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經濟建設的持續開展,我國的社會生產、生活在開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進一步緩解相關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于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開展,繼而以此為基礎實現對于各項水利工程的有效運用,促進水資源的可利用量的增加,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
【關鍵詞】雨洪資源;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理論;應用研究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用水需求,有關部門以及人員加強了雨洪資源的利用,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了防洪與補源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汛期雨量進行區域水資源的年調節和多年調節,最終由此促進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基于此,采用水文方法分析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的相關理論及其內涵,并就該方法的運用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一、開展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新疆地區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社會生產、生活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日益上升。不僅如此,由于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補不合理的運用以及開發導致我國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疆地區的水資源存在著短缺現狀,不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以及進步。
相關的工程實踐顯示,新疆地區水資源短缺以及相關污染已經嚴重滯緩了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疆地區的工業、農業生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以及影響,不利于相關的經濟利潤以及社會效益的取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需要相關部門以及人員加強對于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有效開展,繼而以此加強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在規避洪澇災害的過程中,實現對于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所謂的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指的是通過加強對于各類水利設施以及技術的運用,從而將雨洪資源進行高效的轉換,轉變為為人類可以利用的水資源?;谶@樣的狀況,相關的部門以及人員在開展相關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暴雨洪水的主動性防患,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洪資源,達到防洪減災和增加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二、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實踐
作為一項復雜的工程作業,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加強水庫、自然洼地、地下水庫等蓄水工程的建設以及水系系統的完善,繼而由此促進工程建設的有序開展。一般而言,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各類水利設施的構建;另一方面則需要采取科技、智能的措施,借助水庫調度管理等工作確保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有序開展。
1 興建地表水庫及其配套工程
在進行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過程中,需要水利主管部門及從業人員加強各類水利工程的建設,特別是興建地表水庫,加強水庫調蓄能力,繼而以此為基礎實現對洪量的調節,從而改變洪水的天然運動狀況,實現對于洪水過程的控制,實現雨洪資源化,最終達到雨洪資源化并加以利用的目的。
2 加強河道閘渠引滲
就新疆地區地表水資源年內分配規律而言,汛期正是區域內河道水量較為豐沛的時段,而這一時期往往又是農業用水的高峰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需要水利主管部門及從業人員加加強河道閘渠水系建設,繼而以此實現對于汛期雨洪的攔截、延伸,通過水系的滲透補給地下水,盡可能減少棄泄水量。一般而言,這種措施的采取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達到汛雨資源化的目的,并確緩解河道防洪負擔的同時,促進雨洪資源利用效果的提升。
3 興建地下水庫
此外,水利主管部門及從業人員還需要加強對于地下水庫的構建。目前,地下水庫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有壩地下水庫以及無壩地下水庫。其中有壩地下水庫在運行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對于地下徑流的攔截。在借助該類型的地下水庫進行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將地下水攔截,使其蓄存于地下含水層中。
而無壩地下水庫的建設條件是要有一定數量的開采井群和引滲設施。該類型的地下水庫在運行的過程中能夠借助灌井群實現對于地下水位的控制,達到地下調蓄的目的。
4 加強水庫調度運行與管理
此外,水利主管部門在進行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水庫運行調度管理作業的有效開展。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針對不同時期的雨洪狀況制定出科學的調度原則,繼而由此確保對于汛期洪水的綜合利用。
在進行水庫規劃設計作業的過程中,需要水利專業人員加強對于水文預報以及優化調度算法的考量,從而實現對于水庫水位的確定。在后續的作業過程中需要將盡可能多的洪水蓄存在水庫或地下含水層中,以備枯水期的供水或灌溉,減輕供水危機和早災損失。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水利資源呈現出緊張的趨勢,無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需要相關部門以及從業人員加強對于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有效開展,繼而由此確保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诖?,遵照水文的基本方法,主要分析了開展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的背景,并就雨洪資源與地下水資源聯合調控作業實踐(興建地表水庫及其配套工程、加強河道建閘蓄水引滲、興建地下水庫、加強水庫調度運行與管理)展開了具體的論述。筆者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狀況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并由此促進相關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取得。
參考文獻:
[1]楊麗麗,王云霞,謝新民,葉勇,丁飛.基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控的水資源配置模型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10,(7):23-26.
[2]孫艷偉,魏曉妹,POMEROYCA.低影響發展的雨洪資源調控措施研究現狀與展望[J].水科學進展,2011(2).08-10
[3]宋曉猛,張建云,王國慶,賀瑞敏,王小軍.變化環境下城市水文學的發展與挑戰——城市雨洪模擬與管理[J].水科學進展,2014,(5):752-764.
作者簡介:王成良,男,河北,本科,工程師,從事工程水文分析水資源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