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在常人眼里,豬圈是個又臟又臭的地方,而在他的豬圈旁,歐洲人卻能喝著咖啡談笑風生;馬云、馬化騰等大佬品嘗了他家的豬肉,紛紛點贊;2016年杭州G20,習近平、奧巴馬等國家領導人晚宴,豬肉也由他提供……
而他始終記著自己的初衷——讓中國孩子吃上沒有激素和重金屬的綠色豬肉。讓他欣喜的是,他看見了夢想正含苞待放……
找“對的人”,為了“綠色豬肉”
沈建平出生在浙江桐鄉市湘溪村,這里距烏鎮不遠。他從18歲養雞,后來又做飼料生意,一干就是25年。其間,他的飼料生意遇到了瓶頸,讓他備感困惑:雖然自己在當地河邊建有物流碼頭,生產車間也配了四軸碼垛機械手,但想讓生意規模指數級擴大,怎么就這么難呢?
2012年,沈建平去了趟歐洲,他驚訝地看到:荷蘭人幾十年前建起的豬場,花木掩映,竟像個花園一樣。他遇見一個正讀大學的小姑娘,一個人養了300多頭母豬,豬圈干干凈凈,大家坐在豬圈旁喝咖啡,一點異味都沒有。
吃著那里的豬肉,“生吃的,切成片,像吃生魚片一樣”,沈建平動了心,“在中國,豬肉哪能生吃啊?”他激動地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我也要這樣養豬,讓中國孩子吃上沒有激素和重金屬的綠色豬肉。”
養豬對沈建平來說并不難,可是要想趕上荷蘭小姑娘的水平,那就難了。最初,沈建平想當然地以為,不用抗生素就是“歐洲標準”了。他看書,查資料,甚至自學考取了中國農業大學遠程學位。但第一個冬天,超過1000頭豬就死于一種最為常見的病毒,占整個豬場的60%。有些事,絕非努力或吃苦就能促成。1000多頭死豬,場面非常震撼。沈建平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錯在哪里。于是,他決定先找個“對的人”。
經一位華僑朋友介紹,沈建平認識了比利時前飼料協會主席馬克·胡恩。他以200萬元的高年薪,聘請馬克來豬場當5年顧問。
2012年3月,馬克跟著沈建平第一次來到中國,圍著嘉興、衢州等浙江養豬較多的城市,考察了一圈。馬克出身荷蘭養殖世家,家族從業歷史逾600年。他告訴沈建平:“你養豬的邏輯不對,要先回歸‘豬的本質。”
什么是“豬的本質”?沈建平很好奇。“住得好,吃得好,喝得好,心情好……和人差不多。”馬克輕松地說。
沈建平的豬場叫嘉華牧場,飼料公司叫華騰飼料,兩項業務同時進行,隸屬他的華騰牧業集團。說做就做,嘉華牧場先引入歐洲莊園的運營模式。飼料不添加化學物質,還要保證豬營養充足、生長周期短等,不是容易的事。普通飼料調制配方不過半小時,可馬克為嘉華牧場研發配方,卻花了1年多時間。他四處考察,采集疾病、水質、土壤等相關數據,最終拿出的配方,光原料就達100多種,而且每一種都必須保證品質。
“死磕型”創客,豬豬也愛聽音樂
在這個過程中,沈建平發現,飼料里如果重金屬含量超標,豬肉品質不好,豬糞也會造成土壤板結,為此,他要求重金屬含量控制到僅為國標的十分之一;添加抗生素有害食品安全,沈建平要求飼料中禁用抗生素,豬的疾病防治改用疫苗、微生物制劑和乳酸桿菌……
有了好的飼料,引進了丹麥優質豬種,下一步該做什么呢?沈建平又在改善豬的起居環境上動起心思。母豬、成年豬和豬仔住在不同豬舍。豬仔房間配置玩具球,和壘球差不多大小,給小豬們磨牙,無聊時玩樂,可以避免小豬打架;母豬豬舍定期淋浴,水質純凈、水溫恒定;成年豬豬舍播放音樂,想必這些豬的心情都跟著好起來了……
