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
摘要:本文從服務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出發,分析了“標準化+”如何服務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內容,通過標準化一系列技術手段和內容來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需求,從而為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加油助力。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standardization +" serve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front reform. It emphasizes the support from standardization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ervice-front system, so as to increase the persistent momentum of China's economy.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標準化+;標準體系
Key words: supply-front reform;standardization +;standard system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2-0018-02
0 引言
從我國《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文件精神中發現,我國經濟要轉型發展,需要“標準化+”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而很多省份和地方城市,也紛紛制定“標準化+”行動方案,從而為其所在地的開放、創新、綠色、協調等發展目標提供基礎保障。更有個別城市把“標準化+”上升到城市發展戰略級別,用長遠的眼光、世界級的標準思維,融匯到城市的標準體系中,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發揮作用。這些都為有效實施“標準化+”行動,發揮了“樣板房”作用,也使得以促進供給側改革推進,振興我國經濟為目標的 “標準化+”行動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舞臺。
1 “標準化+”行動背景及現狀分析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在去年年初的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上就早已指出,要圍繞供給側改革,強化意識、發揮效應,積極推進和開展 “標準化+”行動,通過標準化工作,發揮出引領、催化效應和門檻、倍增效應,服務我國的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幫助企業降本節支和去產能、去庫存,使得“標準化+”的作用和效應在我們國家的各種產業、行業中彰顯出來。
目前,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市都相繼出臺了“標準化+”行動計劃,旨在服務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將“標準化+”與當地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緊密融合,有效應對“十三五”時期國家對城市優化發展理念的要求,提升質量和發展效益。
2 “標準化+”行動服務供給側改革對策
供給側改革這一說法,最早是由西方經濟學家阿瑟·拉弗在1970年提出的。近年來,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老百姓對各個領域服務效應的提升,國家非常及時地提出了實施供給側改革要求[1]。因此,在中央經濟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首次提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而2016年初,我國標準化工作改革全面啟動,將標準化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現代化治理能力的增壓器,融入到整個國民經濟各行各業[2]。 “標準化+”行動的有效開展,必將為供給側改革的順利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2.1 利用“標準化+”服務科技創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創新。利用“標準化+”來服務科技創新,也將對供給側改革的推動有積極作用。
2016年1月4日,習總書記在重慶考察到訪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時就稱贊該公司生產的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就是供給側改革成果的案例。總書記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的高科技產品前駐足觀看,詳細了解該公司最新8.5代液晶面板的技術創新點。他說,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擺在第一位,一定要牢牢把創新抓在手里,把創新搞上去。而從國標委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已經可以查詢到京東方自己制定的系列標準,說明其早已將創新自有技術轉化標準,從而利用標準奠定其行業地位和話語權。
但是早在創業初期,京東方也曾經有過一段陣痛期。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技術標準,和當時國內大多數同行依賴外企技術轉讓一樣,只靠高成本買來但無法經濟切割液晶面板的電視5代生產線進行生產。然而這樣的模式帶來的弊端就是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幾乎為零,永遠處在產業鏈的末端。經過痛下決心,堅持發展自我技術,并第一時間將科技轉化為標準,京東方一下子走出了陣痛期。當2009年國內同行慶幸夏普6代線是外企首次向我國轉讓5代線時,京東方自建的6代線產品早已上市;當大家糾結如何引進7.5代線時,京東方的8代線已經完工。如今,京東方不但已成為國內唯一擁有自我技術生產全系列液晶顯示器的企業,同時還是國內唯一自主掌握平板顯示產業完整技術能力和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的企業。[3]
因此,從京東方的成功案例不難總結出一些標準化服務供給側改革的經驗。首先是可以利用“標準化+”來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各地政府可以加強引導,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搜集整理區域內科技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標準化試點,鼓勵企業結合標準研究成果申報標準化科技項目,并在申報上給予優惠政策,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而不是純粹依靠外企技術轉讓。其次是擴大標準化供給范圍。各地政府可以鼓勵類似京東方這樣的企業作試點,聯合各類行業協會或者社團組織,選取創新熱情高、產品配套標準豐富的領域,帶頭開展團體標準研究。重點圍繞“一帶一路”相關先進產業,如先進材料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開展團體標準的試點研發,提升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2.2 利用“標準化+”服務先進制造業
