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兔子
1
有次飯局的時候,朋友講起了公司新招的實習生,說,當初我們畢業實習的時候,是全公司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生怕什么工作沒做好,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留下污點,可現在的孩子心真大,好像根本就不在乎。
他帶的那個小男生,每天一下班比誰都跑得快,哪怕是手頭的工作沒做完,照樣理直氣壯地下班。朋友明示暗示他幾次,他不僅不聽,還嬉皮笑臉地反問他:
“我實習期只拿兩千塊錢,就是來學習的,我只要保證今天的內容學會了就行,至于工作,本來就不是我分內的事,做不完就做不完,有什么關系?”
朋友是個個性溫和的人,聞言不惱,反而好聲好氣地跟實習生講道理:新人都是這樣錢少事多的,你要好好干,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等等。
小男生從鼻子里噴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笑聲,對他說:“師傅你別逗了,資本家都是這樣詐騙勞工的,多少年過去,連花樣都沒翻新一個。我也不是不能干活,你現在給我轉正,漲工資,我保證明天就起早貪黑,干得比誰都好,干得比誰都多。”
他看著對方揚長而去,看著對方我行我素,看著對方實習期結束,卷面考核成績第一,卻被分配到一個很邊緣化的部門,做著一些沒什么含金量的輔助性工作。而那些不如他聰明,沒有他有才華的同期實習生紛紛被派到很好的團隊,很好的項目,輕松地拿下一個又一個獎,平步青云之時,感慨萬千。
明明拿了一手好牌,偏偏作了一把好死,離公司的核心業務十萬八千里,過幾年跳槽也罷,留在這兒混吃等死也罷,都沒什么競爭力。
他十分為對方惋惜,長吁短嘆,說那個小男生是他們這些年面試到的,為數不多的聰明孩子,可是光聰明能怎么樣呢?
他根本就沒有得到展示自己的機會,一開始沒有,今后也不會有。只希望他運氣好,能趕上某個重大的契機扭轉職業運氣。
可是生活又不是演電視劇,你又沒有主角光環,想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出風頭,哪有那么容易。
2
公眾號后臺有個小朋友給我留言,說,自己剛剛找到一份實習工作,工資特別低,但是工作特別辛苦,常常周末都要加班,工作日的每天晚上干到八九點更是常態。
身邊的朋友勸她,說拿多少錢的工資操多少錢的心,公司又不是自己家的,為別人打工那么賣命做什么,弄到差不多就可以了。
她情感上很是認同,理智上卻覺得不對,于是想到留言問問我的看法。
不分青紅皂白就拼命苦干,好像真的有點虧,可是不干吧,又很害怕被淘汰,我是不是應該保存一些實力,等到轉正了再拼呢?
她這樣問我。
我想了想,這樣回答她,如果你每天的工作都是簡單重復,雖然費時間但沒有任何技能的增長點,就趁早辭職另謀高就;反之,不管拿多低的工資,都要盡最大的努力,將事情做到最好。
吳軍老師在《浪潮之巔》一書中,反復提到科技行業中的“贏者通吃”原理:
一個企業做得越大,就越能得到優質資源,進而促進自身在下一輪競爭中勝出。而排名第二第三的企業,雖然名次接近,獲得資源的優質程度卻要比第一名遜色很多,最好的企業只會去找最好的企業合作,強強聯合又創造出新的浪潮。
做不到業界領先,就只有分食市場的殘羹冷飯,科技行業每一輪的角逐都接近白熱化,沒有人會特意保存實力,因為只要輸掉第一輪,就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商場如此,職場亦如此,一個人的發展順風順水,與其說是靠能力或者靠運氣,不如說是靠優勢積累,而成為不可逆轉的慣性。
3
你表現出色,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有了挑戰,才有進步的可能,任何一個公司核心團隊的成員一定是公司最能干的精英,與這些人在一起工作,跟在邊緣崗位自己悶頭學習,成長值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能不能抓住第一個機會,證明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從來不僅僅是第一個那么簡單。有時只是開始,有時卻已經是結局,有時候錯過了這趟車,下一趟你便再也擠不上去。
不要太容易相信金子放在哪里都會發光這句雞湯,職場中很多工作都是日復一日的簡單重復,少數關鍵性的,創造性的工作被公司的精英壟斷著。
即使你每天破紀錄地處理一百份文件,也不如別人簽下一個單的曝光率高,一個人再有才干,沒有合適的機會展示自己也是徒勞。
不要問“要不要拼”、“值不值得”這樣的問題,只要問自己,“想不想留下來”和“我在工作中有沒有進步的機會”。
若答案是肯定的,就盡全力做好手頭的事,不要滿足于85分優秀,盡量去爭取99分驚艷。
反之,就趁早離開。
別搶風頭,但也別錯過機會。