實踐網絡自動化管理模式,以提升農村供水運行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2.1 農村自來水用戶收費實現數據網絡化管理。建立并啟用供水總站與各鄉鎮供水分站之間水費征收系統,各用水戶只要拿著一張供水分站發放的水費通知單,到全縣任何一個收費大廳即可查看到自家的用水情況并進行交費。
2.2 全面實現農村自來水用戶網絡化管理。這套農村自來水用戶網絡化管理系統的基本原理是以鄉供水分站為單位劃分收費網點,每個鄉作為一個營業網點,各鄉分點只能錄入和處理各鄉的用水數據,而供水總站可以隨時掌握全縣的用水數據、財務收入情況,負責管理全縣用戶用水情況。營業網點、用水類型、水價、操作管理等基本信息可在供水總站進行設置。這套嚴密的網絡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亂收費現象。同時也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實現了水價公開,增加了收費透明度,使農民明明白白交費。
2.3 加強水質監測建設。2013年伽師縣農村供水總站水質監測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為了改善我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現狀,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伽師縣水利局2012年投資7萬元用于土建工程,投資18萬元采購檢驗設備,建成了農村水質監測中心。2013年7月,又專門從自治區邀請專業水質檢驗技師來我縣培訓技術人員,使其達到相應技術水平。該監測中心水質檢測體系,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設立了水質檢測室、無菌室;購置配備了散射式濁度儀、PH計,萬分之一天平等國內先進儀器設備,配備了各種所需藥品、試劑、器皿;對采集的水樣可實現感觀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微生物學指標等8項指標的檢測。20項
2.4 水源自動化在線監控設備。針對供水工程占地面積大、水源井相距較遠,控制設分散,2014年5月,農村供水總站自籌資金20萬元,引進北京英捷電子技術研究所的英捷電子泵站自動化監控設備,在上游六個鄉飲水工程水源地、臥里托格拉克鄉飲水工程水源地、古勒魯克鄉飲水工程水源地、玉代克力克鄉飲水工程水源地,四大水源地的20眼機井上投入使用,供水自動系統3采用“集中監測、分散控制”的設計原則,采用現場過程控制系統。
該設備通過移動手機GPRS進行數據傳輸,與設在總站的計算機進行數據交換,可遠程采集取水泵的工作狀態、電壓、電流及水壓力等參數,實現了在總站辦公室就能控制全縣四大水源地水泵的啟動與停止。該設備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及時了解鄉鎮供水狀態,改變原有因水源井分散,難以管理的狀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