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丹斯電影節在這里就發揮了巨大作用。這其中的電影之所以如此搶手,是因為它們在有強大票房潛力的同時,又擁有低廉的制作成本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喜歡體驗更豐富、新奇的文化旅游活動和更多樣的影音娛樂,這恰恰體現了影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互相需求、互相滿足的互動關系。”
2016年底,在旅游勝地杭州,影視界著名導演高希希發表了其對“影視文化產業與旅游休閑”的看法。
影視與旅游可以實現雙贏合作
高希希認為,影視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優秀影視產品不僅直接帶動消費,還會對社會文化生產有反作用力,隨著中國電影產業走上高度商業化道路,旅游休閑產業不妨主動與影視業聯姻,整合營銷傳播渠道,相互合作,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的確,為大眾提供休閑娛樂的影視文化,已在我國當代文化產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成為國民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必要支出項目。而影視與旅游深度組合,既體現精神與物質的結合,也表現為文化和特征的結合,產生的立體輻射效果顯而易見。往往一部成功的電影或者一本暢銷書就可以衍生出無數相關產品,帶動整條產業鏈的運行。
“旅游景點天生具有豐富的品牌文化內涵,影視劇劇情一旦與拍攝地旅游資源嫁接,就會將影視劇創新的文化元素注入原旅游地風景之中,這樣一來旅游地提高了知名度,也增添了文化內涵。”高希希說道。
高希希認為,好的電影不能只以市場為導向,而應抓住消費者需求特點,并始終注重電影的藝術價值與思想價值,追求票房、口碑雙豐收,才能為以后的影視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打好基礎。旅游業也應主動尋求與影視業展開合作,借助影視的大眾傳播效應,進行全方位的旅游文化整合,從而全面打造旅游地品牌。
這位著名導演曾多次到美國好萊塢考察,并發現全球最大的以電影題材為主的主題樂園,環球影城的產業鏈結構非常完整,其所有的環節都是靠電影來帶動,催生。電影工廠好萊塢把影視與旅游、科技等元素予以整合,形成龐大的電影衍生品產業鏈,以規模化優勢向全世界強勢輸出讓他非常觸動。
的確,我國影視產業在快速發展,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57.12億元,多部電影邁出國門走向海外市場,國內的市場效果和國際的商業影響有目共睹。在高希希看來,當下影視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從其中挖掘旅游資源,如對影視產業中的相關內容產品尤其是場景與情節開發,對影視產業的價值進行延伸、拓展,開發出具有獨特性的旅游產品,也可以實現影視與旅游領域的互動交流,達到雙贏。
“當年電影《泰囧》就帶火了國內的泰國旅游熱,還帶火了相關旅游線路,這是擴寬影視產業外延的經典案例。事實證明,對影視產業中的相關旅游資源進行有效、有規模的挖掘開發,既能豐富旅游資源,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文化精神追求。”高希希說道。他認為,當下越來越多的電影制片方已意識到對影片中相關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可以產生巨大價值,無論電影主題還是人物影像,經典成熟的影視產品對旅游資源能起到帶動作用。
那么,在旅游休閑與影視文化產業的結合里,國外是否有值得借鑒的案例?國內兩者之間的結合發展已經進展到哪一步了?除了旅游休閑的帶動,影視文化衍生品的市場值得期待么?帶著這些問題,《小康》雜志記者對著名導演高希希進行了獨家專訪。
環球影城與迪士尼最值得借鑒
《小康》:可否請您談一下我國近年來的影視文化產業與旅游休閑產業的聯系。
高希希:以前我們的影視文化產業是忽略這一塊的,國內的相關人士還是不夠重視這兩者的結合,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互補和拉動。我近期都在美國考察,所以感觸頗深。美國的歷史文化其實很短,但卻有很豐富的影視資源。比如在環球影城里,電影直接變成旅游的延伸。但是,我發現,近期在國內逐漸有人關注且進行嘗試,只不過現在還做得不夠好。近年我也參與了一些項目的合作開發,但都沒有做到很好的結合。比如橫店,可能過多地關注影視景點的搭建,忽略了休閑的結構安排,這樣的話可能使到那里游玩的觀眾不夠滿意。游客的體驗其實是希望既有休閑和大健康的作用,又有影視文化的接軌,兩者都不可少。能達到這樣的結構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我們希望以后能把這兩者結合好。比如搭建一些能讓觀眾有影視體驗的場景,這樣對游客的吸引力更大。
《小康》:在影視文化與旅游休閑的結合上,您認為國外是否有非常值得借鑒的案例?
高希希:迪士尼和環球影城是最完整的。我前兩個月去的時候,華納就開始著急了,他們有那么好的資源都沒有動用,現在也開始用他們的影視資源帶動旅游休閑產業,但是其結構遠遠不如環球影城。環球影城已經打造成一個完整的影視文化和休閑產業鏈了。環球影城的每一個鏈條里面,都充分展示了現在和過去給觀眾留下的那些感受和情節。每一個故事、每一個行動都是在影視故事的推動下產生的,它無疑是經典的。迪士尼就更不用說了,不是米老鼠就是唐老鴨,都是影視產生的附加值。
《小康》:現在國內這方面有沒有做得比較好的?
高希希:橫店集團現在已經開始努力改善結構,它原先的缺點是比較混亂,不夠集中。我們在海南做的《1942》,純以影視文化做先導,但是以影視文化+休閑兩個共同的概念來整合的。開園不到兩年,年收益在1.2億元到1.3億元之間,目前估值已經到了六十六億元左右。它就是電影的場景和結構的逐步延伸。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公司都在嘗試,比如《重慶大轟炸》,現在它的景點也在完善當中。
《小康》:那么對于近期非常火熱的衍生品市場,您怎么看?
這一塊發展的空間特別大,我們才剛剛起步。比如我的電影作品《游戲規則》,現在已經在制作假手槍、服飾等衍生品,銷售已經達到400萬了。之前我買了一個小說的版權,《誅仙》的續集叫《戮仙》,基礎開發才剛剛開始,但我在開發游戲的版權上已經達到四千萬了。在結構上,再往后會有很大的延伸力,現在有好幾個經典影視劇都在積極和我們尋求合作。把《戮仙》的IP作為投資,作為影視經典。我的拍攝景點就成為永久性的固定景點,作為永久性的體驗景點,可以讓觀眾來體驗互動,我覺得這個就很好。比如《捉妖記》里的小妖,現在就成為影視衍生品里的重要紀念品了,到處都在賣。這些都是行業里同仁們已經意識到的問題,在往前走的過程中,希望法律可以嚴格杜絕盜版,這樣影視文化等相關市場發展才會更迅速。
《小康》:那么衍生品的受眾群主要是?
高希希:主要是90后,70后和80后這些成熟期的人,對衍生品的態度已經沒有90后、00后那么積極了,還是以青少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