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海++劉成友++王美如++林玉婷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必要性,然后根據研究綜述和項目實踐總結出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框架,繼而以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項目為例,分別從區位、社會、經濟和制度等方面對其可行性進行了實證研究,最后概括總結了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對城市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實際意義。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flood control in small and medium rivers,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roject, sums up feasibility analysis framework of flood control in small and medium rivers, and then taks the right bank flood control project of Ju River (Yuan'an city) as an example to mak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respectively from the location, soci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of small and medium rivers' flood control for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residents' life.
關鍵詞: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沮河;可行性
Key words: medium and small rivers;flood control;Ju river;feasibility
中圖分類號:TV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2-0045-03
0 引言
隨著我國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果,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1]。對這一利國利民的舉措進行研究,既是主觀意愿,也是客觀需求。
本文從多個方面分析我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必要性,構建了可行性分析的理論框架,選取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的防洪治理作為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項目的研究對象,進行可行性分析。
1 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必要性
1.1 防洪安全的需要
我國目前大多數中小河流沿河區域基本上未設防,依靠天然河道進行泄洪,零星的幾小段防洪堤,也大多由于年代久遠以及城鎮的發展迅速,遭到破壞,現有防洪設施已經達不到防護的要求,工程質量較差,致使洪澇災害頻發。
1.2 社會穩定的需要
在我國地理環境分布中,中小河流沿岸地區多為居民生活密集區,同時也是當地及周邊區域的重要經濟帶。很多城鎮及主城城區都是依河而建,但由于沿河各地段均未設防,故時常受到洪水的威脅,致使沿岸出現重大生命及財產損失。與此同時,洪水還會造成沿線河岸的坍塌、良田遭受吞噬、道路損壞及其他設施的破壞[2]。在人口暴漲、可耕地銳減的今天,控制河道的穩定,加強河道沿岸防洪控制,防止可耕土地的減少是保持地區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需要。
1.3 經濟發展的需要
中小河流沿岸城鎮或城區作為區域經濟中心,戰略及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沿岸防洪治理工程的興建,將對本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為使區域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提高其地方經濟實力,同時,為了實現國民經濟的發展目標,也需要一個有保障的生態環境和發展環境。因此,中小河流沿岸防洪治理工程的興建,會對本地區經濟建設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4 生態環境的需要
中小河流沿岸防洪治理工程的興建,可防止由于洪水發生而導致的對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避免水土流失,也可防止洪水過后所引起的各種流行疾病,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穩定、干凈的生活、生產環境,促使地區環境更加趨于完善安定,從而提高整體的環境質量[3]。
2 可行性分析理論框架
通過近幾年國內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實踐經驗可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基本條件:區位、社會、經濟和制度[4]。其綜合發展效益涉及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層面,詳見圖1所示。
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作具有明顯的區位分布;而其首要選擇的地方往往是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人口密布、產業集中的中心城鎮;如果說經濟實力和區位優勢是進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顯性影響因素,悠久的歷史積淀和人才優勢所造就的開明且開放的制度環境則可作為隱性影響因素,其既有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和保護,也具有對新生事物的包容性、接受力[5]。
實踐證明,在具備相應基礎條件的地區進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波及效應涉及政府和人民群眾自身利益。多項防洪治理工程的實施效果顯示,進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不僅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也伴隨著顯著的社會、環境效益:吸引投資,就業系數提高,地區優勢加強,城市環境得到改善等。
3 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實證研究
3.1 項目簡介
3.1.1 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項目
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工程位于遠安鳴鳳鎮鳳山、汪家村和花林寺鎮桃李村,治理范圍為沮河鳴鳳河河口至三道河河口,全長6.5公里。
2012年之前,該段沿河基本上未設防,靠天然河道行洪,其防洪標準不足10年一遇,特別是二橋下至工業園區末端段地面高程均較低,現狀河道的安全泄量小于2000m3/s,對應的防洪能力局部不滿足5年一遇。而現有零星的幾小段防洪堤,也由于年代久遠以及城鎮發展迅速,現有防洪堤或被破壞,或被當地居民建房占壓等原因,已完全不能抵御20年一遇設計標準的洪水。2012年5月,為使防洪設施建設跟上城鎮發展速度,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遠安縣決定實施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項目。
3.1.2 資金投資估算及籌措
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項目施工總工期12個月,概算總投資2916.45萬元(不含征地拆遷費用)。最終估算得到靜態總投資額為37,659,143.35元。其中:項目建安投資額24,929,270.85元,設備投資額39,900.00元,待攤投資額2,168,672.50元,其他投資10,521,300.00元(征地稅)。具體投資估算情況詳見表1所示。
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項目所需投資金額中,60%的資金由中央撥款,6%由省級配套所得,剩余34%由遠安縣自籌所得。
3.1.3 項目建設
沮河鳴鳳城區右岸防洪治理工程實施地點為沮河鳴鳳河河口至三道河河口,全長6.5公里,項目設計工程等級為四等,主要建筑物為4級,防洪標準20年一遇,其項目建設內容主要有:
