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土地的整理改革規劃進程,以求在土地利用方面實現更為完善、高效以及集約的結構,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就目前土地的整理情況而言,管理方面的不完善會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土地整理過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關于防治土地整理過程中水土流失問題的見解,以期為土地整理的發展提供改革思路。
【關鍵詞】土地整理;水土流失;防治對策
引言
土地整理主要是對不成塊的土地進行全新的配置,實現耕種面積的擴大以及總面積的動態平衡。土地整理的推廣使土地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利于自然環境的保護。在許多國家,土地整理已經成為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農業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國進行土地整理不僅有利于耕種面積的增加,還能改善農村生產條件。但是目前土地整理卻由于管理程度的不完善依舊造成了部分水土流失的問題。
1、土地整理工程對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影響
1.1 土地的平整項目
農村坡地最常見的土地整理的方法就是將坡地改為梯田,梯田不僅可以有效將坡地的坡度變得緩慢、坡地長度縮短,還能分層對灌溉用水進行攔蓄,強化水的利用,有效阻止坡地影響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土地平整項目的推行可以增加土壤厚度,使其持水能力更強,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但與此同時,其也由于在平整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壤支持,在土石的挖取、搬運以及回填過程中,土壤容易受到風蝕與面蝕的影響,造成土壤表層稀薄,養分減少,生產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在進行坡地平整的時候,一般以小于二十五度的坡度為可開墾耕地,但由于土壤的性質與植被覆蓋率等方面可能存在差異,有的坡度雖然小于二十五度,也不一定適合開墾。在現實的平整項目中,為了保證出地率的最大化,往往只對坡度進行了要求,很少考慮到這一方面。
1.2 農田的水利項目
農田水利的規劃與改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是在農田水利計劃實施當中也存有誤區,例如在硬化水庫四周或者河道兩側的時候,都是主要運用水泥或者石頭進行堆砌的方法,不會與生物措施進行融合。這樣的做法雖然施工速度快,并且在短時間內看上去效果很好,但是水利項目是需要長久運行的,在沒有生物措施相融合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損壞與塌陷,難以長時間維持。修補既耗費時間人力,又容易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
1.3 農田的防護林項目
農田的防護林建設項目,即通過植被的根莖對土壤進行穩固作用。由于大多數的種植者在進行莊稼或者果樹的栽種時,習慣去除雜草,所以運用在在造林的過程中,往往只是將原本的草植去除再進行樹木栽種。雖然這的確有利于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但是天然植被的破壞不利于水土的保持和土壤的發育,同時也在降雨天氣里由于土壤表面的裸露而產生徑流和水土流失。
1.4 道路項目
需要進行道路整理的路況一般是在遇雨容易發生泥水亂流情況的土路,在土地整理時對原本道路進行降低高度的處理并且擴寬或者硬化。對于道路兩邊存在邊坡的道路情況加設護坡。道路整理對水土流失的防治有著一定的作用,但又因為邊坡的大面積空白使得土壤極易塌陷而植被覆蓋率降低,造成局部性的土壤流失。
2、應對土地整理過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2.1 坡地改梯田的優化方案
在進行對坡地改梯田的項目時,首先應當根據實際坡地的傾斜度、土壤厚度等情況對梯田方案進行確定,對于坡度合適的坡地進行自然因素的分析,判斷其改正的適宜性。對不適合進行梯田改造的,可以開發成為林地,對于坡度高于二十五度的坡地最好實行退耕還林的做法。另外,在對土壤進行挖取或者填埋等移動時,首先要對土壤的表皮層進行處理。例如在挖取中采用塑料蒙蓋,避免由于降雨作用造成土壤的流失。在進行土壤填埋前,應當首先運用推土機設備等對原地面進行壓實處理,形成防止滲漏的隔離層。除此之外,對于不需要進行平整的坡地耕地的農作物種植,一定要注意雨季的排水問題,在干旱季節又要注意排蓄結合。可以通過在坡地設置截水與排水溝或者蓄水池等來進行合理解決,形成控制坡地水土流失的防治系統。
2.2 土地整理中的生態措施
在梯田建設、道路改建等施工中,往往會形成裸露性的邊坡,這會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現象。為了改變這一處境,可以利用工程治理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邊坡的水土流失往往與降水量有關,所以在降水量相對較強的上半年可以在半坡上進行生長迅速的固水類植物的栽種,同時也要注意實行免耕與秸稈覆蓋等措施的融合,保證植物的多樣性發展,實現生態治理水土流失。另外,由于土壤植被是影響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注意裸露土地的植被覆蓋率的建設,最好的方式就是對農田進行防護林建設。在進行防護林建設的時候要注意天然植被的保護,保證林下植被的建設。另外混交林的建設也可以有效地對水土流失進行控制。
2.3 其他防治建議
土地整理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所以要想更好地進行土地整理的推廣,一定要注重政策的宣傳以及管理,將更加優化的種植方法推行到群眾當中,引導人們拒絕對樹木的亂砍濫伐。同時,要在土地整理實施后注重后期管理與強化。在整改項目完成過后要及時地對土地選取固土固水的植物進行栽種,盡量不留下裸露地表。另外,在汛期以及雨季結束過后,要及時對整理項目進行仔細檢測,如果發現項目損壞,應當立即進行項目修補。
結語
在農村建設中,積極推進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土地利用,也在環境保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該項目在實施中,仍然存在許多水土流失問題。所以相關部門在進行對土地的整理時,也應當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盡量完善整理方法,加強對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在項目實施后按時進行檢查,同時加強土地整理在人民群眾間的宣傳,集合多方的共同努力,使土地整理最大化地滿足人民與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曹優明,王則一,王秀茹,王希. 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問題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1,05:53-55+59.
[2]張旭. 坡地改梯田的經驗與做法[J]. 河北水利,2012,06:26.
[3]李映波. 邊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J].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36-38.
[4]鄭鈞瀠. 淺談邊坡水土流失危害及邊坡防護措施[J]. 現代農村科技,2013,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