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水價和農業灌溉水費計交方面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原因錯綜復雜。要全面、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絕非一日之功、也非一策兩策就行的,需要全國上下、各部門之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多措并舉、長期不懈才可。本文對昌吉回族自治州創新農業水價管理,破解水費計收難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水價;管理;水費計收
一、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農業水價和水費計交是兩個敏感而又困難的話題,農業水價在不同時期有過許多不同的表現形式:以糧代費、單一水價、綜合水價、階梯水價、季節水價等等。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農業水費是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水價是水商品價值的表相。如何正確合理核算水價、如何確定切實的水價,以及如何計收水費才能將水費應收盡收?是人們一直探討的問題。
1、水價嚴重偏低
每立方水從水庫或河道通過引水渠幾公里、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送達田間才收幾分錢。過低的水價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而且造成上下游受益不均,往往是上游漫灌、下游無水可用,或是田間急用水時無水可用,不需水時卻又水漫渠堤。
2、水費回收困難
由于認識上的偏差、計量設備缺乏和手段落后,加上渠系淤塞,不能按用戶要求供水,影響了用戶交費的積極性。同時由于計量設備與手段落后又無正規的計費證據以及措施不力,造成水費回收異常困難。從以往的情況看,湖南幾大灌區的灌溉水費回收率多年平均不到40%。
3、水管單位運轉困難
上輪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后,全公益性水管單位的經費有了著落,有的地方將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也列入了財政預算。但大多數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只落實了部分人員編制和人頭經費,大部分人員編制、人員經費、機構管理費和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甚至除險保安經費均沒列入財政預算,完全依靠水管單位創收解決。而農業灌溉水費是這些單位收入的主要來源。由于長期過低的水價和較低的回收率,使得能夠到手的水費根本無法維持單位的簡單運轉,更談不上能有積累用于改善工程狀況;過低的水價同樣影響了末級渠系用水戶協會的正常運轉。
4、計量設備、設施缺乏,手段落后。
大多數干渠和支渠上仍是采取三角偃或水位刻度方式計算流量再按通水時間推算出供水量。而田間幾乎沒有計量設備、設施,無法按用水戶逐一計量,只能按畝分攤水量或水費。
二、創新農業水價管理,破解水費計收難題
1、推動行業用水價格改革
用水價格改革的核心是計量收費,分類供水。因此,一是要盡快制定生活、工業和農業等各行各業的用水定額,特別是各種農作物的用水定額,用定額控制來推動總量和效率控制;二是要實行完全計量收費,改變一些地方存在的用水包月制、包費制、數戶共用一個水表,以及農業用水水費實行按畝計收等計量方式,將用水量可視化;三是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也就是階梯式水價制度。水價關系民生,要區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對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水量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對非基本需求部分的水量價格更多由市場調節。在堅持不增加多數人生活用水和多數單位用水支出的前提下,按照定額內講公平,定額外講效率的原則確定基本水價,建立定額內低水價、定額外高水價制度,促使用水戶采用先進節水技術、工藝和設備,增加循環用水次數,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2、大力扶持用水戶協會組織
(1)各級財政尤其是水管單位的主管財政部門要加大對用水戶協會的先期投入,從長遠看,既可以培養水管單位的財源,又可以減輕財政負擔。(2)水管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所轄范圍用水戶協會的支持力度,通過建立長期協作伙伴關系,由水管單位配合財政部門給用水戶協會在辦公場所、辦公設備、人員培訓、計量設備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3)在經費上給予補貼。給用水戶協會確定一個5年左右的過渡期,過渡期內用水戶協會的辦公經費、末級渠系工程搶險保安經費、維修養護經費等由財政與水利主管部門給予限額補貼。期限過后由協會自我籌集、自我維持。同時建立對用水戶協會考核制度,經費補貼與考核結果掛鉤。
3、實行差異化水價
對二輪承包土地用水,全昌吉州平均水價2014年不低于成本水價50%,按照現行水價0.074元/立方米執行,2015年起按照成本水價70%即0.101元/立方米執行,2020年起按照成本水價即0.144元/立方米執行。
對二輪承包土地超定額用水和二輪承包土地以外的用水,按照批準成本水價的2倍計收。
4、創新水費計收模式與機制
過去不少地方和水管單位在水費計收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但就整個行業來說很不理想,尤其是降水量較多、水基礎較好的南方灌區,水費收取率平均不到35%。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實行種田直補和水管單位體制改革之后,幾乎沒有幾個灌區還能收到農業灌溉水費。加上財政預算有限,水管單位除了發放職工工資外,正常運轉經費難以保障。同時,水費計收手段明顯落后于經濟與科技發展,世界已進入互聯網+時代,水費計收方式不能還停留在過去,幾十年不變。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水費計收模式與手段,可利用種田糧棉直補手冊由鄉鎮財稅所代扣代交形式,也可采取預存水費、打表計費、銀行代扣代交、網絡計費收費等方式或手段。同時要在收費手續(證據)方面做文章,改變過去那種因沒有過硬的證據,一旦用水戶賴賬水管單位想通過法律途徑也會因無確切的證據而無法追討的尷尬局面。另外還必須建立節水獎勵制度,對于節約用水的用水戶可實行折扣水價而對積極交費的可實行水費折讓,以實現節約水資源和降低農民用水成本之雙重目標。
5、計征水資源補償費(資源水費,下同)
自2015年起,對二輪承包土地超定額和二輪承包土地以外的農業用水從量計征水資源補償費。
地表水水資源補償費征收標準:二輪承包土地超出定額的水量和二輪承包土地以外的農業用水,2015年起按照0.1元/立方米征收,2020年起按照0.2元/立方米征收。
地下水水資源補償費征收標準:二輪承包土地超出定額的水量和二輪承包土地以外的農業用水,2015年起按照0.25元/立方米征收,2020年起按照0.5元/立方米征收。
水利部門負責征收水資源補償費,將水資源補償費專戶管理,專款專用。
6、加強灌溉供水供給改革,提高灌溉設施的供水保障能力
優化灌溉供水組織管理體系,也是促進農業水價改革的重要邊界條件。受多因素影響,一些灌區設施老化失修,“最后一公里”問題突出,真正干旱用水時難以滿足農戶的灌溉需求,也是農業水價改革推進的制約因素。有序推進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特別是加強田間工程的運行維護,暢通水源—輸水—田間灌溉系統,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工程體系,提高灌溉供水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同時,通過深化農田水利設施產權改革、培育專業化灌溉服務機構、推進建立用水戶參與決策機制等措施,提高管理效能,降低供水成本,創造良好的農業水價市場化改革的邊界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要堅定方向、堅持不懈,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促降低農戶用水成本,還能促使水費足額、及時收交。就一定能夠破解水管單位發展瓶頸、促進水利工程和水管單位良性運行。
參考文獻:
[1]曹金萍.節水目標下的農業水價改革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4.
[2]張元欣.基于農業灌溉水價與水權轉換水價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發展研究[D].寧夏大學,2014.
[3]代源卿.我國水價規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聊城大學,2014.
[4]劉甜甜.農業灌溉水價現狀及農民承受能力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