①新建堤防1.853公里;
②岸坡護砌4.884公里;
③河道疏挖3.3公里;
④配套建設防洪閘2座、賈家寺溝人行橋1座。
3.2 基礎條件
3.2.1 區位條件
遠安縣自古是川鄂要沖,地理位置重要,東接荊門、西靠宜昌、南與當陽交界、北鄰保康與南漳,城關鳳鳴鎮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宜昌市東北部中心城鎮,區位優勢十分突出。
3.2.2 人文氛圍
“嫘祖故里,楚文化發祥地”成就了遠安“文化之都”的美譽。在文化資源和資本方面,遠安具有其他同等城市所不具有的優勢,花鼓戲膾炙人口,皮影戲引人入勝,這既是遠安響亮的城市名片,又體現了與其他城市的不同。同時,濃厚的文化氛圍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駐留,整體提升了遠安居民的思想和素質,讓其認識到進行防洪治理工作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3.2.3 經濟基礎
①綜合經濟實力強勁。
遠安縣連續多年躋身湖北縣市經濟GDP(不含市中心城區)百強縣(市)前列,截至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0.1億元,同比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5.1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億元,增長13.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7億元,增長25.1%;外貿出口總額1.34億美元,增長1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7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5元,增長9.8%。
②區域特色經濟發達。
遠安縣沮河右岸防洪工程所在地區地理環境復雜,地理位置重要,礦藏豐富,其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依托地理及資源優勢,目前已形成以磷礦資源為依托的磷化工業、以桑蠶為依托的紡織工業、以森林資源為依托的木制品加工業、以砂石和黏土為依托的建材工業和以水力資源為依托的小水電等六大支柱經濟產業,各支柱產業年產值合計已超過3億元。同時,全縣工業企業眾多,截至目前,該縣中央及宜昌市屬、縣屬、鄉及鄉以下和個體工業企業共計2200多家,工業企業年產值達11億元左右。
3.2.4 制度環境
大力進行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作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消除貧困的重要舉措。而在湖北省中小河流眾多,多數河岸未設防這一大環境下,各級政府部門所處的位置和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區域經濟發展的大部分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若只靠附近人民群眾自發進行河岸的防洪治理是很困難的。
當前,中央針對中小河流治理總體滯后,防洪能力低,洪澇災害嚴重等問題,已做出加快編制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規劃,增加建設投入的決策。水利部于2008年8月下發了《關于做好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并由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及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編制了《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工作大綱》,9月水利部在長沙召開了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規劃工作會議,要求各省積極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規劃編制工作,對規劃編制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2009年,由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承擔編制完成了《湖北省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2009年7月通過水利部水規總院審查,明確遠安縣沮河鳴鳳城區右岸防洪治理工程項目為湖北省增補的重點治理項目之一。
4 綜合效益展望
4.1 經濟效益展望
4.1.1 防洪效益
該防洪治理項目建成后,可提高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地區防洪標準,避免了因洪水所造成的人民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并且能夠有效地降低河流沿岸地區的水土流失情況,減少可耕土地的損失。
4.1.2 周邊生態環境效益
通過防洪治理項目的實施,該河流沿岸堤壩會重新修葺整頓,使該區域環境更加整潔干凈,同時河岸的整理也會使該部分河道更加通暢,使河流更加通暢,增加水面的美化景觀功能,為周邊居民提供清新、動感的水體環境。
4.1.3 滿足周邊居民要求的效益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得到人們希望得到更加自然、休閑和舒適的空間和環境,人們品味的提升就要求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項目完工之后,會使該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大大提高,場地更加寬闊,衛生更加干凈,可為附近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娛樂和休閑的場所,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4.2 社會、環境效益展望
4.2.1 社會效益展望
對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進行防洪治理,既能夠提高該區域的防洪抗災能力,為河流沿岸集鎮、村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奠定基礎;同時還能改善周邊環境,增設景觀,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該項目的建設對于完善湖北省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體系,減少特定區域洪澇災害等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4.2.2 環境效益展望
沮河(遠安城區段)右岸防洪治理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是通過在該區域沮河右岸修建防洪堤岸用以防止岸邊耕地、道路、村莊等遭洪水沖刷而破壞,同時也為了保護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該工程完工后,會對該地區自然和社會環境等有所改善,使河流沿岸土地免受沖刷、防止繼續崩岸情況的發生,同時減少洪水對該區域內生態環境的破壞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穩定當地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的安定。
5 結語
防洪設施建設跟不上城鎮發展速度,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將嚴重阻礙城市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穩定,因此,堅決實施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作,興建沿河防洪堤,消除洪水威脅,是當前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渠性燕,夏春晨,王建剛,等.國內外中小河流治理模式的啟示意義[J].山西水利科技,2015(03):121-123.
[2]李植俊,何發昌,鄧杰.淺談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22):122-123.
[3]戴躍華,林顯兵,李成.淺談中小河流治理中生態理念的應用[J].廣東水利水電,2016(05):52-55.
[4]劉黎,徐逸倫,張敏.中小城市樓宇經濟發展的可行性分析——以浙江省海寧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09(08):83-89.
[5]莫力科,陸紹凱,牛永寧.深港大型跨界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比較與啟示——以深港西部通道項目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