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高中語文教學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越來越關注教學質量。詩詞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文化素養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當前在語文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對詩詞的學習興趣不濃厚,難以準確把握和體會詩詞中的意境及思想情感,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本文就對高中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試探性地提出幾點有效對策,以便相關人士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詩詞教學;策略
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一般而言,詩詞是作者情懷和內心感受的一種表達方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科學運用教學方式,則不能使學生準確了解和掌握詩詞的內涵及情感,影響教學質量[1]。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領悟能力,有效實現詩詞教學目標。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現狀具體表現如下:①詩詞缺乏個性化解讀。學生在學習和鑒賞詩詞時,應該結合自己的想象力和人生經歷,有效認知和鑒賞詩詞,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在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詩詞缺乏個性化解讀,難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學生缺乏豐富的人生經歷,導致詩詞教學效果不佳。②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環節,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師主講的方式,作業布置形式單一,導致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狀態極為消極。同時詩詞教學的方式多是背誦和翻譯,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感受詩詞情感,進而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主動性[2]。③課堂教學枯燥。高中語文詩詞教學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教師在教學環節忽視意境的創設,導致詩詞課堂教學相對枯燥沉悶,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有些學生認為詩詞學習目的主要是應付考試,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沒有真正掌握詩詞表達的內涵,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的策略
1、精心設計朗讀環節。詩詞是作者情感表達的重要體現,每一個字和詞語都表達著作者的不同情感,如凄涼、愉快、舒緩和憤恨等,這時教師需要認真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并理解詩詞,增強教學效果。以《涉江采芙蓉》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基礎性內容進行理解,然后和學生共同探討朗讀停頓的劃分,朗讀時的重點詞匯;其次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詩詞,并讓其他學生加以評價,發現和改正問題后再次朗讀,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詩詞內涵;最后要求學生進行小組閱讀和自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入感受詩詞的情感及中心思想。可以說,朗讀作為一種教學形式,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可以讓學生準確理解和表達詩詞,達到自我檢查和內化知識的目的。
2、科學運用對比教學法。對比教學主要把是將表達手法、風格、背景相同的詩詞進行對比,讓學生掌握所學詩詞的真正內涵,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舉一反三能力。如在講解的李清照的《聲聲慢》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剪梅》,讓學生在對比朗讀過程中思考作者表達的情感;然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和探究,在課堂上闡述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時學生會了解《一剪梅》表達的是相思之情,而《聲聲慢》表達的是國破家亡后孤苦伶仃的悲涼之情。總之,教師在詩詞教學中應善用對比教學法,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詩詞,表達自身獨特的見解,開拓思維的同時提高語文素養、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
3、合理創設意境。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的階段,在詩詞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在詩詞教學中僅僅進行翻譯和詞匯講解,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創新和豐富教學策略,合理創設詩詞教學的意境,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對詩詞意境加以體會,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3]。如對《詠懷古跡》這一詩詞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邊塞的歌曲或圖片,然后導入昭君出塞的故事,增強教學效果;又如講解《望海潮》時,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朗讀視頻,輔之以有感情的講述,讓學生感受詩詞意境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深入理解所學知識。
4、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語言是詞匯表達的重要形式,要想將詩詞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充分表達,需要以優美的語言為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該積極加強自身語言技巧的培養,用豐富的語言來表達詩詞意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詩詞的精神境界。當然教師也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辨別能力及理解能力,為詩詞學習與鑒賞奠定基礎
[4]。如教師在詳細講解《水調歌頭》
一文之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談談感受,學生通過組織語言來描繪該詩詞的意境:該詞以月亮起興,采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美人千里的意境氛圍,反襯作者自己的孤獨之感;同時通過聯想和想象將神話傳說和自身遺世獨立意緒進行融合,利用月的陰晴圓缺來表達人的悲歡離合,具有濃厚的哲學意味。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詩詞學習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詩詞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詩詞缺乏個性化解讀、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相對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基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從實際教學需要和學生心理特征等方面出發,精心設計朗讀環節,科學運用對比教學法,合理創設意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詩詞內容及情感,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鑒賞力,增強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有效傳承與弘揚古典詩歌文化。
參考文獻
[1] 甘立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6,15:73-74.
[2] 曾先鋒.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6,23:122-123.
[3] 胡影.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策略分析[J].才智,2016,19:76.
[4] 王艷萍.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