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祥縣資源性缺水嚴重,圍繞解決“資源性缺水,城鄉居民安全飲水,科學合理調度水,自動化、信息化管水”,必須修建引調水工程,建設中水回用工程;抓好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工程;完善河網工程,做好控制性工程,配套農田水利工程,健全城市防洪工程;建設自動化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加強預警系統,積極構建嘉祥縣現代水網,服務嘉祥經濟和社會發展。
【關鍵詞】現代水網;總體構想
嘉祥縣水資源總量不足,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地下水僅為全縣總量的32.2%,由于各行各業需求量逐年飚升,出現資源性缺水。根據2006年完成的《濟寧市水資源調查評價報告》(已通過濟寧市審查)成果,全縣15個鄉鎮的23個主要地下水開采地段中,嘉祥縣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8051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16521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之和,扣除重復計算量,全縣水資源量為22596萬立方米。嘉祥縣過境水資源量為34121萬立方米。嘉祥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包括過境水)為56717萬立方米。2010年底全縣總人口86.95萬人,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652立方米;全縣耕地面積66985.44公頃,每公頃占有水資源量為8467立方米。但水資源實際可利用量和利用率較低。因此,必須圍繞解決“資源性缺水,城鄉居民安全飲水,科學合理調度水,自動化、信息化管水”,積極構建嘉祥縣現代水網,服務嘉祥經濟和社會發展。
一、做好引調水工程,增加中水回用,切實解決資源性缺水
嘉祥縣資源性缺水嚴重,涉及范圍不斷擴大。而嘉祥縣的年水資源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自2011至2015年)為2.1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7億立方米(含引黃水0.5億立方米,引江水0.1億立方米),地下水0.97億立方米,實際需水量2.7億立方米,缺水0.56億立方米。這就要求嘉祥縣在今后的水資源利用中不能突破該指標。因為污染趨勢加重,資源性缺水減少了稀釋污染物的水量,降低了水體的自凈功能,加重了水環境的污染,對嘉祥縣經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構成嚴重威脅,資源性、水質性缺水范圍擴大,程度加深,使得地下蓄水層枯竭;對生物多樣性也構成嚴重威脅。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處理河流治理與城鎮發展、河流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新建引調水工程,提高河道引調水能力。從嘉祥縣地形地貌來看,西高東低,北高南低,通過修建西線引調水工程,自鄆城新河、洙趙新河可以調引黃河水;嘉祥縣內河多為平河底廢黃河高程30.50m,梁濟運河長溝泵站處上游最低水位33.16m,最高水位35.37m,下游最低水位31.51m,最高水位32.60m,自梁濟運河修建取水口,通過梁寶寺引河、疃里引河可以自流調引長江水。
嘉祥縣城市污水排放量較大,僅華能嘉祥發電有限公司、嘉星熱電廠年用水量就近1000萬立方米,這些中水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就會產生嚴重的資源浪費,而嘉祥縣城區污水管網布局不合理,缺乏雨污分流規劃,為了解決工業、服務業、居民生活污水,必須合理布設污水管網,根據污水排放量確定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把中水利用好,中水用于工業、服務業(如洗車、廁所)、生態園林。
二、加強水源地建設,合理布設管網工程,解決城鄉居民安全飲水
嘉祥縣城市缺乏有效的系統管理、自動化水量計費和跑水漏水監測設施,供水管網不配套,部分老化嚴重,自來水處理和凈化能力難以適應城市發展;農村自來水管理不善,僅僅能夠保障用水,但水質較差。只有通過規劃建設供水水網,實現區域內水庫與河道之間、井與井之間、供水管網的串聯貫通,相互補濟,建設城鄉一體的供水網。不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水源,要改變單一水源點供水存在的不安全問題,還要改變單純依靠地下水供水的模式,在城區盡快采用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作為備用水源。全縣規劃建設6個標準水廠和1個總控中心,城市規劃區內建設1處水庫,敷設主管網,整合縣城區3個水廠和117個農村供水站,拉動村內管網升級改造,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全縣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的總體目標。
三、完善河道水網,建設控制性節點工程,科學合理調度水
工程性缺水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由于全縣75%的河道淤積嚴重,80%的農田水利設施不能正常發揮作用,40%的耕地用不上地表水。目前,全縣擁有大小河道39條395公里,大中型攔河節制閘7座,沿河排灌站、提水站296處。為解決全縣用水緊張問題,針對目前嘉祥縣水資源緊缺的實際情況和水系工程存在的問題,必須構建一個統一完整的水利網絡。圍繞保障供水、防洪安全、改善生態三大目標,以抗旱保供水為主線,利用區域內河流,依托主框架,通過河道整治、新建攔蓄水工程等措施,調蓄水量, ,形成水系網絡。通過控制性工程使各條河流相互貫通,達到豐枯相濟、蓄排并舉的網格狀水系;建立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的機井網,較為科學地布設在井灌區和站灌區,形成以井保豐、以河補源的農田灌溉水源保障體系。建立分布全縣的田間水利網。形成以灌區為單元的田間水利工程體系,旱能澆、澇能排、灌排自如的高標準農田。建立城市給排水網,改善嘉祥縣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全面完成洙水河、趙王河、老趙王河、前進河、洪山引河等河道治理工程,疏浚梁寶寺引河、疃里引河,搞好洙趙新河、鄆城新河治理工程,實施紅旗河、蔡河治理工程,拉網式搞好病險水閘加固和排灌站、提水站維修改造,要加大田間節水工程規劃建設力度,逐步提高農業灌溉用水系數。開展以小流域治理為主要內容的水土保持工作,綜合治理公路邊溝,以澇洼地治理為契機徹底治理15個田間大洼。通過以上工程項目的實施,全縣范圍內形成引、蓄、提、排自如,地表水與地下水互濟聯用,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并重的綜合功能的現代水利工程網,提高供水質量和保證率。
四、抓好水資源監測,建設水利管理系統,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管水
嘉祥縣自動化監測系統不健全。為適應嘉祥經濟發展,必須建設現代水利信息網,建立覆蓋全縣的信息網,點上自動傳送信息,總控中心即時收集整理,以水利自動化引領水利現代化。管理信息系統要充分體現在工程的引水、防洪、排澇、抗旱、截污、供水以及在水利工程的現代化管理中,現代化管理系統包括中心控制管理系統,電視監控多媒體管理系統,水資源管理數據庫系統、水資源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取水許可管理信息系統、排污口管理與水質污染模擬信息系統、地下水資源可視化評價系統,農田灌溉排水系統,工程建設管理系統,工程運行管理系統,自來水監測管理系統、防汛抗旱管理系統等,加強預警系統,系統總體設計的目標功能涵蓋水利工程管理的大部分職能,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水政水資源、計劃財務、規劃基建、檔案管理等子系統的系統化監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