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難遇,也比喻樂曲優美高妙。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有個叫伯牙的人,他精通(jīnɡ tōnɡ)音律,琴(qín)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一天夜里,伯牙乘船游覽(yóu lǎn),面對清風明月,思緒萬千,不禁(jīn)彈起琴來。伯牙彈起贊(zàn)美高山的曲調,忽聽岸上樵(qiáo)夫拍手叫絕:“彈得真好,雄偉莊重,好像高聳(sǒnɡ)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流水的樂曲時,樵夫又贊道:“彈得真好,寬廣浩渺(hào miǎo),好像江河在奔流一樣。”伯牙心里所想的,樵夫都心領神會。這位樵夫就是鐘子期。伯牙從此把鐘子期當作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將琴弦(xián)摔斷,終生不再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