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據說,慈禧最后一道遺詔說以后大清國女主不許干政。你看,她是知道的呀,但是只要她不到臨死那一刻,她就不把這句話吐出來。
還有一些人在臨死的時候,他會有好的人性展現。比如說著名的路易十六,就是那個被“咔嚓”一刀砍掉腦袋的法國國王。臨死前的最后幾秒鐘,他回頭看了看劊子手,問了一個問題:我們法國人那支拉彼魯茲探險隊回來沒有,有沒有消息?當時那支探險隊在太平洋上已經失蹤很多年了。現在日本北邊那個宗谷海峽也叫拉彼魯茲海峽,就是以其命名的。
所以你看,一個國王在他臨死的時候,他不是說反對革命還是支持革命,不是給王朝留點話。他關心的仍是法國民族的一支偉大的探險隊的去處和消息。這是真正的人性的展露。
最讓我覺得震撼的是納粹的空軍司令戈林,大胖子,比我還胖。這個人怎么說呢?他這一生幾乎就找不出一點好。戈林酷愛搜集藝術品,他是歐洲藝術界的一個大劫難。這個人還非常殘暴,屠殺猶太人他也有份。
他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就是1946年10月,此時盟軍法庭已經判了他死刑,他一直跟盟軍法庭博弈一件事:他說能不能槍斃我,不要把我絞死。
因為在歐洲人的觀念當中,砍頭、絞死和槍斃,這是完全不同的死法。絞死給誰預備的?江洋大盜,最底層的老百姓。砍頭是最高貴的死法,你看查理一世、路易十六都是“咔嚓”一刀。至于槍斃呢?那是軍人應該享受的死法。
所以戈林說我怎么能跟江洋大盜搞到一起去呢?好歹搞個槍斃嘛。博弈半天,法庭最后沒同意,說你就得絞死。戈林很沮喪,回到監牢里之后,就拿出自己藏著的一顆氰化鉀膠囊吃了死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也是我今天特別想強調的是,他臨死的時候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既不是給孩子的,說我哪藏著金子。也不是什么給納粹的繼承遺志者的一封公開信,而是寫給監獄長的。
信中他詳細交代了這個氰化鉀膠囊的來歷。他說,我一共帶了三顆,第一顆放到衣服口袋里,故意讓你們發現。第二顆呢,我擱在帽檐里面,所以檢查的時候你們沒發現。第三顆我是擱在手提箱里的那個雪花膏的瓶子里,你們到現在也沒發現。
信的最后他寫了一句話,他說:監獄長,我這種藏法,你們的檢查人員是不可能查得出來的,請你不要怪罪他。
所以你看,在歷史上留給我們一個如此不堪的骯臟背景的人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暴露出來的是慈悲心腸。知道了這個故事你會怎么看戈林?
人帶著末日心態去活,和心中沒有末日去活,會活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
(安格爾摘自《羅輯思維》長江文藝出版社 圖/孫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