最好玩的是,沈建平還從歐洲引進高品質原種豬繁殖后代。在上百頭血統純正的“洋貴族”種公豬中,畜牧專家又從增重速度最快、脂肪厚度最薄、瘦肉最多的種公豬里,選出一頭“豬王”。它擔負著改良整個養豬場種群的重要任務,享受著高級別的待遇。
“豬王”竟然還有自己的“王宮”,堪稱“五星級”,外墻可以過濾掉空氣當中99.99%的微塵物。“豬王”住在寬敞舒適的大套房里,冬天有地暖,夏天有空調,室內飄蕩著《藍色多瑙河》的鋼琴曲。“豬王”的伙食可考究了,除了高蛋白精飼料外,每天它還要吃2個雞蛋、5個蘋果和3根香蕉,補充維生素等營養。
“豬王”的日常生活由畜牧專業的女大學畢業生專門照顧,每天,工作人員都要給它做幾次保健按摩……
沈建平將物聯網技術嫁接到養豬上,養豬變得更安全、更高效。打開手機,登錄管理系統,屏幕上馬上就出現了各個豬舍的畫面,有的小豬在歡快地玩耍,有的在埋頭喝水,還有的在呼呼大睡……
切換到手機的一個頁面,出現了很多線條和數據,顯示每個豬舍內的實時溫度、濕度、氨氣和水壓狀況。當指標發生異常時,頁面會發出警報和提醒。
有了這個新鮮有趣的系統,動動手指就能給豬喂吃的、喝的,幫豬舍換空氣等等,不論是坐在辦公室還是在外面游山玩水,都可以養好豬。
一天清晨,沈建平習慣性打開手機看了看養豬場的情況,發現有兩個豬舍的氨氣過高,頁面已經發出提醒警報,另外一個小豬豬舍的溫度偏低,小豬為了取暖,抱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小山。“怎么搞的,飼養員在干嘛?”沈建平皺了皺眉頭,立馬開車去了養豬場。
養豬場主管郁海明立刻查明原因并進行調整,“天氣變化得太快,一下子冷了,有些豬舍的保暖和通風措施沒有及時跟上,有一些疏漏。”
這樣精心飼養的豬,肉質緊密,保水性好,色澤粉紅鮮亮,深得吃貨們的心。但作為一名“死磕型”創客,沈建平并不滿足于賣相。他每個月花費1萬多元,把豬肉產品送到專業的pony譜尼測試集團去檢測,據此不斷升級養殖方式,優化豬肉品質。
豬肝最容易富集重金屬,不少豬場不會拿去檢測,沈建平卻偏偏要檢測。2014年7月,豬肝中檢出氟含量每公斤2.2毫克,盡管按每公斤6毫克的國家標準已經達標,但沈建平的執拗,連公司內部員工都有點吃不消:“我們的要求不是‘達標,而是為零!”為了這個“氟”,沈建平和馬克一起上溯源頭、查找原因、改進工藝,把豬的飲用水升級為三道過濾酸化水,最終,在2015年1月14日的檢測報告中,豬肝“氟含量”一欄明明白白寫著3個字:未檢出。
這樣極致的養豬模式,引起了美國《科學》雜志關注。2015年5月,《科學》刊文,專門介紹沈建平的先進做法,稱其“顯著減少了豬糞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數量,從而降低了污染土壤和附近水源的風險。”
馬云點贊,極品肉端上杭州G20餐桌
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養小豬的樂趣,沈建平別出心裁推出了定制版小豬的服務。顧客只要在公司的微信服務號中預付定金,就可以預定一頭自己的“貴賓級”專屬小豬。8個月后,這頭吃著健康食品,住著高級宿舍的小豬就健康出欄啦。
豬的“本質”回歸了,肉質非常好,不用放調料烹飪,這種肉就是放在涼水里清燉,吃起來也鮮香無比,而且很有嚼頭。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桐鄉市烏鎮舉行。馬云、馬化騰等大佬品嘗到沈建平提供的這種極品肉后頗感驚訝,紛紛點贊。
