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長壽區移民的實際情況,經過研究分析,提出長壽區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選擇性試點方案,分析利弊,并就如何做好避險解困試點工作做出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避險解困;探索思考
一、概況
長壽區大中型水庫移民涉及獅子灘、大洪河、范家橋3座區內大中型水庫和10多座區外水庫。全區納入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范圍的指標人數為91939人,其中,直補扶持人數為52502人。后期扶持過程中,移民因死亡、農轉非、婚遷等形成動態變化,截至2016年,長壽區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指標人數為92974人,其中,直補扶持人數為46097人。移民后期扶持指標人數約占重慶市的四分之一,享受直補扶持的移民人數約占重慶市的二分之一,居重慶市區縣首位。全區大中型水庫移民人數最多,移民群體情況最復雜,歷史遺留問題最棘手,矛盾最突出。
二、選擇性試點方案工作開展步驟
(一)召開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部署會,相關部門和街鎮參加,會議主要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
(二)街鎮針對全區1991年4月30日前開工建設的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征求符合條件的每一位水庫移民意見,收集、完善幫扶對象基本信息等基礎數據(包含初步確定幫扶對象、安置方式和建設方式選擇等)。在水庫移民自愿申請搬遷的基礎上,按不同安置方式匯總核定,并進行村級、鎮級兩次公示,最后由區政府審核確定批復最終搬遷對象名單。確定后的幫扶對象須與安置地街道辦事處、鎮政府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三)按照收集、完善的基礎資料數據、區政府審批的搬遷對象名單以及全區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社會經濟發展相關規劃委托專業單位編制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方案,同時相關部門(單位)根據試點工作的要求出具專項報告、證明文件等申報要件;
(四)區政府對編制完成的試點方案提出意見,最后以水務、發改、財政三部門聯合行文的方式報送長壽區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申報材料。
三、選擇性試點方式
(一)選點方式
(1)以村組為單位實施選點;
(2)按生命財政受威脅、生活貧困和生產受限三個等級困難程度進行排序,確保最困難移民群眾優先受益;
(3)優先考慮遠離城鎮、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的移民村組;
(4)安置地要以水定點,充分論證水資源保障、地質安全和生產就業問題,有比較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生產生活設施。
(5)結合新農村和移民新村建設工作開展選點工作,就近安置,為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所選點應避開矛盾復雜的群體和地區。
(二)選點建議
基于以上篩選,選擇性試點建議初步選定在各方面條件均比較成熟的石堰鎮新灘村農民(移民)新村、云集鎮青豐村農民(移民)新村、鄰封鎮上硐村農民(移民)新村、龍河鎮保和村秀才灣農民(移民)新村和長壽湖紫竹村農民(移民)新村。
四、選擇性試點方案優勢
(一)能確保最困難移民優先受益
避險解困工作根據移民生活困難程度進行排序,可以確保最困難移民群眾優先受益,解決最迫切的生存環境惡劣、生活特別貧困等問題。
(二)試點工作推進阻力小,易于統一標準
選點推行試點相對減小了幫扶對象的規模,也可規避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幫扶對象成分可控,利益訴求便于統一,有利于在短時間內形成統一標準并推進到一定水平,阻力較小。
(三)試點工作實效性強,見效快
作為試點工作,選擇性試點有利于集中力量進行綜合配套,減輕工作量大、時間緊迫帶來的不利影響,有利于為以后全面開展提供借鑒和重要參考。
(四)政策配套和資源整合工作面小
選點推行試點能更典型的結合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新農村建設和城鎮發展,統籌解決安置區基礎設施配套問題,后期工作面相對較小,更有利于集中力量保障實施。
(五)更有利于統一政策和統一宣傳。
五、選擇性試點方案存在的問題及風險
(一)試點選點及安置地選擇易造成群體矛盾
因幫扶對象及地區間發展不均衡造成對避險解困政策及試點工作的接受度不同,移民之間利益訴求迫切程度也不盡相同,在哪個鎮、哪個村、甚至哪一戶移民選點都不易統一到一個標準上來確定,盲目推行會造成社會群體間矛盾,影響地區經濟社會穩定。
(二)試點選點易引發社會風險
基于選點帶來的社會群體間矛盾和后期工作涉及到行業政策配套范圍的界定等矛盾,有可能造成新的上訪涉穩群體、激進個人,形成新的遺留問題,影響全區社會穩定基本面。
(三)涵蓋全區移民群體的受益面不易形成。
六、建議
綜合比較選擇性試點方案和全面試點方案的優缺點,鑒于選擇性試點方案存在工作量相對較小,幫扶對象易界定,避險解困工作便于有的放矢,實施風險和不穩定因素相對較少等情況,長壽區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推行選擇性試點方案總體上利大于弊,該方案的不利面可以通過扎實的前期工作、優良的設計和應急預案得到規避可控。
作者簡介:王韜,男,(1983.11),重慶涪陵人,畢業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