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遙測工作中得到了運用,并獲得了一定認可?;谶@種情況,本文對遙感技術進行了介紹,并對其在水文水資源遙測工作中的運用展開了研究,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遙測;遙感技術;運用
引言
早在上世紀60年代,遙感技術就憑借自身高效率和高精度優勢得到了廣泛應用。而運用該技術開展水文水資源遙測工作,則能夠使以往人工作業遭遇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在減輕人員勞動量的同時,實現高精度數據探測。以云南省水文水資源局紅河分局為例,僅在近3年時間里創建了20多個水文遙測站點,相關人員不斷加強水文水資源遙測工作中遙感技術的運用問題的研究,以便使水文水資源勘測事業取得更好的發展。
1、遙感技術概述
所謂的遙感技術,其實就是一種綜合探測技術。該技術以電磁波理論為基礎,需要利用傳感器完成各類遠距離目標輻射和反射電磁波的收集處理,然后通過綜合成像進行地面景物的探測識別。利用該技術進行水文水資源遙測,由于不受天氣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能夠完成水文信息的全天候監測。同時,由于不受空間范圍限制,因此也能完成水文水資源信息的全方位收集。此外,應用該技術進行水文水資源遙測,能夠采用多衛星作業方式縮小探測周期,并提高探測精度。
2、水文水資源遙測工作中遙感技術的運用
2.1 在蒸發量監測中的運用
目前,遙感技術可以用于進行蒸發量監測。通過監測蒸發量,可以較好完成地表能力和質量的轉化監測。使用遙感技術,可以利用衛星進行蒸發量的監測,需要使用能量余項法和統計經驗法等方法。如果需要監測的內容較為復雜,還可以采用衛星云用遙感模型進行蒸發量的計算分析。在實際計算時,則需要結合模型特點和實際環境條件進行模型劃分。通常的情況下,可以分為兩層模型。運用一層模型,可進行地表土壤和植被的區分。運用二層模型,可進行地表植被或地下土壤及地上熱量之間的差值計算。使用多層模型,則能完成多層土壤的劃分。結合地表特征參數,我國已經完成了政府蒸騰計算模型的建立,并將該模型應用于進行非均勻地面條件下蒸騰計算,從而推動了蒸發量監測技術的發展。
2.2 在降水量監測中的運用
在水文水資源遙測工作中,遙感技術主要用于進行降水量的監測。采取該技術,能夠利用衛星信息和地面雨量站間差值進行云頂溫度和降水點間關系的確立,從而對降水量進行監測。相較于其他技術,運用該技術能夠借助氣象衛星、雷達等技術進行局部降雨量監測計算,所以能夠使降水量監測精度得到顯著提升。通常的情況下,如果地面雨量站只有稀疏降水,就會利用雷達進行局部降水量監測。在云層較厚的情況下,則要使用雷達和氣象衛星進行降雨量計算。而利用氣象衛星,則可以預報大面積降水量。此外,也可以通過使航空飛機深入云層完成數據采集,并利用計算機對采集得到的云雨信息進行處理。目前,用于進行降雨量監測的方法主要為微波輻射法和綜合方法,遙測得到數據信息則可以為水文部門進行預測預報提供科學依據。如下表1所示,為南盤江流域遙測與人工雨量絕對誤差分析結果。從各觀測站在6-8月降雨量測量情況來看,平均測量精度能達到90%左右,可以滿足雨情監測需求。
2.3 在徑流量預測中的運用
在水文水資源遙測工作中,可以借助遙測技術進行凈流量的預測。在具體預測時,將利用遙感技術完成植被、土壤和地貌等元素的分析,并利用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蒸發量完成徑流估算。將遙測數據與水文氣象數據相結合,則能完成水文模型的建立,并進行徑流的預測。而在遙感技術取得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可用于進行徑流預測的技術也越來越多,如雷達、衛星云圖等。通過使用多種技術,則能夠為徑流量的預測提供更加精確的依據。
2.4 在地下水勘測中的運用
一直以來,地下水勘測都是水文水資源勘測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因為,地下水位勘測較為復雜,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勘測精度受到影響。使用遙測技術進行地下水勘測,則能完成地下水相關數據的間接勘測,從而為地下水位勘測提供更多依據。具體在勘測過程中,需要進行地下水地表和地表植被信息的獲取,然后利用綜合模型進行數據信息的處理和計算,從而獲得需要的信息。
結論
在水文水資源探測領域,應用遙感技術能夠完成蒸發量、降水量的監測,并對徑流量和地下水進行預測與勘測。通過獲取全方位數據,則能使探測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得到提高,并使探測周期得到縮短。因此相信在水文水資源探測領域,遙感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孫凱.水文巡測工作中水文遙測水位系統的運用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5,33:60+62.
[2]楊靜.水文水資源勘測中遙感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