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雄

1月17日,“四九”第一天,地處山西省大同市的渾源縣北風凜冽。
在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北岳恒山和相距不遠的懸空寺,成為晉北地區的旅游名片。這里出名的不僅有一碗渾源涼粉,還有永安禪寺、圓覺寺磚塔、栗毓美陵園和古街區等知名歷史文化遺存。
游完云岡石窟,再登渾源懸空寺。這座建于翠屏峰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的北魏寺廟,以其獨特的建造工藝和“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
此前一天,《中國扶貧》記者從山西省會的太原汽車站搭乘長途車前往渾源。冬日中午的太原PM2.5高達350以上,呆在室外一小會兒,便如有異物在喉。
大巴一過忻州地區的雁門關,原本灰霾的天空逐漸展現它的本色。藍天和潔凈空氣是最近北方興起的躲霾游中吸引游客的最大賣點。
可以說,發展旅游扶貧,渾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著可深入開發的資本,有可預期的良好效益。
旅游扶貧的渾源實踐
圍繞旅游扶貧,渾源縣委縣政府早有嘗試??h里以恒山附近的下盤鋪村和大磁窯村為核心,以唐域河為中軸,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打造恒山小鎮,新建具有古鎮風格的民俗家庭旅館3000套,其中貧困戶1200套,有勞動能力的可以自營,無勞動能力的委托村集體公司經營,實現了“房子建起來、客人留下來、群眾富起來”的目標。
原來停旨嶺村是恒山半山腰的一個村,通過搬遷村民進駐恒山小鎮。貧困戶通過擺設小吃涼粉攤點、銷售旅游紀念品、從事景區運輸工作等,在全年5個月的旅游旺季中,人均收入可達3萬元;銷售旅游紀念品,年人均收入可達5萬元;老人、婦女與景區管委會、環衛公司簽訂用工協議,或從事環境衛生清潔等工作,每月收入1000多元,此外,臨時用工崗位每人每天也有80元的收入。
像這樣的旅游扶貧試點村縣里已經有6個,這些村莊成為提升渾源旅游服務質量,加快貧困人口增收的新平臺。
此外,荊莊村和下韓村也將傳統手工編織品發揮出了脫貧功效。前者鼓勵有蒸籠加工工藝的村民進行家庭式作坊加工,并將加工戶組織在一起成立專業合作社;后者是做大做強村內掃把加工廠,全村30多家加工廠已帶動周邊大批貧困戶就業增收。
這些傳統又實用的手工產業,不但可以豐富全縣旅游產品品類,更是為貧困戶脫貧致富開出一條新路。
旅游富民應有更長遠的考慮
親臨北岳恒山下的這座小城,你才會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文化傳承、歷史傳承。暫不說恒山上的名人碑刻,也不說懸空寺的悠悠歷史,單說渾源縣城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安禪寺,就會讓你大飽眼福。
深藏古街區,永安禪寺經常大門一關;雖是可對外售票參觀的景點,卻沒有售票處,游客只能到管理處里讓工作人員“開箱售票”。
這樣做的原因,在于永安禪寺里的鎮寺之寶的“安全”——大殿三面墻壁之上的精美絕倫的元代彩色壁畫。壁畫總面積275平米,畫有神仙及各類僧俗人物882個。閉門謝客,就是要最大程度的保護壁畫不受相機閃光燈的侵蝕,讓傳統文化留存的時間再長一點。
在冰冷的大殿里,北岳恒山景區永安禪寺管理處副處長張建德向記者展示了一幅長卷,徐徐展開,壁畫上的任務躍然呈現在畫布上。
“這是為了保護壁畫,特意將壁畫復制下來,用以展示和研究的,這只是壁畫中的一部分。”在管理處,張處長拿出了一套縮微版的永安禪寺壁畫,這里面包含墻上所有的壁畫,壁畫印刷裝幀美觀,便于攜帶,但因為印量小,成本出奇的高。
原來,對永安禪寺研究癡迷的張建德一直想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精美壁畫,而不是只靜靜地保存在冰冷的大殿中,孤芳自賞。這兩年他開始自己出資印刷畫冊,將壁畫背后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但自己的能力終有限。靠其一人之力,承擔不了永安禪寺壁畫傳承的大任。
其實,不光是永安禪寺,渾源還有很多的歷史文化景點缺乏市場化的宣傳和包裝,對旅游產業的貢獻力低,對提高渾源旅游名氣作用不大,對全縣尚未脫貧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幫助幾乎為零。
那么,為什么渾源縣就不能換一個思路呢?文化保護和旅游市場開發本來就不全是自相沖突、頻起矛盾的關系。通過合理的規劃、包裝、引導、開發,歷史文物能褪去神秘的面紗,展現在如今苛刻的游客面前,本就是旅游產業成熟發展的標志。
以永安禪寺為例,寺內原有相對的兩口古鐘,鐘聲悠揚,綿延數里。據說日出之時站在北岳之巔,耳畔依然有鐘聲回蕩。如能有專人定日定時定量敲響古鐘,對渾源旅游文化氛圍將有一個質的提升。
試想,伴著晨光,鐘聲在縣城空飄蕩,為全城百姓報時,喚游客起床;伴著夕陽,再敲幾響古鐘,夕陽落山,眾人還鄉。
旅游氛圍營造,并非只有花大錢才能實現。
張建德對旅游產品開發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的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張懸空寺的攝影作品,但記者細心觀賞后發現,原本的寺廟建筑部分已經被撕成條狀的玉米皮遮擋住,只有寺廟輪廓清晰可見。這樣一處理,原本古色古香的寺廟,已經變得金燦燦。
這是一位朋友做好送給張建德的,只有2幅,他十分珍愛。對于旅游產品開發,張建德有著自己的想法:“我曾想過將懸空寺做成十字繡、做成填色玩具,這樣能有更多人參與旅游產業,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張建德認為,這可以讓縣內的貧困戶更多參與其中,為旅游扶貧添把火。
對比國內一些貧困地區的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地區后記者發現,渾源在游客接待能力上還有不少差距??h委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十一黃金周的那幾天,全縣賓館爆棚。一些賓館臨時增加的床位只是在大廳里增加簡易的床墊,每張每晚要價能達到180元。
渾源雖然人口多,但縣城不大,老城區又占了很大的面積。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渾源旅游發展,影響游客旅游質量和滿意度的短板。
如何盡快補足這一短板,渾源還應發掘民宿接待潛力,通過扶持一批特色民宿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此外,縣里也應該打造更多文化旅游名片,讓冬季也能成為旅游的旺季,讓旅游產業均衡發展。(本文摘自中國扶貧)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