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蛟江 許冬兵

為深入貫徹習總書記視察江西時關于吉安、井岡山在脫貧攻堅中“做示范、帶好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各項會議精神,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確保貧困群眾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吉水縣明確三年脫貧目標。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這個大前提下,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基礎工作,堅持開發扶貧和保障扶貧雙輪驅動,落實考核、退出及管理機制,著力實施九大扶貧工程。
實施產業扶貧工程,拓寬農民致富渠道。一是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二是以股權證、合作社等方式積極組織貧困戶投入“千村萬戶老鄉工程”;三是加快推進電商扶貧,力爭到2020年底前,初步建成行政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四是大力發展光伏扶貧,優先在全縣41個“十三五”貧困村建設村級光伏電站,成立光伏合作社,吸收全村貧困戶為社員;五是積極探索旅游扶貧,引導貧困群眾參與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家樂等產業發展,打造集休閑、餐飲、產業于一體的觀光旅游扶貧產業。
實施安居扶貧工程,圓貧困群眾“住房夢”。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分類推進,全面完成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二是對地處邊遠、生存和發展條件較差、就地扶貧難以奏效的貧困群眾,引導其向中心鎮或中心村有序搬遷轉移,完成移民扶貧搬遷任務;三是高標準規劃建設土坯房拆舊建新和移民集中安置點,加大移民搬遷扶持力度,對特殊困難群眾,由政府代建“愛心公寓”,實施“交鑰匙工程”;四是統籌解決移民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后續扶持政策,做到安居與樂業并舉,搬遷與脫貧同步。
實施基礎設施扶貧工程,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一是修建通村通組水泥路;二是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村灌溉渠系建設以及小山塘加固改造工程,并著力解決貧困村安全飲水問題;三是確保貧困村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加大電力、文化廣電和信息網絡建設,豐富農民業余生活,提高幸福感。
實施村莊整治工程,全面建成“五美”鄉村。大力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全面實施貧困村村莊“七改三網”,即改路、改水、改廁、改房、改溝、改塘、改環境,建設電力、廣電、電信網絡。讓貧困群眾全面實現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安全房的愿望,貧困村網絡通信、衛生室、綜合文化活動室全覆蓋。
實施智力扶貧工程,提升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一是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貧困村學校布局調整,優先支持貧困村恢復或新建必要的教學點,變學生走讀為老師走教;二是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園;三是落實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準;四是從2016年起,縣里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標,專門用于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五是開展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等服務。
實施勞務扶貧工程,增加貧困戶硬性收入。一是為扶貧對象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咨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等免費服務;二是引導建檔立卡戶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勞動者就近或進園區就業,對吸納貧困戶就業的單位進行獎補;三是對有創業意愿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扶貧對象,給予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扶持;四是政府通過購買公益性就業崗位,切出一定指標用于扶持貧困人口就業。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防止貧困群眾因病返貧。構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大病保險、城鄉醫療救助、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商業補充保險、貧困戶大病救助五道防線。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工作。
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工程,讓貧困人口共享資源開發收益。一是將扶貧資金投資建設標準廠房等項目形成資產,或者入股收益穩定的企業獲得收益,將資產收益全部用于扶貧;二是支持貧困戶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政府扶持資金入股農民合作社,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三是貧困村水電、礦產等資源開發,要賦予土地被占有村集體股權,確保資產收益及時回饋持股貧困戶。
實施保障扶貧工程,筑牢兜底扶持防線。一是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堅持應保盡保、動態調整,逐年提高農村低保和五保人員供養標準;二是加快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適時提高基礎養老標準,引導農村貧困人口積極參保續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對特困戶由政府出資代購養老保險,搭建“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救急難平臺,對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家庭實行臨時救助。
[作者簡介]
龍蛟江、許冬兵,吉水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