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
穆勒鞋(Mules),拉丁語的“mulleus”,意思是室內鞋。穆勒鞋在最初誕生時是為了方便男人騎馬而發明的現代意義上的高跟鞋。早在3500年前,人們就開始用木頭加高自己的汗血寶靴了,當然一開始倒不是出于審美的需要想讓自己高一些的,目的基本上都比較實用。
演變
在穆勒鞋的“日常化”趨勢中,夢露功不可沒,她選擇的穆勒鞋弱化了性暗示意味,以往那些尖頭、毛毛、刺繡、水鉆、錐形跟等過于女性化的細節已經消失了,簡潔的黑白配色,略呈方形的鞋頭、強調力量感的粗跟都賦予了穆勒鞋中性的氣質——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穆勒鞋丑的根本原因,因為它有一種去性別化的樸質感,不太像是平常女人們穿的鞋子的樣子。
故事
16世紀歐洲的法國王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在14歲的時候,是一只其貌不揚、身高不足1.5米的丑小鴨,她因為政治聯姻,即將要嫁給法國奧爾良公爵、后來的法國國王亨利二世。但是和她同齡的亨利當時卻迷戀著一位身材高大且已經34歲的御姐黛安娜·德·波伊蒂絲公爵夫人,對凱瑟琳不屑一顧。作為一個驕傲的美第奇,凱瑟琳絕對不允許自己在丈夫的情婦面前低下頭來,要求鞋匠為自己制作帶4英寸也就是10厘米高跟的鞋子,她穿著這雙高跟鞋走進了法國的宮廷,在高跟鞋的魔法之下,她顯得身材高挑又體態輕盈。再加上她從意大利帶來的香水工藝、美食、藝術等先進文化,矮小瘦弱的凱瑟琳一舉征服了法國上流階層。
二戰前著名的插畫家GilElvgren(1914.3.15—1980.2.29)經常給可口可樂、通用電氣等公司和雜志繪制畫報女郎,他筆下的美國女郎有著黃金時代的典型特征,健康、開朗、活力四射,簡直是美國夢的實體化。他畫過的穿穆勒鞋的俏女郎很多,而且他都沒想過這些畫會推動穆勒鞋的又一次大規模流行。
時尚
如今,穆勒鞋基本指腳后跟處裸露、前端不露腳趾的鞋子,可高跟也可平底。在2012春夏秀場上多個品牌設計師將經典穆勒鞋(Mules)進行細節上的改造,既有芬迪(Fendi)魚嘴的露腳趾款式,也有寶緹嘉(Bottega Veneta)加上踝鐲、綁帶的款式,以及LV(Louis Vuitton)與開普托鞋設計的組合等,其中當屬繆繆(Miu Miu)保留了不露腳趾、沒有附加帶子的復古原貌,且帶動起穆勒鞋(Mules)最勁的時尚回潮風。此后,穆勒鞋(Mules)的盛行一直處于一個上升趨勢,從T臺到街拍,幾乎是人手一雙。
Mules這種鞋輕便易穿,沒有太多的帶子束縛,更像是拖鞋的時尚升級版,而且由于很大面積的腳背都被包裹,所以行走起來也比較平穩。這一次,它以更極簡實穿的方式再次流行開來。不管是鞋帶粗細還是鞋跟的高低,穿上它總能展現女性帥氣干練中又不失柔美,性感卻不過分張揚。
趁著春天還沒跑,趕快入手一雙屬于自己的穆勒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