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江西省定南縣嶺北鎮南豐村的貧困戶袁四東領到了大病補充保險報銷的2.59萬元,加上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的報銷補償,他治療股骨頭壞死的6.64萬元醫療費用中,自己只出了6063元。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制度的建立,幫助420多萬像袁四東這樣的困難群眾走出困境。
“大病一場,小康泡湯”,在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的占到45%左右。為解決這一難題,在去年贛州市進行試點的基礎上,我省全面建立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制度,明年起為實施對象整年投保。
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制度的實施對象,包括342萬通過精準識別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庭成員、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和80多萬未進入貧困建檔立卡系統的農村家庭低保人員。各地按每人每年不低于90元的籌資標準為其購買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患者的住院費和特殊慢性病醫療費,經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償后需個人負擔的費用,由醫療補充保險按政策規定再給予報銷補償。補充保險報銷補償不設起付線,年封頂線最高可達60萬元。
采訪中,袁四東告訴記者,補充保險制度不僅讓看病更省錢,也更省力,報銷起來很方便,不用折騰。
在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報銷過程中,縣、市內定點醫療機構為貧困患者提供醫療費用結算補償一站式服務,讓其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報銷補償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以及社會慈善救助補償一起,得到一次性信息交換和即時辦結,貧困患者只需負擔自負費用。對在市、縣內非定點醫療機構和市外醫療機構貧困患者醫療費用的報銷補償,保險機構則在醫保中心設立服務窗口,按本地7個工作日、異地15個工作日內完成查勘、核實、結算以及支付工作,報銷補償資金以專賬方式匯入貧困患者個人“惠農一卡(折)通”。
“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制度的建立,進一步織密了互為補充的健康扶貧醫療保障網,將有效破解‘因病致貧的問題。”省扶貧和移民辦公室主任章康華說。據初步測算,此項政策的實施,可使貧困人口重大疾病的自付比例控制在總花費的10%以內。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