沈建平用“死磕”勁頭養出了互聯網思維的豬,這讓馬云很感興趣。于是,馬云特地帶朋友去參觀。在一個豬圈旁,他們意外地看見“洋顧問”馬克·胡恩正和幾名助手喝著咖啡,談笑風生。馬云好奇地過去打招呼,發現這里確實沒有一絲異味,空氣中反倒飄著誘人的咖啡香。
簡直太神奇了,豬圈怎么會沒有異味呢?原來,沈建平連處理豬糞環節都是下了大功夫。豬舍的地板是鏤空隔板,豬糞直接排入隔板下的集糞池,進行預發酵和干濕分離,水進入污水處理池進行三級處理,干物質則再發酵,制作炭肥。
沈建平還運用生物炭技術,把豬糞處理成生物炭和生物棉。用生物棉做成的花盆不但廉價,保濕效果比一般花盆高3~5倍,還自帶豐富有機質。
聽起來簡單,但過程卻歷經挫折,最麻煩的是尿液處理。其實,養豬場污染多半是由于尿液處理不當。中國城市環境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找到了解決方案:一種能夠沉淀尿液雜質的絮凝劑。只要在尿液池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劑,充分攪拌后,尿液中可被循環利用的氨、氮等,會沉淀成固狀物,膜分離后濃縮成液肥,既便宜又是上等有機肥料。而經過幾道沉淀、膜分離、過濾后,原本顏色黯黑的尿液污水,竟成了能沖刷豬舍的清水;然后再噴灑從植物中提取的消毒除臭劑后,豬舍就沒了異味。這種技術,連《科學》雜志都很欣賞。
“猜猜,這是什么?”沈建平拿出一個玻璃罐晃了晃,神秘兮兮地問。罐里的深褐色圓顆粒勻凈、干爽,聞起來還有點焦香味。馬云身邊的一個人隨口說:“咖啡?”沈建平笑著揭開謎底:“這是用豬糞制作的炭肥。”
別小看這炭肥,在沈建平眼里又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這個用作花卉基肥特別好!”把豬糞做成炭綿基質土,不含重金屬、沒有抗生素、保水性好,現代城市家庭用來種有機蔬菜、立體綠化,1個月都不用澆水。
眼下,牧場已經用這種炭肥到處種滿了花草樹木。沈建平有這樣一個浪漫的夢想,在中國也要把豬場建得像花園一樣美。或許,已不能稱之為夢,因為他的豬場花園里已經可以喝茶品咖啡,而有機餐廳、有機產品超市和歐洲標準養豬科技館也已經打樁開建……
2016年杭州G20峰會,習近平、奧巴馬等國家領導人晚宴,豬肉也由沈建平提供。當時,國內有多家實力雄厚的供貨商參與競標,一片小小的豬肉要檢測60多個指標,沈建平的豬肉有50多個不是“合格”,而直接是“未檢出”,也就是零殘留!在場的好多人都驚得目瞪口呆。
沈建平飼養的豬肉比普通豬肉貴3倍,豬肝則貴10倍。直營店鋪只開在繁華商圈、高端住宅和寫字樓片區。2016年出欄1萬頭豬的嘉華牧場,凈利潤就有幾千萬元。
2017年2月,覆蓋北京市場和上海市場的兩個新牧場正在籌建。技術成熟、模式理順,新牧場預計3年就能拿回投入。
其實,沈建平最在意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通過自己的示范引導大家如何養好豬。他始終記著自己的初衷——讓中國孩子吃上沒有激素和重金屬的綠色豬肉。而讓他欣喜的是,他看見了夢想正含苞待放……
責編/鄧琳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