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業產業的不斷發展,產業的發展受用水不足的制約,節約型用水灌溉方式是農業用水的新變革,其有效增長了農業灌溉面積,是一項受益于社會的系統工程。本文分析農田節水灌溉現狀,提出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解決對策,促進農業水利體系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田節水;灌溉現狀;問題及對策
前言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業產業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農業生產量的不斷擴大,導致用水需求量增大,造成農業發展的諸多問題。由于各省市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水資源分配不均及各地農業生產方式不同等諸多原因,造成農田用水淡水資源相對缺乏的現狀。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及節約用水十分重要。灌溉節約用水是節約用水技術的較好體現,但是,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興起相對較晚,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采取措施針對當地農田特點,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有方案,落實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各地政府加強領導協調管理,引進先進技術,高度重視資源有效利用及適宜技術手段,采取農田獎勵機制,推動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有效開展,將農田節水灌溉技術服務于全體農民,完善農業水利健康長效發展,推進農村經濟持續增長。
1、農田節水灌溉的重要作用
引入農田節水灌溉技術,有效節約水資源,充分利用了現代化農業管理技術,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改善農田淡水資源缺乏的現狀,有效節約建設水渠占用耕地,進而增加了農田種植面積,使得農田使用率提高;第二,針對具體農作物灌溉用水需求量的不同,適量、適時按照農作物生長特性,實施節約用水灌溉技術;第三,采用節水灌溉技術,使農作物耕種技術及種植手段有所改善,實現增收增產的經濟效益。因此,農田節水灌溉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長效發展。
2、農田節水灌溉技術使用中存在問題
農作物生長依賴于水資源,實行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節約水資源的使用率,為農業發展奠定基礎。盡管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反應出一些問題,影響農業產業發展進度。
2.1 高成本節水灌溉技術
農業生產過程中,引入節水灌溉項目需要投入建設資金,每六百平米農作物需要千元以上資金投入,這些資金需要農民自己掏腰包,對于短期看不到經濟收益的農民來說,是得不償失的節水灌溉方式。特別是一些地區,本身農田灌溉用水價格較低,收費也不參照用水量多少,長此以往農民已經在頭腦中形成了固定模式,采用農田節水灌溉既要收取高費用,還看
不到高回報。導致農民不接受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有效開展,不利于技術推廣。
2.2 農田節水灌溉技術落實較難
在我國部分地區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已經技術成熟,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但是,這種節水灌溉技術在實際農作物中覆蓋率較低,落實地區只有較少一部分。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國家對于節水灌溉技術的扶持資金不到位,農民負擔了較大部分的技術資金,再者農民對于眼前經濟收益不明顯,收入不高,多數不愿投入使用農田節水灌溉節水;第二,缺乏完善的節水灌溉投入機制。
2.3 農民缺乏節水灌溉意識
農民科學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農村進行科普文化普及率及接受率都較低,這就造成了農民對于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收益的質疑。實際農作物灌溉過程中,采用原始灌溉技術作用于農作物更多,缺乏全面考慮農田結束灌溉技術的長遠經濟利益,進而不能充分發揮農田節水灌溉的實際目的。
3、開展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有效對策
3.1 改善農民顧慮、開發經濟型實在用節水灌溉技術系統
對于當前農民顧慮的經濟效益及資金投入問題,引入多方投資力度,來確保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有效開展,使其取得巨大社會效益的同時增產增收。綜合多方面因素,在開展農田節水灌溉技術資金投入主要以公共財政為主,組織貫徹認真落實中央相關規定精神,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加大對農田節水灌溉的投資力度,投入水利預算資金額度。建立技術開展專項基金,通過農機補貼、財政投入、獎勵機制等政策,調動農民對使用農田節水灌溉的積極性;其次,相關部門應該不斷開發更加經濟使用的節水灌溉技術,降低目前的投資成本,并適應于地區農田特點,例如滲水灌溉技術成本較低。不斷完善現有技術,開發經濟型實用型技術系統。綜合二者,能夠有效帶動農民使用節水灌溉技術。
3.2 開發先進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及創新管理機制
根據當地農田實際特點,采取合理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十分重要。實現投資成本最少,經濟收益最高的目標。專業技術人員在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中,教會農民如何減少農田灌溉用水量,按照農田的地面坡度、水源距離及土地特性等特點,確定農作種植的品種及播種范圍。先進農田灌溉技術包括:小畦灌溉技術、膜上灌溉、滴噴灌技術等等。另外,創新管理機制的有效開展,也能促進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實施。加強水利行業的管理制度,設立考核獎懲辦法。由專業人員培訓指導技術操作,解決先進節水灌溉技術使用中的問題,有效減少灌區面積及產業結構模式,確保農戶增產增收。
3.3 強化農民節水灌溉意識
大部分農民一直在沿用漫灌的方式進行灌溉,還沒有形成節水灌溉的意識,對此,農業部門和水利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宣傳節水灌溉的重要性和優勢,將節水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僅要從行動上接受,更要從心理上接受。農民是農業灌溉的直接實施者,要想實施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就必須提升農民的認識,進而實現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全面落實開展。
結語
我國土地幅員遼闊,地區土地自然條件及經濟水平差別較大,考慮到農田生產資源條件及自然地形特點的不同。因此,將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真正落實到現代農業生產中勢在必行。相關負責部門切實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的實施力度,加強創新管理手段。同時,對于農業產業結構進行不斷優化調整,引進先進種植及節水灌溉技術,通過農田節水灌溉技術,提升淡水資源使用率,實現農業產業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鐘玉秀,劉寶勤.對流域水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4.(05)
[2]呂天群.淺談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及發展趨勢[J].科技創新導報.2015.25
[3]肖慶慧,王曉玲,袁常寶.試談我區農田水利建設及節水灌溉[J].內蒙古水利,2016.01農業科技與信息.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