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摘要:基于對我國綠色建筑激勵政策的概述,運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開發商群體與政府的策略選擇在不同條件下博弈的穩定狀態。結果表明:當市場規模較小時,應制定強制性政策培育市場規模;當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后,應制定激勵性政策促使綠色建筑市場穩定,同時應制定政策鼓勵技術創新,提高政策執行效率。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incentive polic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ble state of the game about the strategy choice of the developer community and the governm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using the evolutionary gam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arket size is small, it should formulate mandatory policy to cultivate the market scale. When the market reaches a certain scale, it should formulate incentive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green building market stability, and should formulate policies to encoura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關鍵詞:綠色建筑;激勵政策;演化博弈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incentive policies;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中圖分類號:F22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2-0037-04
0 引言
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正式引入綠色建筑理念以來,至今已經發展了近20年。由于綠色建筑建造成本高于傳統建筑,且存在外部性特征,導致開發商沒有開發綠色建筑的動力,消費者難以接受高于傳統建筑的價格,進而造成綠色建筑市場發展受阻[1-4]。但是從社會能耗的角度來看,推行綠色建筑是必要的,在市場停滯不前時,政府作為市場的推動者,必須要制定激勵政策推動市場前行。自政府介入綠色建筑市場以來,各省市制定了大量的綠色建筑激勵政策,主要包括五大類:一是在土地轉讓階段設置條件,規定容積率、綠色建筑比例等,以限制綠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二是財政補貼方式,通過建立評價標準,對新建建筑進行評級,再分別對不同星級的綠色建筑給予相應的獎勵標準,以調節綠色建筑星級結構水平。三是為開發商和消費者提供信貸優惠,降低貸款利率,以激勵開發商和消費者選擇綠色建筑。四是在項目規劃審批階段設置硬性條件,建立綠色建筑審批通道,以確保綠色建筑在規劃建設階段實施落地。五是加強對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投入,通過發布研究課題等方式,以鼓勵技術創新研究。目前,雖然各省市出臺的激勵政策類型較多,但是各區域綠色建筑市場發展情況不同,不加區別的制定同樣的政策,無法高效的促進綠色建筑發展[5-7]。因此,研究不同市場條件下制定何種激勵政策,對于促進綠色建筑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基于演化博弈理論的綠色建筑激勵政策分析
綠色建筑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參與主體不完全理性等特征。開發商選擇開發綠色建筑除了受自身建造成本影響,還受其他開發商行為影響,開發商群體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開發商在決策時會考慮政府的行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也會考慮開發商的行為,總體表現為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符合演化博弈的特征。基于此,選用演化博弈對綠色建筑市場中開發商和政府的行為進行研究。
1.1 開發商和政府條件假設
1.1.1 開發商條件假設
①開發商有兩種策略選擇,其策略集合為S1{開發,不開發};
②假設I1為開發商不開發綠色建筑取得的收益,I2為開發商開發綠色建筑取得的收益;
③αΔC為開發綠色建筑產生的增量成本,假設ΔC為開發一星級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α為增量系數(α>1),α值隨開發商開發的綠色建筑等級增加而增大,隨技術水平提高而減小;
④?鄣ΔI為開發綠色建筑為企業帶來的增量收益,如品牌價值、營銷價值等,ΔI為市場未形成規模效益時的增量收益,?鄣為收益系數(?鄣>1),?鄣值隨綠色建筑市場規模的增大而增大;
⑤Δf為開發綠色建筑時政府給予的財政補貼值,包括直接經濟補貼、稅收優惠等。
1.1.2 政府條件假設
①政府對于綠色建筑市場可以采取的政策有激勵、不激勵,即政府的策略集合為S2{激勵、不激勵};
②假設開發商不開發綠色建筑時政府收益為R1,開發綠色建筑時政府收益為R2;
③開發綠色建筑帶來的社會經濟增量收益為βΔR,ΔR為開發商開發一星級綠色建筑且市場未形成規模效益時的增量效益,β為收益系數(β>1),其值隨開發商開發綠色建筑等級提高而增大;
④為鼓勵開發商開發綠色建筑,政府對開發商實行激勵政策,激勵成本為γΔf,γ為激勵系數,其值隨政府激勵力度增大而增大;
⑤當開發商不開發綠色建筑時政府需要為環境整治付出整治成本,假設為Cj,政府為了激勵措施而付出的相應的政策執行成本為Cf。
2 政策建議
基于以上演化博弈對綠色建筑市場中開發商和政府的行為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2.1 培育市場規模
在市場發展初期,政府應當有效介入,制定強制性政策快速培育市場規模。具體方式為:在土地使用權轉讓階段將綠色建筑作為前置條件,明確綠色建筑比例;在規劃審批階段給予開發商容積率獎勵,增加開發商收益;在項目實施階段建立綠色建筑審批制度,監督開發商真正實施綠色建筑。在市場發展中期,制定激勵及約束政策促進綠色建筑市場發展,具體方式為:采取稅收優惠政策,對開發綠色建筑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對不開發綠色建筑的企業收取罰金;采取信貸優惠政策,對開發綠色建筑的企業及購買綠色建筑的消費者給予降低貸款利率的措施;采取政策補貼政策,對開發綠色建筑的企業直接給予財政補貼。通過以上措施,快速培育市場規模,促進綠色建筑市場發展。
2.2 促進技術創新
綠色建筑的技術創新是促進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房地產企業降低開發成本的關鍵因素。為促進綠色建筑的技術創新,制定政策激勵房地產企業及設計單位進行技術創新,具體方式為:制定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標準,要求房地產企業及設計單位嚴格按照標準完成項目的規劃設計,重點檢查圍護結構、室內環境控制、建筑能源供應與轉換系統等建筑能耗關鍵環節的設計;發布技術研究課題,鼓勵高校及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大對綠色建筑材料、綠色建筑綠化配套技術、綠色建筑中水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投入。
2.3 降低政策執行成本
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會承擔決策成本、監控成本、組織成本等支出,為減少政府政策的成本,應根據當地的綠色建筑市場發展現狀,合理制定政策。具體方式為:采用科學、民主和法制的方式優化決策程序,減少決策信息搜集、方案優化的成本,合理控制政策決策成本;采用扁平化組織結構,加強執行隊伍建設,減少行政層級和監管流程,防止職能交叉,最大程度減少資源內耗,降低政策執行的組織成本;重視公眾解釋和宣傳工作,增強目標群眾對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對抵制政策的群體進行細致的解釋,對利益受損的群體進行補償,減少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阻力,降低政策執行成本。
參考文獻:
[1]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Buildings:Investing in energy and resource efficiency[R].New York,2011.
[2]仇保興.新常態、新綠建——中國綠色建筑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建設科技,2015(12):8-11.
[3]金占勇,孫金穎,劉長濱,等.基于外部性分析的綠色建筑經濟激勵政策設計[J].建筑科學,2010,26(6):57-62.
[4]劉戈,劉偉.綠色建筑運營管理主體行為進化博弈分析[J].建筑經濟,2016,37(3):89-93.
[5]王先甲,全吉,劉偉兵.有限理性下的演化博弈與合作機制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31(專刊1):82-93.
[6]劉玉明.北京市發展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2):46-51.
[7]劉佳,劉伊生,施穎.基于演化博弈的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