“標準化+”既是我國標準化工作發展的重要理念、社會治理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服務先進制造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的重要工具。
有人說,一項專利技術可以影響一個企業,那一項技術標準可以影響整個行業,乃至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毫無疑問,先進制造業離不開標準的支撐。高質量、先進的產品供給不足,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標準的供給水平不足。所以提高標準供給水平,幫助企業技術進步,將有助于先進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各地政府可以秉持綠色和智能發展理念,在自動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等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宣傳和推廣標準化應用。加大標準研制力度,服務大中型企業的先進裝備智能化改造,為促進產業升級、市場培育提供技術支撐。以質量效益、創新能力、兩化融合、節能減排等為關鍵字,積極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鼓勵產業之間、企業聯合開展標準研制,主動搶占技術標準話語權。另外,在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智能手機等消費需求密集、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品領域,開展標準比對和研究、水平評估,實施消費品比對與報告制度,促進消費品供給結構改善。
2.3 利用“標準化+”服務現代服務業
具體對策可以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升旅游業的標準化水平。各地政府可以在旅游行業推行標準化試點工作,用標準化來引領整個旅游行業的服務整體水平。二是提高物流服務業的標準化水平。各地政府可以研究、制定與推廣物流服務行業的標準體系,嘗試開展物流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在現代醫藥物流、商貿物流、電商物流、工業物流、冷鏈物流等特色領域,嘗試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工作。
在這里可以舉一個成功又廣泛的經典案例。當今很多網絡電商都采用物流標準化來提高供給效率和水平,讓“車輪上的產業”駛向標準化。無論是從新聞媒體的報道,還是網絡電商自我標準化成果展示,都顯示出標準化在這個行業的大量成熟應用。近兩年,托盤標準化、高位存儲貨架標準化、倉庫管理標準化、車輛配套設施標準化,物流倉儲管理標準化等等成為了很多電商的標配,從而大大提高庫存準確率,單班次產能提升,整個訂單發貨流程完成時間卻明顯減少。可見利用“標準化+”來緊扣供給側改革,已經不再是紙上談兵,其可行性得到了整個網絡電商行業的事實證明,并且在推動去產能、節支降本過程中發揮出了技術支撐作用。
2.4 利用“標準化+”服務現代化農業
從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農業產業類型著手,探索現代農業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示范點建設方法。一是為畜牧業發展提供標準化供給。通過為生態養殖、畜產品管理加工與儲運等環節提供全方位標準信息,推進生態畜禽的標準制定。重點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養殖標準體系建設,大幅度提高畜禽產業的標準化水平。二是為特色水產業發展提供標準化供給。以特色水產品的安全為前提,開展漁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建立漁業標準體系。三是為園藝產業發展提供標準化供給。建立生態果蔬、花卉茶葉等特色園藝的標準體系,推行“標準全覆蓋、立體式結構”的標準化理念。
拿近幾年老百姓最喜愛的美食之一小龍蝦來舉例,標準化服務的介入,使得市場上小龍蝦由最初的“不規范零散捕撈+餐飲”模式提升為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例如江蘇,制定發布了江蘇省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盱眙龍蝦》,并制定實施了《盱眙龍蝦無公害池塘高效生產養殖技術規范》、《盱眙龍蝦調料標準》等,同時督促龍蝦協會實行統一的標準化管理模式。創建“無公害克氏原螯蝦養殖”江蘇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現核心區面積已達5萬畝,輻射面積12萬畝。目前,僅短短幾年,江蘇盱眙的龍蝦產業已經達到“4個20”規模(20萬畝養殖面積、年交易量20萬噸、交易額20億人民幣、從業人員20萬人)[4],成為標準化服務供給側改革的典型案例之一。
2.5 結合“互聯網+”來實施“標準化+”行動
“互聯網+”其實就是指“互聯網+各個經濟行業”,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和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各項生產資料優化配置中的作用,將互聯網的最新發展模式結合標準化運用,積極服務社會發展各領域之中,必將有利于供給側改革的快速推進。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文件中,分別提出了“互聯網+”與創業創新、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11項重點行動,每一點都涉及到了標準化的內容。所以由此來看,“標準化+”可以貫穿整個行動同樣可以“互聯網+”行動,起到互相依靠、相輔相成的作用,最終幫助產業進行自我創新、自我革命,助推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巔峰[5]。
3 結語
“得標準者得天下”,誰掌握了標準,誰成為標準的制定者,誰就能在競爭中擁有主導權和話語權。“十三五”時期,只有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發揮標準引領和兜底作用,才能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5]。
參考文獻:
[1]吳宏杰,等.供給側改革在公共服務標準化領域的探索和實踐[J].標準科學,2016,5(1):56-59.
[2]龔月芳,等.新常態下標準化支撐和服務供給側改革與創新研究[J].中國標準導報,2016,8(1):37-41.
[3]商界網.習大大來重慶考察的神秘企業:京東方,你知多少?[EB/OL].2016,01,06.
[4]中國江蘇網.盱眙龍蝦品牌價值位列全省第二[EB/OL].2017,01,20.
[5]中國質量新聞網.以“互聯網+”的方式積極實施“標準化+”行動[EB/OL].2016,01,14.
[6]李志強.以供給側改革推進“十三五”標準化工作[J].大眾標準化,2016,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