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雖好,卻不能久留。
現在,讓我們穿上最厚、最暖和的衣服,繼續向南走,向南走……穿過足有970千米寬的德雷克海峽,我們將到達地球上最難接近的大陸:南極大陸。
南極大陸95%以上的地方覆蓋著厚厚的冰雪。這里遠離其他大陸,周圍圍繞著數千米乃至數百千米的冰架、浮冰以及冰山;這里一年中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這里海拔高,空氣稀薄,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平均氣溫比北極還要低20多度;這里最愛刮風,尤其是狂風,風速時常在100千米以上……因此,直到現在,這里依然沒有常住居民,只有一些科研人員輪流在考察站里臨時工作、生活。
那么,這里只有無窮無盡的冰雪和無邊無沿的寂寞冷清嗎?
當然不是!
相反,這里熱鬧極了!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生物們,尤其是各種動物,總是或主動或被動地出演著各式各樣的喜劇或悲劇……
猜猜看,足有300公斤重的大個子威德爾海豹正忙著干什么?
咦,它在哪兒呢?怎么看不到?
你當然看不到它,因為它很可能正在冰下忙著打獵或者打洞呢!這位住在冰上的南極居民是名副其實的打洞專家,還是貨真價實的海鮮愛好者。
為了享用磷蝦、烏賊以及南極齒魚大餐,威德爾海豹常常在寒冷黑暗的冰海中以30~40千米的時速游來游去,且一待就是十幾甚至幾十分鐘(最長可達70分鐘)。如果它在冰下待的時間太長,等它想透氣的時候,嚴寒常常已經將它打的洞再次凍上了!
如果不及時把洞打開,威德爾海豹將會被活活悶死在海底(這種慘劇真的發生過)!怎么辦?再次打開唄!威德爾海豹動用了自己的打洞裝備——滿口鋒利的牙齒——它平時用牙齒吃飯,保護領土,此時此刻,還必須用它啃開海冰。為了盡早打開冰洞,威德爾海豹用盡了洪荒之力,以至于嘴磨破了,血流了出來,牙齒也受傷了……終于,它成功地鑿出了一個洞!
威德爾海豹匆匆忙忙地把頭伸了出來,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唔,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真是愜意啊!現在呼吸已經順暢,可以再次下海用餐啦!不過這次我一定要記得早點回來,不然洞口被凍實了,再啃出來太辛苦啦!”
人類的好幫手!
如果人類想在南極打一個冰洞,真是太難了,好在有威德爾海豹幫忙。海洋學家常常利用威德爾海豹啃的冰洞采集海水樣品,或者把各種海洋學儀器放進去,進行各種研究。
嚇你一跳!
小威德爾海豹的哺乳期只有約50天,其間,小海豹的體重可由原來的25~30千克驟增至約100千克,不過海豹媽媽的體重卻會減少三分之一。
威德爾海豹:打洞、打洞!
打個大大的哈欠
新鮮空氣太愜意了
南極最噪雜的地方大約就是企鵝的群居地了,尤其是阿德利企鵝生活的地方——這些小家伙們個個眼睛圓圓、身材圓圓、樣子萌萌,擁有一雙逆天小短腿,常常少則兩三萬只、多則幾十萬只待在一起。除了成群結隊地去海洋覓食,就是在岸上居家過日子。其中,石頭是引發各種“血案”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所有的阿德利企鵝都喜歡石頭,尤其是成年雄性企鵝。每到結婚季,它們常常比企鵝小姐提前到達棲息地,四處尋找合適的石頭,搭建一個“石頭之家”。由于阿德利企鵝經常是十多萬同伴一起建巢,所以總會出現石頭供不應求的尷尬狀況。于是乎,它們打架爭搶,有些無紀律無道德的甚至還會專門去偷別人辛辛苦苦叼來的石子兒。沒辦法,誰讓石頭還是阿德利企鵝的求愛圣物呢?——如果阿德利企鵝先生沒有可愛的石頭奉上,是絕不會獲得愛人的芳心的。
而阿德利企鵝對石頭之所以有著“迷之重視”,還是為了孩子:用石頭筑成的巢可以大大減少蛋寶寶在雪融后被水浸壞!而且,為了確保孩子生活得幸福快樂,它們只選擇在每年南極最暖和的12月結婚生子。產下蛋之后,企鵝爸爸媽媽還會輪流承擔孵蛋和哺育的重任,一方去覓食,另一方就留下來孵蛋,而正在孵蛋的一方是不會進食的。等到小家伙孵化出來之后,它的胃就好像永遠填不滿似的,不管爸爸媽媽多疲乏,它總會張著嘴“我餓啊,餓啊”,以至于等到它長得可以抵御飛鳥的攻擊時,爸爸媽媽還會一同出海覓食,喂飼心愛的“饕鬄寶貝”。
阿德利企鵝:石頭和孩子都很重要
誰也別搶我的石頭
冰雪里的守護
白鞘嘴鷗是南極難得的永久性居民之一——它們的一生都不會離開南極。事實上,它們也不需要離開這兒,就能生活得很好。
首先,白鞘嘴鷗們有一身又厚又密又暖和的白色羽毛,可以抵御寒冷;其次,它們體態結實,腿爪粗壯有力,善于飛行,行動敏捷,所以它們雖然不會游泳或潛水,不能直接從海洋里吃到最新鮮的南極磷蝦,卻照樣能在陸地上獲得更多更豐富的食物。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白鞘嘴鷗的菜單吧,你一定會佩服它們的勇氣!
海藻碎屑、苔蘚、以阿德利企鵝為首的企鵝蛋或沒有自衛能力的小企鵝,企鵝不小心從嘴里溢出的食物,以及任何生物腐爛的尸體,各種海豹的鼻涕和糞便,雌海豹生寶寶流出的胎盤……自從人們在南極建立了考察站,白鞘嘴鷗們更是樂壞了,它們常常呼朋引伴地在考察站內外邁著小碎步溜達,尋找各種食物。為了不影響南極動物的食性,人們總是盡可能地保護好所有的食物。然而,即使如此,白鞘嘴鷗也不肯離開:再聰明的人類也有粗心的時候,此時就是它們收獲美味之時!
白鞘嘴鷗:我是吃貨我怕誰
白鞘嘴鷗發現雪地鞋值得檢查一番
苔蘚:能在南極生活的植物都很小很不起眼,但個性十分強悍,比如有些苔蘚能在零下2.5°C如常進行光合作用,有些地衣甚至能在低至零下17°C進行光合作用。
南極蠓:這種沒有翅膀、不會飛的蚊子,是南極大陸上唯一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昆蟲。雖然它的體長只有2~6毫米,卻已經是南極洲體型最大的純陸棲生物啦。
藍眼南極鸕鶿:藍眼南極鸕鶿擁有油脂保護的防水羽毛,可以到水深25~50米的地方覓食1.5分鐘哦!和生活在地球其他地方的很多同類一樣,它們回到岸上后也喜歡“日光浴”。它們每年都回到同一個地方用水草修固舊巢(如果積雪覆蓋舊巢,它們還會靜等雪化),所以它們的家總會越來越大。
食蟹海豹:給“食蟹海豹”起名的人一定是想和大家開個玩笑,因為它們以磷蝦為主食,有時也會吃些魚和魷魚,偏偏就是不吃蟹(其實是吃不著)。食蟹海豹的學名叫“鋸齒海豹”,它們的口腔中長有成排又尖又細的牙齒,像鋸齒一樣,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