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早祖先化石出土 進食排泄用同口
(法新社巴黎2017年1月30日電) 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已知人類最早的祖先,可能是約5億4000萬年前,一種以單口進食并排泄的蛋型生物。
刊登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在中國大陸中部陜西省發現了這些保存完好的小型生物化石,為其命名為“Saccorhytus”。
科學家推測,生物演化的數種主要分支,包括演化出人類的分支,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就是這種微小的海洋生物。

Saccorhytus屬于后口動物總門,是目前出土最古老的化石。該研究認為這種生物是所有后口動物的共同祖先,包括脊椎動物、棘皮動物等。
這種化石以肉眼觀察時就像普通的黑色沙粒,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莫里斯(Simon Conway Morris)說:“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節令人目瞪口呆。”
這種生物最大的特征就是擁有與體型相對較大的口部,周邊圍繞著突起腫塊,它可能是以此吞噬食物顆粒或微生物的。
研究人員并未發現任何肛門構造,因此推測,消化后的廢物應該是由相同的孔洞排出。
研究人員發現了八個圓錐形的構造,應該是用來排出吞入體內的水分的,莫里斯教授認為,這可能是魚鰓的前身。但他也說,在這種動物身上并未找到出現眼睛的跡象。
這些化石的起源可溯及長達5300萬年的寒武紀時期,生物的演化與多樣性在此期間出現戲劇性的增長,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